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慧
一座城,一個故事。
過去的中國城市,一度千城一面:同樣的高樓大廈,同樣的寬闊馬路,同樣的商業氛圍……這樣的發展方式,讓城市漸漸失去了溫度;而今天,我們想遇見的,是一個有溫度的城市,一個有獨特魅力的城市。
“上海2035”規劃中,描繪出這樣的一個上海: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城市的溫度已經成為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而青島也提出了“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的建設目標,正從不同角度著手,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打造“記得住鄉愁”“來了就不想走”的東方魅力之城。
有人說,城市的溫度就是人本理念,是對城市文明的一種抽象演繹。城市的厚度就是城市的文化涵養,文化是城市的內核和靈魂。青島是一座既有溫度也有厚度的城市,文化印記獨特、氣質宜居幸福……本期策劃從區市建設、產業規劃等不同角度出發,解析城市的“溫度”密碼,講述青島的故事。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本是描繪泰國北部的小城清邁,現在卻成為眾人夢想中的城市模樣。“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如此美的歌詞唱出一個詩意般的城市。而畫有千種格局,歌有萬般旋律,冷暖自知的“溫度”才是城市的終極密碼。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身形、它的聲音、它的溫度。溫度,讓城市更有味道。
千城一面
“每棟建筑都應講述它自己的故事,而中國絕大多數建筑都缺乏故事。”這是上海世博會設計師馬丁·羅班對城市建筑靈魂的描繪。而城市的建筑亦可以影射出城市的整體發展。“有一點我覺得是很遺憾的,當下中國城市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以至于從酒店的窗戶望出去,城市風貌千城一面。”
當我們漫步在城市中,目光所及之處,是相似的高樓群、霓虹燈、立交橋、大廣場……當黑夜降臨,城市的背景被麥當勞、肯德基火紅的標志點燃時,也許,真的難以分清我們身在何處。“千城一面”讓我們在城市中漸漸迷失了方向。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缺少個性和特色的城市?城市學專家、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朱鐵臻教授曾總結出三方面原因:一是城市之間盲目攀比,比“個高”,比“體寬”。以高樓來表現生產水平、科技水平和社會進步,這是工業社會專屬的時代特征。但以世界城市發展的經驗看,城市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做大做強”應在增強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上下功夫;二是忽略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標志。外表看起來高樓拔地而起,實際上缺少文化底蘊,造成“千城一面”;三是以新為好、以洋為美。有些城市忽略了城市歷史積淀的價值,力求“面目全新”,卻失去了城市發展的根基。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擁進城市,新城需要大量的開發。越來越多的高樓建起,相似的城市出現。經濟學家分析,“千城一面”是中國社會空間轉型階段的產物,嚴格來說,它并非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現象,具有時代特征。當“千城一面”脫離時代潮流,陷入發展困境,中國正在探索一條走出“千城一面”困局的道路。
城市設計是落實城市風貌、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的有效手段,而很多地方對城市設計缺乏經驗。為此,住建部通過選擇有條件的城市開展試點,因地制宜開展城市設計,為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工作積累經驗,提高各地城市設計水平。2017年3月14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將北京等20個城市列為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將北京市、哈爾濱市、長春市、青島市、東營市、南京市、蘇州市、杭州市等20個城市列為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名單。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開設,將對避免城市“千城一面”、延續城市文脈、塑造城市特色產生重要的意義。
如果說,城市建筑是一個個的載體與容器,那里面裝的,就是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精神、氣質,是這個城市獨特的“溫度”。破解“千城一面”的終極密碼,是打造有“溫度”的城市。
城市溫度
現在,偶爾會聽到“逃離大城市”這樣的聲音。“這是因為城市的溫度出了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稱。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特別提出“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而劉士林認為,它既是一個新的城市概念,也是一種新的城市氣質。
“城市的溫度本身有三層內涵,一是‘科學的溫度,即‘自然溫度;二是‘倫理的溫度,即‘社會溫度;三是‘情感的溫度,即‘人文溫度。”劉士林在“城市發展與城市治理”高端論壇上說道。在他看來,“人文溫度”的實現在難度上最大,但同時又是影響人們獲得感、幸福指數最重要的。“自然溫度”“社會溫度”“人文溫度”,一同構成城市的“溫度”。
有人說,廣州是一個“進來容易離開難”的城市,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而青島要打造“記得住鄉愁”“來了就不想走”的東方魅力之城,這一切都是源于城市的“溫度”。
“有溫度的城市”,也許很難再找到比這更貼心的城市評價。人們對城市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描述與定義,但似乎沒有什么詞比“溫度”二字更令人怦然心動。
城市的“溫度”,源于自然之美,源于歷史之美,更根基于文化之美。景與城、建筑與自然、歷史與文化和諧共生、美美與共,城市才能別具“溫度”。唯有城在景中、景在情中,“溫度”才能更宜人。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歷史的載體。一座城市吸引人的要素,短期而言是秀麗的風光,長久而言則是其獨特的精神氣質。城市一旦有了“溫度”,才有了迷人的魅力和光彩。
人文興,則城興;人文悅,則城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與文化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的“溫度”所在。如果把城市比作一本打開的書,一棟棟建筑是“字”,一個個景點是“插圖”,那歷史與文化就是書本的“主旨”與“靈魂”。只有內在與眾不同、別具一格,讀者才會有去“閱讀”的沖動。發揮城市歷史悠久厚重、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努力將歷史、文化元素融進城市規劃建設,展現獨特的風情風貌,這才是城市發展的奧秘所在。城市的溫度
他山之石
走在杭州的街頭,可能你會碰到這樣的方柱。里面的是圓的,外面是方的,中間是通透的。相同的形狀,相同的紋飾,總是反反復復在杭州這座城市看到。這些出現在大街小巷的帶著“人面獸面”紋飾的玉琮形狀的造型,是良渚文化在杭州的現代演繹。那枚珍藏在博物館中的玉琮,煥發了新的生命。
杭州文化積淀深厚,良渚文明、吳越文明、南宋文明和明清文明,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歷史文化發展體系。那西湖邊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無不帶著歷史的印記。西湖的風景也因與文化相結合,帶上了靈性。
“杭州在打造更具魅力城市時,將西湖這些歷史上留下來的景觀作為核心,把現代人對休閑的理解、對品質的理解融入到城市發展里面,構建了杭州的城市定位——東方休閑之都,品質生活之城。”在杭州有過多年生活經歷的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副教授李光全說道。
一座城市,首先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其次要學會傳承、保護和挖掘歷史、人文以及民俗文化,同時積極創立新時代的文化,三力并舉,不斷提升城市文化積蓄的深度、厚度與廣度,才能讓自己在“城市之林”中脫穎而出。
古都杭州是這樣做的,“天府之國”成都也是這樣做的。
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成都博物館收藏的彩繪陶髯須武倌俑意外“撞臉”乒乓球奧運冠軍馬龍,手勢與神情相似,歷史與現代穿越千年相遇。在有著“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美譽的成都,文物中“出現”睡不醒的藏獒“張繼科”、游泳界的泥石流“傅園慧”自然也不足為奇。
成都獨特的地理自然條件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了其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歷史文脈。作為首批國家歷史名城,成都一直致力于傳承和繁榮城市文化,并不斷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金沙遺址、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在有著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和現代工業文明完美交融。
歷史文化是城市永遠搬不走的“不動產”。著名歷史學家譚繼和表示:“傳承4000多年城市文脈形成的歷史基因,利用漢唐成都作為世界財富集聚都市的歷史優勢,推動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大有可為。城市文脈猶如樹干,每個時段猶如樹的年輪,發展成具有不同時代特色的城市韻味和個性。”
黃埔區的波羅誕、天河區的乞巧文化節、白云區的重陽登高活動、越秀區的迎春花市、番禺區的端午扒龍舟、蘿崗區的香雪文化節、南沙區的水鄉文化節、海珠區的咸水歌會……羊城廣州通過這歷久彌新的非遺活動,傳承著這座千年濱江古城的文化脈動。
北京碧瓦黃墻四合院,蘇州古典私家園林,西安鐘樓鼓樓……讓城市攜帶“文化基因”,讓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傳統之美與現代之美交相輝映,城市,才能真正不一樣。
青島故事
如果說,古都杭州的魅力在于古典與現代的融合,那青島的魅力則體現在其東方與西方交融之美。
近代開埠以后,與海外連通的工商業發展和各地移民的聚集,給青島留下了西方文化、移民文化的印記。在不同文化的交融匯合中,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歷史文化特色。
2017年12月7日,在青島市項目現場觀摩總結會上,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江汀強調了青島當前的目標:奮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秉承和弘揚城市特色,充分挖掘、保護、彰顯青島獨特的自然風貌魅力、歷史文化魅力、人文精神魅力,通過持之以恒地培育和塑造,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獨特風情,使青島的風貌是獨具特色的,建筑是可以閱讀的,歷史是綿延相傳的……”
而青島目標的實現,歸根究底,要讓老青島更像老青島,新青島更像新青島。
在柯林·羅的《拼貼城市》一書中寫道:一座城市應該是新舊共存的,它的面貌由歷史積淀下來的各種建筑“拼貼”而成,城市建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有積淀、有文化、有歷史、可以閱讀的一個關系。在青島,老如八大關,新如金家嶺,新青島與老青島正形成互動,共建魅力青島。
“城市的這種獨特魅力是刻畫在城市臉龐上的鮮明棱角,是浸潤在城市骨髓中的個性氣質,是流淌在城市血脈中的特色基因,能在人們心里種下獨有的印象,讓人們愿意去細細品味。”人們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個道理對城市發展同樣適用,只有真正有特色的、個性的元素,才能真正吸引世界目光。青島這座有“溫度”的城市,有著太多值得解讀的東西,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歐陸風隋、名人故居,啤酒文化、影視文化、帆船航海運動,時尚市南、陽光城陽、活力西海岸……
世界“電影之都”稱號、世界帆船運動發展突出貢獻獎、全國宜居城市40強青島奪魁……現在,越來越多帶有“溫度”的新鮮元素融入青島畫卷。青島的色彩,正日益豐富。
在五顏六色的青島色彩中,全民閱讀這一抹顏色日益耀眼。2017年可以看作是青島全民閱讀服務體系的構建元年。是年,全國首家以城市命名的閱讀研究院成立,并首次正式發布《青島市全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打造北方地區獨具特色的閱讀文化中心城市”已成為青島的城市目標之一,“書香青島”的氛圍正逐漸濃厚。
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在青島,伴隨全民閱讀服務體系的初步構建,從每一個市民到不同規模的特色書店,一場遍布青島各個角落的閱讀變革,正在這座城市盎然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