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麗
發展時尚產業需要抓住“靈魂”,形成文化自信,承載文化內涵。時尚并非意味著將傳統全部拋棄,而是要善于挖掘地域傳統。與傳統相結合,才能走得長遠。
從中山路緩步穿過,百年青島猶在眼前。作為曾經的繁華之地,1500米長的中山路云集了140多家店鋪、洋行、咖啡館、酒吧、舞廳和旅館等,時尚元素匯集于此,凝結著青島的輝煌往事,奠定了城市的時尚底色。
關于時尚的定義千萬種,最資深的學者也莫衷一是。“時尚”本意“時興的風尚”,代表一種走在前沿的、引領潮流的、健康向上的、富有品位的、大眾普遍認可的生產生活方式。當時尚貫穿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它與城市間奇妙的耦合作用發生了,猶如引路明燈,助力城市的文化構建,深刻影響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讓城市擁有了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
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必然能緊貼時代脈搏,富于創新精神,成為發展浪潮中的翹楚。
時尚是青島的基因
當今,眾多世界知名經濟中心城市將打造時尚中心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時尚正逐步成為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何謂時尚,如何發掘青島獨具特色的時尚元素成為熱議的話題。不少專家認為,時尚就是“提倡和崇尚現代的、文明的、綠色的、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讓城市風格富有品位、充滿韻味,讓城市文化繁榮多元、向上向善,成為充滿生機、開放進取、品質卓越的時尚之城”。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時尚精神的引領作用,把更多時尚元素注入到城市生活中,創造富于新時代內涵的時尚標志,給城市帶來更多新活力、新氣象,讓城市更有溫度。
從古至今,青島的城市內涵就包含著海納百川、引領潮流、“開風氣之先”的獨特氣質。近代以來,青島一直走在時代的前端,曾擁有過多項中國第一,譬如,青島曾建設了全中國第一條公路,產出了中國第一臺火車機車和第一瓶礦泉水,還是中國第一個有汽車的城市……這些第一,都生動地詮釋著青島的時尚風骨:敢為天下先,做時代的弄潮兒。
歲月更迭,沒有磨損青島的時尚基因。邁入新時代,青島的時尚元素已俯拾即是,具備了蝶變的基礎。如電影之于戛納、時裝之于米蘭,青島所擁有的是諸如啤酒節、帆船之都、新影視之城等新鮮的名號,還有一批商圈如東部商圈、中山路商圈、李村商圈等,接納全國乃至全球的流行元素,引領著時尚的消費和潮流。
在很多專家看來,青島打造時尚城市具有充分條件。這首先體現在歷史層面,青島具有時尚的基礎,走在潮流尖端的意識較強,其次,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轉型升級的提質加速,為下一步發展時尚產業帶來了較強的經濟實力支撐。“青島的時尚產業體系逐步走向健全,時尚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為打造時尚青島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所副所長、教授冷靜說,青島目前正在崛起一批時尚地標,為時尚要素的空間集聚奠定了多元化的載體基礎。這些,都令時尚的市場消費向心力不斷增強,不斷拓展著青島在全省時尚消費領域的中心地位。
此外,時尚活動也漸趨多元、豐富,在一些核心區域,尤其是時尚產業成熟度較高的地區如市南區等,時尚氛圍十分濃厚,以此為中心,對周邊的帶動作用明顯,“時尚+”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釋放。
觸發行業新思維
時尚永遠是多元的,但時尚的底氣卻在時尚元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相匹配和融合中。
如何促使時尚產業的發展?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時尚最終會落到產業形態上,通過“時尚+”,能將更多處于世界前沿的理念、技術、文化、創意等引入城市生活中,給城市帶來新氣象。如“時尚+經濟”的發展模式,不但能更好地發揮實體經濟的基礎優勢,還能在時尚思維的引領下,提升產品的設計和創意,打造一流品牌,“以品牌引領時尚經濟發展,走出具有青島特色的實體經濟振興之路”。再如“時尚+科技”,兩者碰撞早已在世界引起一股風潮。如3D打印和服裝設計、藝術品設計的結合,使時尚和科技的關聯更加緊密,在VR、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領域,時尚為科技發揮著風向標的作用。
冷靜認為,青島發展“時尚+”產業,可以從多方面入手。譬如,通過編制時尚產業發展規劃,構建多層次時尚市場體系,打造國際化時尚貿易空間,建立產業基金、拓寬時尚產業融資渠道,支持時尚活動、營造時尚文化氛圍,發展時尚服務產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以及加強人才培養和集聚等措施,普及和引導流行理念,營造時尚氛圍。他特別提及,以市南區、市北區、嶗山區等為代表的區域時尚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可以以特色集聚區的規劃和建設為主要抓手,以奧帆基地為中心,香港路、澳門路周邊區域為重點,加強新型時尚購物空間建設,打造城市時尚地標。此外,對青島各種大型時尚活動如時裝周、海洋節、國際啤酒節、國際管樂藝術節等加強支持,鞏固時尚活動的推廣平臺。
這種新思維反映到區域中,就體現出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創新。以市南區為例,因為擁有“親海”的地理優勢和全市40%以上的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曾經最繁華的中山路,如今已經成為時尚潮流的“秀場”。記者了解到,通過將復興老城區和時尚城市的溫度元素的結合,市南區在打造“時尚+”新業態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初步形成了要素集聚、功能齊備、配套完善、特色顯著的文創產業發展體系,成為山東半島區域文化創意產業核心發展區。
古老街區通過新觀念得到重生,高附加值新興產業不斷涌現,一系列時尚產業載體和時尚商業的火爆,推進了時尚元素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時尚+經濟、時尚+文化、時尚+生活”引領生產生活方式創新。市南區在未來城市建設中,更提出要“發展時尚經濟、繁榮時尚文化、倡導時尚生活、打造時尚灣城”。
業內人士表明,“時尚+”在此已經產生了“讓產業騰飛”的積極意義,所釋放的經濟效應是難以估量的。所有的產業都可以從“時尚+”里汲取新思維,推動產業的轉型發展。
時尚生態營造與文化構建
不少世界時尚大都市的發展軌跡都證明,時尚、時尚產業與現代城市之間的聯系千絲萬縷,不可分割。通俗意義上來說,時尚產業是以時尚為連接點的產業集群,融合了金融、文體、創意、設計、科技、商業等諸多業態,助力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新興都市必將走向的潛力領域。
當時尚經濟不斷發展,加速滲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時尚就變成了一種文化,有助于樹立起城市的品牌形象,影響市民文化乃至區域文明的形成。
去年年底,上海發布了“文創50條”,重提“時尚之都”建設。根據產業特征和資源稟賦,通過科技、資本與時尚產業融合,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從而樹立“大時尚”產業及消費概念,通過需求的時尚化倒逼消費品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上海的經驗對青島有著借鑒意義。時尚經濟作為文創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在豐富市民精神生活的同時,還會顛覆以往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從而帶來價值觀念的改變。有專家認為,青島長期受齊魯儒家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影響,兩者互相交融,相輔相成。青島人既熱愛傳統,也善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在商品經濟繁榮的時代,消費者更關注的是產品的附加價值,如何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文化和心理認同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發展時尚產業需要抓住“靈魂”,形成文化自信,承載文化內涵。時尚并非意味著將傳統全部拋棄,而是要善于挖掘地域傳統。與傳統相結合,才能走得長遠。
此外,因為時尚所具有的前瞻性,所帶來的威力可能是“摧枯拉朽”的。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青島應確立發展的時尚主題,立住城市“精氣神”,叫響城市文化品牌,推動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些,一方面要求將傳統時尚和新興時尚有機結合,突出自身特色;另一方面也要求“大時尚”格局盡早確立,鞏固既有優勢,多翼齊進,在時代的萬馬奔騰中趟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