陳兵
中圖分類號:I21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01
每當清晨我踏進熟悉的校園時,每當我走上平凡的三尺講臺時,每當我與昔日的恩師擦肩而過時,耳畔不禁都會響起那首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我曾是母校一名普通的學生,再回母校,心情是紛繁復雜的,是用世界上任何精美的語言與靈巧的文字都難以描繪的。往事歷歷在目,卻早已物事人非。昔日,古瓦紅樓已去;今朝,新磚學房初成。也許時間會慢慢流逝,也許環境會漸漸變遷。但即便如此,我依然看到嚴謹務實,爭創一流的校訓靜靜地銘刻于樓前,仍然放射出它那照耀全世界的七色光彩;我也仍能強烈的感覺到母校人那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雄心,母校老師們那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是從來也未曾改變過的!
時過境遷,我已脫胎換骨由學生變為老師,但我總是會回想起,過去我為學生時的林林種種、點點滴滴,心中最難以磨滅的就是恩師們的諄諄教誨與悉心指導!恩師啊!你可知是你指引我,使我有機會可以進入高等的學府去學習、去提高。恩師啊!你在我眼中永遠是那樣淵博而謙遜,崇高而圣潔,可以說,你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中融入了我的生活。你還記得嗎?你那贊揚、激勵的話語曾是我奮勇前進的動力。你那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態度曾是我安心學習的保證。你那耐心的講解、苦口婆心的勸導曾是我飛躍的力量源泉。啊,恩師!你永遠是我心目中那高大雄偉的燈塔,為我這只迷茫的飄搖在人生滄海中的孤舟指引著正確的航行方向!
今天,我長大了,成了你,成了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師。我的腦中不禁冒出了一個想法,是否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學生中也會出現一個甚至許多個長大后就成為像我這樣的人呢?這是我無法確定的,只有留待于漫長的歲月去驗證了。畢竟我剛剛成為老師,更確切的說是由學生剛剛轉變為教師,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可以深深的體會到學生的想法,明白他們的意圖。當我工作教學時,時刻銘記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學生”和“假如是我的學生”,有了這種換位思考的情感體驗,使我對學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指責,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記得,曾做過某班臨時班主任,開始時或許是工作時間較短,有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但后來想到班級既然交由我管理,即便不會產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成績,最起碼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身邊的學生。接手后,發現班級的衛生情況很差,其實差的原因可想而知,無外乎學生清掃不及時、不徹底。但究其清掃不利的根本原因,想是剛升入高中的這批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向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而對工作呢卻是缺乏足夠的耐心與強烈的責任感。于是我決心改變這種狀況,所以要求班級每位值日生都必須準時清掃且實行個人負責制。每到打掃時,我都會出現在他們身旁,這當然不是監督檢查,而是等我看到某些人草草清掃敷衍了事時,我就會默默地拿起掃帚和抹布替他去做完剩余的工作。也許是我的行動在無形中觸動了學生們的心,之后一周,每個人都能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務,班級的衛生情況也大有好轉。這使我想起那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钡覅s想問難道說教師就應該只是走上講臺,傳授知識,解答疑問嗎?難道不應該走出課堂,以自己的言行將做人的道理與處世的態度也一并傳授給學生嗎?有時難道不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比世間任何表達,任何道理都要來的更加直接一些,更能為學生們所接受嗎?
有人曾說過“教師給予學生一杯水,而他自身應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倍易鳛橐幻贻p教師,任務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課講好、講透,將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其實所有的教師都在傳播知識,就像奧林匹克運動會傳遞火炬一樣,當火炬從一個人手中傳到另一個人手中,火焰必須是熊熊不息的。同樣如果知識之火在教師手中熄滅,就是最聰明的學生也無法點燃火炬并將它傳遞到最終目的地。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我們難免都會遇到這種尷尬的情況,如果是你,將怎樣做呢?是任由錯誤的知識,以訛傳訛嗎?還是低下自己高貴的頭,坦誠面對錯誤,為學生開啟一扇誠信的窗呢?記得有一次,我在講解國外某些城市工業、農業發展時,書上又舉了一些相近的事例,當有學生問我它們都發生在哪里,發展的又如何呢?因為是一些細小無關緊要的知識,所以事前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只能胡亂的答上幾句,并答應他們以后作具體講解。事后也曾有過僥幸的心理,想講課嗎就那么一說,學生們也就一聽而過,誰會認真呢?但后來總是覺得心中不快,終于我按耐不住了,翻閱查找許多資料,并找時間給學生更正了錯誤的知識,還作了詳細的講解,看到學生們臉上泛起了獲得真正知識的燦爛笑容,我的心情也暢快了很多。
愛我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到幸福,是我成為教師后,許下的第一個心愿。當今許多成功人士在談到自己如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時,都會不約而同提到人生歷程中出現的每一位良師。確實對某一個人來說,生命中影響最大的人除了父母親朋外,就只有老師了。但由于每位老師的性格與教學方式不同,自然培養出的人也是千差萬別的。而我卻始終追求著那種“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的教育準則,古語云“嚴師出高徒”,我也承認嚴格管理確能造就人才,但要想把每一位學生都造就為品德高尚的人才,那就需要教師一視同仁,用心執教,用愛的教育來打造他們美麗善良的心靈。記得,做班主任時,正值全校舉行學生拔河比賽。每逢班級比賽時,我必親自到場,給所有隊員講解拔河的要領,組織加油的啦啦隊,更甚于搖旗吶喊助威,幾乎每場比賽結束后我都已聲嘶力竭,許多人勸誡我,嗓子對于一名教師來說可謂是至關重要??擅慨斘艺驹趯W生身旁時,就早將這一切忘在了九霄云外,我只是希望每一名學生都能體會到我對他們濃濃的愛意,無論他們遇到了什么,永遠都能感覺到我的默默支持。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班級闖入了決賽,但萬事可能正是由于殘缺之美才會更加令人珍惜回味,決賽我們輸了,可我覺得心卻離學生們更近了。一位老師拍下了當時我加油吶喊的一幕,并贊譽我的全情投入,我也只能報以會心的一笑,也許這其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只有你我真正體驗過了才能明白吧!讓我們用青春發誓,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年華流逝、憔悴紅顏,我們也會永守心中這盞希望明燈,用它來鑄就千秋萬世不朽師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