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雄
摘 要:背篼干部精神,發源于貴州省長順縣敦操鄉.背篼干部精神,被譽為"點 燃貴州精神高地的熊熊火把",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大慶精神等一起,豐富了黨的精神寶庫,亮麗了全中國.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繼續弘揚背篼干部精神,意義深遠。
關鍵詞:弘揚 背篼干部精神 品牌符號 脫貧
中圖分類號:D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引言
背篼干部",長順縣敦操鄉群眾對鄉村干部的稱呼,自然而親切。全鄉34名鄉村干部34個服務點,34個為人民服務的背篼,是密切干群關系的特殊載體,是服務群眾的零距離方式。背篼里,背的是食鹽、醬油、面條,是種子、化肥、樹苗,隨著背篼進入麻山深處的,是民生和發展,是魚水情深。背篼干部身上,展現了基層黨員干部真心實意服務群眾的高尚品質、具體實在服務群眾的優良作風、圍繞發展服務群眾的發展意識、堅持不懈、克難攻堅、求真務實的精神。大力弘揚“背篼干部”精神是推動長順跨越發展之基、是和諧發展之本,當“背篼干部”這個普通的名字成為一個精神符號和一個長順品牌符號時,其已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鮮活的生命力,當學習和弘揚“背篼干部”精神成為一種新常態,黨員干部隊伍會煥發出新的干事激情,定能繪就新時期長順發展恢弘畫卷。
一、時代背景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工作會上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我縣的貧困現狀
我縣存在貧困面較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形勢嚴峻,要實現好2020年的全面小康脫貧攻堅,不僅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更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毛澤東同志說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志”,說的就是要重視精神扶貧。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不僅需要經濟層面的投入,也需要精神層面的幫扶,要為貧困地區注入反貧困的精神動力,除掉“頭腦貧困”的障礙。
三、深刻理解“背篼”干部精神的內涵
長順縣敦操鄉的鄉干部,他們為了方便群眾,在下鄉的時候,背起背篼免費為群眾捎帶生活物資,帶去國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幫助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人民群眾之中,與當地群眾建立了濃濃的情誼,群眾親切地稱他們為“背篼干部”,
1.背篼干部精神是一種為民服務、求真務實的光榮傳統
長順縣敦操鄉背篼干部用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為群眾做實事的背篼精神值得我們的黨員干部學習,把它發揚光大。執政為民理念是我黨執政理念體系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最基本的價值觀,而長順縣敦操鄉的鄉干部,他們用實際行動實踐了黨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值得發揚光大這種精神。
2.背篼干部精神是一種克難攻堅、魚水情深、血肉相連的干群關系
中國夢不是一個空口號,不是一個空話,套話,而是實實在在我們每個人民群眾,每個黨員干部都要去努力實現的。為了人民群眾的所夢, 黨員干部更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就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要敢于啃硬骨頭,攻堅克難、腳踏實地去追夢,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新時期長順升級版背篼干部精神
2016年6月17日長順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秀和在2016年度脫貧攻堅第二次調度會暨就業脫貧現場觀摩會總結大會上,提出了新時期升級版背篼干部精神即:背使命、送精神內力、送惠民政策、送致富方法、送貼心服務的“一背四送”。通過“一背四送”升級版的背篼干部精神讓干部帶上使命和政策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急,切實辦好順民心、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同時轉變老百姓和干部群眾思想觀念,不能“躺在國家好政策”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發揚背篼干部精神精神打贏新階段長順脫貧攻堅仗。
五、“背篼干部”精神是長順的特殊品牌和符號
品牌不僅僅是一種符號結構,一種產品的象征,更是產品、社會的文化形態的綜合反映和體現。品牌不僅僅是企業一項產權和消費者的認識,品牌的底蘊是文化,品牌的目標是關系。在貴州這片土地上赫章縣就出現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愚公移山、改變面貌、造福子孫”的文朝榮精神及率領村民劈山鑿洞打通脫貧之路,讓麻懷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羅甸“女愚公”鄧迎香,而“背篼干部”精神就是長順縣特有的品牌和符號,這種符號就是長順基層干部工作狀態的縮寫和烙印。
六、繼續弘揚我縣背篼干部精神,力推脫貧攻堅
1.在新的脫貧攻堅戰條件下,繼續發揚背篼干部精神精神
在新的脫貧攻堅戰條件下要革除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創新體制機制,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和潛力,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實施精準脫貧,走內生式的發展道路。
2.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在精準、重在落實、關鍵在人
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四問”,著力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問題,貫徹落實“五個一批”大力發揚“釘釘子”、“擔擔子”“扣扣子”的工作風,落實好各項政策法規,做好精準扶貧和脫貧工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也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在前進的道路上,有數不清的險阻堡壘需要攻堅。要戰勝這些艱難險阻就要積極弘揚“背篼”干部精神,激勵當地干部群眾去奪取新勝利果實,同各種災害、人禍作斗爭。
七、背篼干部精神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內生動力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2020年的全面小康,就要依靠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背篼”干部精神為內動力、后盾。否則,將寸步難移,一事無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落空。 愿“背篼”干部精神,世代相傳,光照千秋。
參考文獻
[1]高煥毅.區域經濟洼地崛起的一種路徑選擇——關于沂蒙山革命老區打造紅色旅游品牌的思考[D].北京交通大學,2008.
[2]趙超.體現城市品牌形象的識別符號研究——以秦皇島地區為例[D].中國人民大學,2011.
[3]唐壽東.弘揚“背篼干部”精神 努力構建“精神高地”[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