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琴
摘 要:要想把數學學好,必須讓孩子把自信心培養起來,如同攻克城堡一樣,一座接著一座,他自然開心又有成就感地進入良性軌道了。下面從克服粗心、拖拉、題海戰術等話題中尋找教育的盲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積累良好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教育 學生 家長 數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一、粗心
很多孩子數學學不好,其實都歸結為一個比較大的毛病——粗心。粗心是怎么回事?是能力上的問題還是哪方面的問題?該怎樣去克服?
孩子的“粗心”或許并不是家長所認為的那個“粗心”。孩子的“粗心”很多時候是因為數學概念還沒達到一定層次。而家長卻把這種現象簡單歸結為粗心,從而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粗心”其實是一種生理問題。例如孩子抄錯字,把66抄成99和69等,顛三倒四多一筆或少一筆。這是一種感知缺陷,如果你的孩子恰好有這樣的現象,請不要硬性地把它歸結為“粗心”。
如果要把“粗心”做個界定,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過失性,本身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孩子考了98分,家長說:“恩,懂了嘛,不錯。”就行了,千萬不要說:“哎呀,真遺憾,沒有考到100分。”對于這種過失性我們要適度寬容。
還有一種是理解上的問題。舉例來說,算除法時,238÷8和823÷8哪一個比較容易錯?我們要看孩子本身的定位和計算能力,如果孩子不會算,他當然會錯。這時候就不是粗心不粗心的問題了,這種看似粗心的背后,其實是對知識點理解是否到位的問題,也可能是一種知識結構的缺陷。筆者還想說明兩點。
第一,孩子粗心是不是與他的性格和生活習慣有關?做數學題粗心的孩子,他的書包和抽屜是不是也亂七八糟的?如果孩子在生活上也表現得沒有條理性,那么這樣的孩子在做題時往往也是亂糟糟的。所以,家長們可以著眼于培養孩子生活的條理性,這會隱性地對孩子糾正粗心有幫助。
第二,不要經常對你的孩子說:“你怎這么粗心,又做錯了。”這樣會強化“粗心”這個概念。從心理學角度上看,這叫潛意識的“暗示”, 長時間的不良“暗示”往往會造成負面的作用,孩子也會給自己這樣定位:“我是一個粗心的孩子。”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粗心”并不是無藥可救的。我們也可以做一些針對性訓練。如果孩子的觀察能力比較弱,經常犯把106寫成166之類的錯誤,我們就可以讓他多做些類似于“找不同”這樣的游戲,去幫他尋找一些細微的差別,提高觀察能力。還有一種現象,往往越到中學越嚴重:孩子看題目一目十行。也許他覺得這道題似曾相識,但有些關鍵的地方卻沒有理解透。這種粗心,其實是思維習慣上的問題,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幫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二、拖拉
孩子拖拉時,家長是否在看電視打麻將嗎?拖拉難道全是孩子的責任嗎?會不會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合理?會不會是家長的原因?作為家長,應該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幫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假如孩子正在做作業,家長卻在一旁看電視、玩游戲,讓嘈雜聲充斥孩子的耳朵,他當然會分心,做作業怎么會不拖拉?
筆者一直在想,孩子拖拉的毛病是不是和家長有關。比如在七點半就完成了作業,家長們往往會這樣想:八點半才睡覺呢,還有一個小時啊,干什么呢?于是就繼續找題目給孩子做。有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點自由,讓孩子這樣想:“我只要完成作業就可以玩。”那么孩子學得踏實,玩得也會痛快。
三、題海戰術
數學老師和專家一直強調數學思維訓練,但是怎樣訓練才是最好的?家長去書店買來大量的習題集,“題海戰術”這樣的訓練是否科學?
1.數學訓練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一定非要做習題才算訓練
比如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吃飯,可以問孩子:你估算下筷子有多長?讓孩子說出一個大概的數,然后你再讓他測量出準確的數。這兩個數比較一下,看看數值差多少?這其實也是訓練。因此,想讓學生跳出“題海”,老師得先“下海”。題目是肯定要做的,但要以精練為主,只有老師先“下海”摸索,為學生挑選出一組由淺入深的精華題,才能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在平常教學中,老師每天讓學生做四道題,但這四道題必須認真去完成。學生做不出來也沒關系,但必須要經過讀題和認真思考,而且做錯了一定要訂正,同時還要反問自己:問題是出在審題上還是解題方法上?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求得答案?假如學生按老師要求完成了,那么他每天就完成了一個思考的全過程,日久天長,不愁學不到本領。
2.很多家長喜歡一廂情愿地去買習題集
家長們:如果真想給孩子買,最好事先和孩子任課老師交流一下,搞清楚,你的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強化訓練。任課老師肯定比家長更清楚孩子弱項,千萬不要盲目、跟風地買習題集,既浪費錢也浪費孩子時間。另外,參考書輔導書并非版本越新越好,要挑選那些經過歷史沉淀的、出版次數和年月相對久些的。你想:過了這么多年都還有人買,這書肯定是實用的、經典的。最佳方法和孩子一起體驗考試競爭。興趣主要來源于生活。培養孩子數學興趣,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例如攝影用的三腳架,為什么是三個腳的,而不是五個腳、六個腳?這就是小學數學里的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多用這些好玩的問題引起孩子思考,自然而然地就來興趣了。
3.家長培養孩子數學興趣可以做兩方面工作
第一,配合老師把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呵護好,多和孩子交流學習上的得失與快樂。
第二,多方面培養,比如和孩子一起用撲克牌玩24點游戲,在輕松的娛樂中幫孩子提高心算能力。有個學生的媽媽,給我印象特別深。孩子每張試卷,媽媽都會拿來做一遍,媽媽和孩子一起體驗考試,體驗成長。有時候媽媽考得沒有孩子好,孩子就會特別高興地說:“哎呀,媽媽比我還少5分呢!”假如媽媽比自己多,孩子就會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超過媽媽。長期如此下去,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興趣都能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相信自己能行。能學好數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教師運用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評價理念,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你的學生會是充滿活力的,充滿自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