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
中圖分類號:D26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前言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是教師的價值所在、不論是什么崗位的教師都應將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基層黨校教師也不例外。基層黨校是整個黨校系統的基礎,其工作前沿性、與人民群眾聯系的緊密性和任務的艱巨性,決定了它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新時期如何加強基層黨校的教學工作,筆者簡單闡述個人意見。
一、要把黨校姓黨和黨校名校結合起來,打造有特色高水平干部教育學府
黨校姓黨,是黨的學校,作為縣級黨校,必須認識到縣級黨校處在黨校體系的最基層,面對的是廣大黨員和最基層的干部,其教學對象的特定性決定了其職能作用有別于上級黨校,其發揮功能作用的途徑也有別于上級黨校。縣級黨校只有突出“縣域”這一特點,調整發展思路,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找準定位,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戰略來創新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使干部教育培訓內容、方式都是圍繞提高干部發展經濟的能力。只有這樣,黨校才能有為有位,實現其自身的價值,打造成充滿活力、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干部培訓主渠道。
二、加強學習,夯實基礎
教師的學先于教,只有成功的學習者才能成為成功的學習指導者,學習應當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關于學習內容,首先是馬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黨校教師的必修課,精讀這些內容的原著和中國共產黨歷史文獻、政策法規。其次是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知識,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基礎上,要讀幾部專著,閱讀專業期刊和論文,關注專業動態,只有這樣長期堅持,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專和博,此乃厚積。第三是向學員學習,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的問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第四是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教學媒體的運用。關于學習方法,首先應以自學為主,不可能永遠坐在教室里聽別人講。其次是利用一切機會多聽別人講,從中吸取營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思和寫。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可以加深理解,是一個內化過程,并能迸發新的觀點、靈感和見解;寫能深化思,記錄思想精華,在用時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而不是照本宣科,此乃薄發。
三、要把做好當前工作與謀劃長遠結合起來,加快黨校跨越發展步伐
做好當前工作,是基層黨校各項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打鐵先得自身硬,有為才有位。基層黨校只有立足當前工作,牢牢抓住干部教育培訓這一中心,不斷推出精品特色課程,提高教育培訓質量,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基層干部和黨員理論武裝的課堂、黨性鍛煉的熔爐、提高素質的平臺、增強能力的渠道。要堅持立足區域、服務基層,加強調研和咨詢工作,切實為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為自己的發展打好基礎、拓展空間。與此同時,要超前謀劃,科學規劃。規劃既是方向,也是行動綱領。抓規劃是務虛有實效。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黨校存在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缺乏規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很多基層黨校,重視當前工作,忽視長遠規劃,甚至沒有長遠規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年復一年,工作呈現出一種低水平重復,發展沒有目標和方向,進程緩慢。基層黨校應謀劃好長遠,明確中長期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目標任務、保障措施,這樣才能發展得更好更快。進一步做好基層黨校工作,必須把做好當前工作與謀劃長遠結合起來,使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不斷提高基層黨校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四、課前寫好講義,備好課
1.新專題的選擇:黨校教師的講課內容不像其它學校教師有課本作為教學依據,雖然有幾個大的版塊和年度課題指南可供選擇,但具體內容還要靠教師自己選定。在選題時應把握幾個原則:一是主體班次的要求與自己的專業背景、知識結構相適應原則,做到量力而行、理論聯系實際和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講出深度和廣度。二是長期性和短期性相結合原則,黨校教學專題的生命周期一般比較短,時效性強,尤其是時事類和政策宣講類專題;而知識類和素質類專題生命周期相對長一些,應長短結合,適應不同班次需要。三是積累與創新原則,短周期的經積累就可形成知識體系,變為長周期的,如黨史黨建類,長周期的要不斷創新,吸收最新成果,常講常新,增強生命活力。
2.講義的撰寫:寫好講義是上好課的前提,無論新老教師都應如此,新教師尤為重要。首先要把握觀點,做到觀點正確、鮮明;其次要做到內容豐富、材料翔實、結構合理。撰寫講義是再創作的漫長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應把握政策輿論導向,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煉主題;材料的引用盡量選用一次文獻;語言上做到準確、生動、樸實,字斟句酌;結構上追求完善,達到功能最大化。樹立終生備一課的理念,精益求精。
3.課件的制作:隨著教育技術的進步和基層黨校教學設施的發展,采用PPT課件教學已經成為常態,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PPT課件有其強大的功能,可以呈現文字、圖表,并可插入影片、視頻、音頻、動漫等,產生視覺、聽覺反應,給直觀教學和活躍課堂氣氛帶來極大的便利,承載較多的教學信息。但在制作課件時,應避免嘩眾取寵,掩蓋教學主體,將學員的注意力引偏。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逐步提高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4.教學方式的選擇:目前黨校課堂上采用的教學方式很多,究竟選用哪種教學方式,應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依據教學內容,選擇與之匹配的、最適當的教學方式,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二是依據個人的教學風格,選擇自己最善于駕馭的、運用自如的,切忌追風求異而喪失個性,影響教學效果。
5.教學對象的研究:教學是教師和學員的雙邊活動,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教固然重要,是基礎,而學員的學更加重要,是關鍵。因此,在備課時必須研究學員的情況。研究他們的需求和愿望,知識結構、學歷層次、接受能力等內容,弄清楚主體班次的培養目標,正確處理黨校教學要求與學員需求的關系,找準切入點。不能只顧學員而忘記黨性原則,也不能只管黨性原則而忘記學員,走兩個極端。必須兩者統籌兼顧,自覺樹立黨性意識和學員意識,做到心中兩者常相牽。
結語
基層黨校應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認真研究新情況,切實解決新問題,著力推進基層黨校教育培訓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方法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在推進基層黨校工作中,應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既要重視內生動力的培育,又要重視外部支持的作用,從根本上要依靠內生動力的培養和自身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使基層黨校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從而讓黨放心,讓人民放心,讓干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