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也 方俊 趙鑫鵬
摘要:分析了體育自媒體的含義、特征、作用與發展趨勢;剖析了體育自媒體的系統特性,從要素、關聯、結構、環境等方面探討了體育自媒體的具體內容與時代屬性;闡述了體育自媒體對于社會大系統的作用,提出了增進體育自媒體社會價值的措施、途徑與建議。
Abstract: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develop trend of sports self-media is discussed, the contents and times property of sports self-media is analyzed via factors, connections, constructions, and rel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ystem; the impression on the society, also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social value by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ports self-media is suggested.
關鍵詞:體育自媒體;系統特性;社會價值
Key words: sports self-media;system performance;social value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9-0221-02
0 引言
現代互聯網技術催生了新的傳媒工具。自媒體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獨特產物,它實現了信息“傳—受”模式的顛覆,具有突出的時代特點和顯著的系統特性與社會價值。
1 體育自媒體的含義及發展趨勢
1.1 體育自媒體的含義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化,自媒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相比于傳統方式中信息從發布者到接受者的單向、單維度渠道的信息傳播機制,自媒體把人的社會關系引入到信息傳播之中,使社會關系成為了影響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自媒體顛覆了“灌輸→接收”式的傳統模式,傳受雙方相互對應、平等和互動交流,實現了傳媒及環境的價值重構。
自媒體的革命性意義在于由傳統媒體所占據的傳播主體和話語權逐漸向普通大眾轉移,傳播模式也由點對面的“廣播”形式演進到了點對點的“互播”模式。
體育傳播一直以來便是傳播領域中的重要分支,大大小小的體育事件、賽事、活動,以及體育背后的故事,都是體育迷們關注的焦點。以往人們獲取體育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并且無法參與體育媒體的交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以及新媒體的出現,人們的需求通過體育自媒體得到了滿足。
體育自媒體的含義是:在數字信息技術的基礎下,借助于互聯網媒體平臺、普通大眾分享與傳播他們認知的非職業生產內容的體育信息的媒介形式。以“普通大眾”為主體,以“分享與傳播體育信息”為目的。
1.2 自媒體的主要特征
自媒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①自媒體的傳播的主體也就是傳統媒體時代的受眾,在“互播”時代,受眾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著信息;
②自媒體傳播的內容可以更加豐富,是“自”定內容的“媒體”形式;
③自媒體傳播的介質是數字平臺,傳達信息的手段多樣,包括音頻、視頻、照片、文字等,表現力強;
④自媒體具備提供與分享的特性,從傳統的廣播模式演進到互播模式,是一種革命性的改變。
作為以體育及其相關內容為主要傳播內容的體育自媒體,除了具備以上特征之外,其特性主要表現在時效性、自由性、社交性和去中心化等方面。
1.3 體育自媒體的發展
體育自媒體發展的第一動因源自人們對體育相關信息的強烈需求,以及草根體育群體對話語權的渴望,同時也依賴于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的網民規模達到7.7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超過世界和亞洲的平均水平。網絡普及率的極大提高為體育自媒體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受眾基礎。與傳統媒體單向的信息傳播渠道與傳播方式不同,“互通互聯”是體育自媒體的突出特點。賽事觀賞的過程體現了信息的發布與反饋“雙向”的效果。體育自媒體極高的時空適應性方便了人們在有網絡信號覆蓋的區域里選擇合適的時間收看并欣賞體育賽事。
2 體育自媒體的系統特性分析
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可將體育自媒體看作一個由多要素組成、諸要素之間彼此關聯、相互影響、且受外部環境影響顯著、具備生態系統特征的復雜巨系統,運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和觀點加以全面的分析與探討。
2.1 體育自媒體的系統要素
“系統”的定義就是: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要素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并處在一定環境下的有機整體。
系統是由要素構成的。多個不同的要素之間具備特定的關系,形成一定的結構。一定的結構使得系統具備特定功能的整體。系統結構決定了系統的功能,反言之,系統功能也會對系統的結構產生影響,這就是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聯系。從結構上分析,體育自媒體的構成要素包括了主體、客體、方法和受眾、運維等。
從系統的視角分析體育自媒體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從主體(管理方)、客體(監控與管理對象)、方法(管理手段),以及受眾等方面加以全面剖析,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生態系統下體育自媒體內容監控和傳播質量的多維度管理模型,通過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可追求體育自媒體系統的最佳效果。
2.2 體育自媒體的要素與外部環境的關系
按照系統論中有關“環境”的觀點,系統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背景中,與環境保持著某種程度的質量、能量、信息的交換。體育自媒體系統也是這樣,它存在于一個更大的系統(社會系統)中,社會系統就是體育自媒體系統的環境。體育自媒體系統要素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不同,就導致了系統結果的多樣性。
體育自媒體就是一個與環境相互依存、互動平衡、協調發展的共生關系。社會大系統所構成的環境,是體育自媒體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全盤分析的重要乃至決定性的影響因素。作為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體育自媒體在傳播內容、傳播效果、輿論引導和社會價值體現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圍繞和諧社會建設的大背景和主旋律,發揮體育自媒體的良性影響和作用,就需要從系統的視角分析探討體育傳播的時代屬性,分析體育自媒體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探討體育自媒體的內容與傳播質量及其控制效率。
3 體育自媒體的社會價值分析
“社會價值”是指個體通過自身和自我實踐活動滿足社會或他人物質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貢獻和承擔的責任。體育自媒體傳播方式的改變給社會價值帶來了不同的影響。
3.1 傳播矩陣形態的改變
與傳統的“媒體矩陣”概念側重于硬件系統構成不同,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媒體矩陣”更加強調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注重受眾的參與程度。如果把傳統媒體的傳播矩陣看作從“發布中心”展開來的一個二維(平面)矩陣,對應點對面的傳播模式,社會化媒體時代的自媒體就是一個多維度、多觸角、廣延伸、立體化的多維矩陣,是點到點的對等傳播模式,這種新的媒體矩陣建設的核心價值,就是提高媒體信息的影響力。
體育自媒體“去中心化”描述的就是隨著傳播手段變革和普通大眾獲取話語權的實現,眾媒時代里不同的媒體中心出現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草根媒體,源于大眾、服務大眾,每個用戶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和分享者,每個人形成了一個微型的媒體中心,從而不斷向外擴散。無數次的創造、分享,使傳統媒體的中心不復存在,體育信息傳播最終形成了一個網狀的輻射傳播結構。
3.2 傳播過程中的社會價值與影響
體育自媒體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進化和民眾對于體育信息需求的增長得到迅速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受眾和更廣泛的影響。但其零門檻、低成本、發酵速度快、監管缺失的現狀會引發各種亂象,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內容的同質化、信息的(主動或被動)誤發、誤收、杜撰、未經核實的二手消息、虛假消息、標題黨、惡意傳播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自媒體的發展。體育新聞傳播中出現的信息畸變、功能失衡,都是負面的“社會價值”,對社會大系統的影響不可小覷。需要運用社交媒體與分析工具進行監測,加強輿論引導,以降低社會災害,這是數字時代傳播管理的趨勢。
自媒體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個體話語權的崛起,網民的媒體素養決定了整個自媒體環境的氛圍和水平,也是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理性傳播的關鍵。社會的進步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包括體育自媒體在內的各種傳媒方式都需要通過科學規劃、理性決策、規范運營、系統設計、全面監管等,使之產生正面的社會價值。
對于體育自媒體而言,以生態系統的觀點,在如何梳理優質內容、建立自律機制、發揮體育自媒體在社會輿論引導、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等方面的作用、提高體育信息傳播的效率和及時性、互動性、準確性等方面開展系統的研究,建立體育自媒體多維度控制的理論模型,針對體育自媒體的內容與傳播質量(信譽)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注重研究過程和方法、模型運用的反饋和完善進行跟蹤研究,通過實踐進行不斷的論證和修改,使之在促進體育和社會生態健康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體育自媒體需要進行用戶行為的擬態預測,對體育自媒體內容選擇與設計的專業性、實時性、高效性、合理性、合法性、交互性、獨特性、穩定性,及其轉播效率、內容質量、營收能力、信譽等方面進行監控與評價,要建立法律規制,使其在建構國際形象、推進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作用。
4 結束語
體育自媒體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進化和民眾對于體育信息需求的增長得到迅速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受眾和更廣泛的影響。從系統的視角分析體育自媒體的特性及其對于社會產生的影響,是要通過分析,在發揮體育自媒體在社會輿論引導、促進全民健身運動、提高體育信息傳播的效率和及時性、互動性、準確性等方面開展系統的研究,找到合理的途徑,使體育自媒體在社會大系統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鵬.大眾傳播媒介對體育文化傳播的影響[J].新聞愛好者,2012(2):31-32.
[2]李云云.新媒體矩陣與現代媒體傳播成效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2):274.
[3]易黎,路毅.我國網絡體育新聞傳播中的畸變現象與成因分析[J].新聞知識,2015(3):31-33.
[4]張海珍,馬新莉.淺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沖突與融合[J].價值工程,2011(4):326.
[5]吳文峰,肖謀文,王鑫等.體育輿論及其引導策略芻論[J].體育學刊,2013,20(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