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
摘 要:二次雷達是現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的關鍵設備之一,多種因素干擾對二次雷達的探測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假目標的出現給空中交通的正常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本文結合空管二次雷達工作原理,從同步竄擾、反射等方面進行分析,討論二次雷達假目標的成因與抑制方法。
關鍵詞:反射;同步竄擾;S模式
中圖分類號:TN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1-0252-02
1 引言
隨著民用航空業的快速發展,雷達管制正在逐漸取代作為控制手段的程序控制的主要方法。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對二次雷達(SSR)的探測能力和依賴性要求也很高。然而,反射、同步竄擾和異步干擾的客觀存在和變化導致了二次雷達虛假目標的形成,對管制指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次雷達在地面上,詢問器和機載應答器經歷兩次輻射。目標探測器探測和定位通過查詢--響應方法來執行。 SSR系統的缺陷可能會導致各種虛假飛機報告,并且不是每個通過響應處理的飛機報告都與真實的飛機位置一致,監控過程產生所有飛機的軌跡。這些跟蹤數據可以用來識別虛假或真實的飛機。二次雷達虛假目標主要有以下原因:反射和同步竄擾等。
2 二次雷達及假目標成因
二次監視雷達是依賴目標上的應答機,應答機接收從地面SSR發來的詢問信號,并立即以一編碼的脈沖列作出應答,SSR通過接收目標的應答來對目標進行定位和識別。二次雷達發射的一組詢問編碼信號,經過裝有機載應答機的飛機接收到詢問信號后,轉發一組應答編碼信號。通過“詢問-應答”式工作,需要兩次有源輻射,因此稱為二次雷達。二次雷達收、發工作頻率不同,其中發射:1030MHz,接收:1090MHz,作用距離遠,同時避免了一次雷達的地物雜波和氣象雜波干擾現象。又因其是“詢問-應答”工作模式,因此能獲取飛機識別碼(Code A)、飛機高度碼(Code C)、飛機地速、方位、距離等信息。雖然二次雷達能夠獲取豐富的信息,但同時也存在各種干擾形成假目標。
2.1 同步竄擾
由于兩個(或多個)飛機目標之間的距離間隔過近,造成雷達詢問波束內兩個(或多個)目標在時間間隔上<20.3μs,因此在處理時就產生了混淆,也就是“拼湊”出了假目標。Garble是在早期SSR系統設計時所帶來的原理性問題,并且隨著空中交通量的增加而越來越惡化。目前在不同高度的飛機在距離和方位上的間距非常小,如果兩架飛機的間距小于20.3μs造成回答碼信息位完全重疊,兩回答之間相互占位,導致接收機不能正確譯碼。最嚴重的Garble的情況是兩架飛機方位間隔非常小使得它們被同一個波束詢問而又同時向那個詢問波束給出應答。
2.2 反射
影響和限制二次雷達達到其檢測性能的最重要因素是多路徑。多徑是雷達和飛機之間直接路徑之外的其他反射電磁信號的路徑。在這些路徑中,只有一條是發射和接收之間的直接路徑。另外,還有其他路徑,例如由地面和建筑物等反射形成的信號路徑。由于二次雷達使用短脈沖串,直接信號和反射信號在時間上交錯或完全分開,時間差異會改變響應脈沖的視在數量,導致解碼錯誤或錯誤地檢測到有多架飛機。
虛假目標通常是由雷達站附近的建筑物,廣告牌或其他物體的反射引起的。反射鏡大小不同,虛假目標會有幾個天線掃描周期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軌跡。這種現象導致飛機出現在反射器后面。大多數飛機報告對應于單獨的A模式代碼,因此可以使用這些代碼查找與代碼對應的所有航跡:真實和虛假目標。如果飛機報告的代碼不是確定性的,即它包含一些低置信度數字,或者不是唯一的,則不可能使用A模式編碼來找到對應于A模式的軌跡。如果飛機報告是反射引起的,找到真實飛機的軌跡非常重要,這樣可以使用虛擬飛機測試來發現飛機的真實屬性。
3 實例分析
3.1 同步竄擾假目標—百花山雷達
在距機場跑道南側,兩個目標(航班號為CHH7146和CES2074)下降過程中,兩個目標之間出現新的點跡,二次代碼為0507;在23:04,二次代碼0507目標消失,出現一個新二次代碼為4347;于23:06出現一個新的二次代碼553,于23:07:00(LTC)二次代碼(4347、5537)目標消失。兩個或多個目標間隔<20.3μs,導致同步竄擾。
3.2 反射假目標—鄭州1雷達
在鄭州1雷達可接收到的信號中,多次出現二次代碼和高度一致,速度未必一致,但出現在不同扇區的兩個目標,形成DUPE告警。假目標和真實目標呈鏡像對稱關系,判斷為由于反射引起的假目標。
4 抑制
4.1 同步竄擾的抑制
(1)使用滑窗檢測技術。滑窗檢測定義為目標駐留波束中同一目標回答的定量相關累加,當累計值超過預設閾值時,確認同步回答。滑窗檢測技術的原理是檢測目標的開始和目標的終止,然后去除中間幻像幀,并且將第一幀和第N幀的代碼設置為“1或0”邏輯,根據脈沖的存在或不存在來確定。作為傳統的同步竄擾抑制方法,滑窗檢測技術能夠有效檢測低密度環境下的同步竄擾。然而,技術本身的方向估計存在很大的誤差,影響后續軌跡跟蹤,并且存在誤判,不適合高密度環境。(2)單脈沖技術。響應的每個脈沖偏離瞄準軸信息(單脈沖信息)。利用單脈沖技術,可以確定目標與瞄準軸的角度,以確定目標的空間位置。只要波束中的竄擾目標在方位上不同,單脈沖信息就會有所不同。利用每個脈沖的單脈沖信息的差異,可以區分竄擾響應的重疊部分中的信息脈沖的屬性。
4.2 反射的抑制
當飛機降落時,飛機應答機正常應答雷達的詢問,但應答機應答信號也經鐵塔反射后由雷達天線接收,所以造成假目標的產生。在實際工作中,在跑道及機場周邊出現的來回移動或固定不動的假目標大多屬于此種情況。然而,在復雜的環境中,由于反射而產生的虛假目標可能無法完全抑制。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調整天線的仰角,通過使用LVA天線的俯仰特性可以抑制由反射產生的假目標。 但是,這種方法的使用應該特別小心,因為調整天線仰角會影響雷達的覆蓋范圍。一般來說,在調整天線仰角后,應檢查雷達覆蓋范圍并進行飛機校驗。
5 解決辦法
對于同步竄擾,可以在平行進近區域設置實心區域。 當目標穿過凸四邊形時,將在此空間區域中創建新點跡。 點跡坐標信息可以與凸四邊形坐標進行比較,來確定點軌跡是否落在凸四邊形上。如果軌跡從區域外的軌道連續生成,則目標軌道會連續生成軌道; 如果軌道僅在該空間中產生新的初始化,則軌跡被判斷為具有同步串擾的假目標信號。在數據處理中,這個寄生信號輸出將被抑制以抑制偽軌道的產生。
對于反射,在監視處理的航跡文件中建立抗反射文件,用軟件方法對假目標進行過濾;凈化雷達站周邊環境;對雷達天線采取底部銳截止賦型技術,降低地面的反射;采用ⅡSLS(改善型詢問旁瓣抑制)技術;采用方位上功率可編程及STC程序控制。
減少假目標最佳方案是使用S模式,S模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目標的混淆,還可以減少雷達間的異步干擾,并且24位的地址可使目標編號達千萬以上,能夠按國家、地區和航空公司劃分,便于全國和國際空管聯網。
參考文獻
[1]張興旺,陶煜,高濤,顧春平.航管二次監視雷達低俯仰角典型假目標的消除對策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0,(05)500-506.
[2]陳誠.二次雷達假目標實例分析及解決方法比較[J].信息通信,2016,(03)17-19.
[3]王美靖.航管二次雷達假目標的產生與抑制[J].中國新通信,2016,(07)143.
[4]丁鷺飛.雷達原理(第5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5]林堅.討論二次雷達假目標的產生與抑制[J].信息通信,2014,(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