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達文
摘要:廣州市中職學生動漫類技能大賽組委會對中職學生在二維動畫行業中的能力要求進行了詳細研究,對于動漫實訓課程以及學生崗位能力有了明確指引。筆者將賽題引入實訓課程,并運用產品設計課型,解決以往實訓項目行業要求和中職學生能力不符的問題,以及傳統課堂無法體現綜合實訓項目課程知識點綜合運用的問題。
關鍵詞:技能競賽;實訓項目;產品設計課型
一、中職技能競賽對專業教學的指導意義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是國家教育部對職業教育提出的重要指導方針。它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落實舉措。廣州市動漫制作與設計大賽作為教育研究部門組織的中職學生技能競賽,對于專業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技能大賽的競賽項目和競賽內容,可以了解到廣州市教育部門對專業教學的改革方向,以及中職學生專業發展和企業要求的結合點。讓職業學校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更好的明確崗位工作要求。目前,廣州市技能賽覆蓋面廣,參與學校達到十幾所中職院校,它已經成為了校校之間的重要交流平臺。通過技能大賽,檢驗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并將技能大賽的成果應用到廣大中職學校的教學當中去,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能受益。
二、以中職技能大賽為引領,優選實訓項目
廣州市教研室組織的動漫類技能賽內容是對整個廣州市中職學生進行專項調查和分析,再結合企業專家提供的社會崗位要求進行整合得出。通過對廣州市中職學生技能賽的賽題以及競賽作品分析,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最新的行業趨勢和廣州市中職學生的整體水平。從近兩年的競賽試題可以了解到行業需要的是專項人才,動畫片制作過程中,某個環節的制作能力的培養,最符合中職學生的現實水平。比如:能夠熟練制作角色動作或者動畫場景等。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有一定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提供文字劇本、角色三視圖和分鏡的情況下,能夠合作完成一部小的動畫短片。
通過分析市賽精神和要求,我們還可以對實際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改革。特別在實訓課程當中,更好的選擇和把控實訓項目的難點和內容。以往在動漫類的實訓課堂中,實訓項目的選擇是個復雜問題。學生往往對于實訓項目內容有眼高手低的情況,他們更多傾向于選擇偏日系風格,并正式發行的動漫內容進行二次設計制作。但這樣的實現項目往往難度過大,對于中職學生要求過高,項目最后除少數優秀學生外,基本虎頭蛇尾。老師自己挑選又容易受到老師自身喜好以及對行業了解程度的影響,導致項目水平參差不齊。筆者認為直接將技能賽試題作為實訓項目或者以技能賽試題為原點,發散設計更多元化的項目內容,可以更好的擺脫教師對于行業了解不足或自身喜好的影響。同時,技能賽試題已經有本專業同學已經參加了競賽,并有相關作品呈現。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于項目的認同感,減少因不喜歡,或缺少認同感而降低項目制作的興趣。
三、產品設計課型有效解構實訓教學課堂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以知識點作為講解和練習的重點,由于實訓類課程知識點過于密集且相互聯系,運用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往往將實訓課程強調知識點綜合運用的特點抹殺掉。產品設計課型是基于藝術類產品設計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堂模擬學習過程(產品分析→設計實施→評估修正)。它將藝術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即先對主題進行分析構思,然后在進行藝術實現,最后當作品完成后進行藝術效果的評估和修正),轉化為課堂教學過程。
通過如此教學模式教師可能更有效的解構實訓項目內容,并培養學生符合行業要求的工作規范流程。
產品設計課型教學過程:
(一)產品分析:將產品設計要求告知學生,學生將根據產品設計要求分析出產品的類型、所用知識點和技能、產品面向人群等問題。
(二)計劃與實施:根據產品分析內容,學生將產品分化為多個子任務,并將任務分配給小組成員。組員獲得子任務后,設計好整體實施方案,最后獨立完成子任務制作,制作期間安排好組員之間的有效溝通。最后組合子任務完成產品初稿。
(三)評估與修正:對完成的初稿進行評估和修改。根據最初分析的產品要求,評估產品初稿是否符合產品要求內容。并制定出產品二次修改要求,最后要求組員完成產品修改。
四、結束語
動漫專業是中職學校的熱門專業,動漫實訓課程則是動漫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因為動漫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所以專業教師如何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將是一個重要的命題。廣州市教研室作為教育研究先導部門,他們的研究成果能夠很好的為一線教師提供最新的信息和資源。動漫專業教師應該依托廣州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作為學習交流的平臺,幫助各個學校了解最新的動漫專業發展的信息,學習最新的專業教學技能。
產品設計課型為動漫實訓課程提供了一套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突出了動漫行業工作的特點,幫助學生更貼切的了解行業的工作特點和要求。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培養工作素養提供了有效的學習平臺。
參考文獻:
[1]蔡勤生.“賽教結合,寓學于賽,以賽促改”教學模式實踐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12):41-43.
[2]肖海慧,鄧凱.“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3(1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