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芝
摘 要:時代呼喚創新,中考呼喚有新意的試題。中考數學試題正在指揮著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直接影響到新課程理念是否能真正盡快地進入課堂,乃至素質教育的實施。
關鍵詞:數學 經濟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數學試題中出現的一些新試題,猶如春風拂面,送來暖意,帶來快感。許多新的試題立意新,題目構思獨特,常常散發出全新的理念,往往有較高的價值,給人以更多的啟示,經濟類數學應用題就是其中的一種。下面我們看看云南玉溪市近3年的中考數學試題中的3個經濟類數學應用題。
張大媽參加了2003年4月18日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人保理財——金牛投資保障型(3年期)家庭財產保險,她一次投資金2000元,投保3年,每年須交保險費12元(收益金中扣除),期滿后,保險公司從收益金中扣除每年須交的保險費,連同保險投資金張大媽一共能領到2096元,試問:
⑴ 張大媽投保3年期的年收益率是多少(收益金=投資金×年收益率×保險年數)?
⑵ 若張大媽把這2000元存入銀行,存期3年,僅從經濟的角度考慮,請你為張大媽算一算,上述兩種投資,哪一種更合算(利息=本金×年利率×儲存年數. 3年期年利率是2.52%,利息稅是20%)?
解:⑴ 設張大媽投保3年期的年收益率是 x ,根據題意列方程得:
2096-2000+12×3=2000x×3
132=6000x
x=0.022
x=2.2%
答:張大媽投保3年期的年收益率是2.2%.
(用代數式方法計算也行)
⑵ 利息=2000×2.52%×3×80%=120.96
∵120.96元>96元 ,
∴僅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存入銀行更合算 .
一、試題分析
1.考查的知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及其應用。
2.答題分析:抽樣統計本題得分3.6分,得分率 45%(云南玉溪市中考生)。
二、試題功能
1.遷移功能,它能有效地考查學生在新情景下能力的遷移性,應用知識的靈活性和打破舊有思維模式的創新性。
2.導向功能,它無聲而有力地把數學教學引向素質教育的方向。
3.豐富功能,它極大地豐富了課程、教學資源。
4.價值功能,數學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應用價值,即實用性,能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改變思維觀念與觀察問題的角度,通過數學的計算結果和分析,人門做出更合理、更科學的決策,說明數學的作用,數學的說服性。給學生一種順服感,既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又解決了存在的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讓學生養成以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以搜尋的眼光尋覓創意,發展自我,提升自我。
三、試題立意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家庭都涉及到錢的使用與保管,怎樣做才能讓錢生錢呢?這是一個大家都需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在當今銀行存款利率越來越底,保險公司不斷推出各種保險條款的情況下,更多的家庭就需要考慮結余的錢應怎樣投資,才能有效地增加收入?于是乎,題目的雛形就從頭腦涌現出來,因此,筆者多次到保險公司、銀行收集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在實際編題時,忠實于實際材料,力爭解題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題目答案較符合實際。由于此題的編擬是有準備的思考和有思考的準備,所以,廣大師生對該題的信度、效度等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此題情景在生活中是常見的,它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和數學意義是自不待言。
四、教學啟示
由于這類應用題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學生普遍喜歡,但在實際的解答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又感到非常棘手,得分率不高,這就暴露出學生應用意識薄弱,應用能力差,這個問題應引起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它給予我們至少有如下啟示。
1.多角度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的能力是什么?簡單的說,就是當學生離開學校后,把所學的知識都忘記了留下的就是能力。對于數學學科來講,就是能應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我們的進行要不斷的啟發學生平時關心生活、關心社會、關心未來,用心的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現象、問題于數學聯系起來,常常思考、常常分析。感悟、內化,逐步形成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用好身邊的課程資源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生產中無處不有,處處充滿數學。我們每天都要與數學打交道,而我們的學生把生活生產中的事物、問題與數學聯系起來的并不多,熟視無睹,缺乏良好的數學感知。因此,我們的教師在備課和準備教具時,要把生活中的實例應用到數學教學中,要體現現代和未來生活中具有廣泛應用的數學知識,豐富現有的教學內容,用好教學資源,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