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島而言,建設有魅力的城市,要讓老青島更像老青島,新青島更像新青島。
“奮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一幅動人的青島畫卷正徐徐展開。而這畫卷中的一筆一墨,均別有韻味。
活力、時尚、美麗、魅力……揮毫潑墨間,描繪出一個有氣質的青島,一個有“溫度”的青島。它們,共同解碼了青島的“溫度”建設。
城市新定位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我國今后的發展藍圖,鮮明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新時代要想“強起來”,必須更加凸顯品質化指標。“活力”“時尚美麗”“魅力”,這恰恰就是品質化指標的體現。
“三個更加”,就是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青島而言,“三個更加”的提出并非南轅北轍,而是有的放矢。
以“時尚”為例,首先是基于青島的時尚基因;其二是從城市發展上講,青島具有時尚的優勢;第三,時尚亦是消費升級的需求、社會轉型的需求。而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越來越多人關注生態問題,青島的發展也確立了“美麗”新目標。
“三個更加”的提出源自對青島原有優勢的傳承。“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是青島的唯一性,是青島的魅力所在,是青島其區別于其他城市的標志。
“三個更加”同樣是對青島發展戰略的繼承。首先從國際城市戰略講,國際城市要求城市有活力、有個性、有魅力并且時尚美麗,這就與“三個更加”的內涵相符;其次,近年來,青島一直在加快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借鑒世界上其他國際城市的發展經驗,這些戰略要求同樣也就是“三個更加”的體現。
而實踐證明,“三個更加”正在與青島新一輪的城市發展規劃完美融合。
第一,從職能變化看,與上一版的總體規劃相比,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顯示,青島的定位從原本的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轉變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就說明,從城市職能上,國家對青島賦予了更高的使命,同時對青島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個更加”指標是對于城市功能定位提升之后要求的細化和反映,或者說是生動化的闡釋。
第二,青島要建設成為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在新的時期,創新反映出的結果就是活力。以結果導向看到青島定位的合理性,作為創新中心,青島發展必須有活力。
第三,青島明確了“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這些定位同樣是青島對外界展示的符號,是青島的魅力所在。有人說,來青島,就是看東部沿海景觀和歐陸風情。一如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是青島最具特色之處,既是文化符號,也是自然符號。二如啤酒,這亦成為青島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其實在西方,啤酒文化就是活力文化、時尚文化的一種表現。在國內,很難找到像青島這樣擁有歐陸風隋、歐洲文化積淀的城市。因此,啤酒文化也成為城市文化、城市特性中非常獨特鮮明的一部分。以青啤為例,在國內,青島較早重視品牌建設,因此成就了青島以產品品牌打造品牌城市的特殊性。
解讀青島密碼
面向未來發展,各個城市都在制定面向2040、2050的規劃,希望找準城市發展定位、找準城市坐標。而青島的“三個更加”,描繪出了中國夢中的青島遠景,撰寫了中國夢的青島篇章。
十九大精神的落地和青島遠景實現的具象化,為青島城市發展確定了方向。在方向確定之后,對青島而言,下一步需要的是更加細化的目標、更加可實施的路徑。現在,各個區市正在圍繞“三個更加”進行具有區市特色的打造,推動城市目標的實現。
各個區市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時尚市南、特色市北、陽光城陽、活力西海岸……這些特質都蘊藏在城市發展定位當中。各個區市正在從“三個更加”中尋找符合自身區市發展的目標與特征,在找到自己的個性化符號之后,立足于個性化符號,發展相應的產業。
市南圍繞時尚產業,依托國際化節會,打造時尚新地標;在老工業區轉型階段,李滄引入院士港,讓其在國內高端人才這一領域擁有自身發展的獨特魅力;市北依托關鍵性項目體現區市特色,以郵輪母港為代表的新興特色產業正在逐步崛起;西海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體制活,九大功能區分工明確,主體活力旺盛,西海岸新區的“活力”招牌由此立住……
每個區市都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努力找準自己特色,并將自身發展定位與特色自覺地融入到“三個更加”中,助力青島整體規劃的實現。
對內,各個區市都在穩步建設中;對外,彰顯城市魅力,塑造新的城市符號至關重要。
對青島而言,建設有魅力的城市,要讓老青島更像老青島,新青島更像新青島。新青島和老青島都要像自己本身,這是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其次,讓新青島和老青島之間形成互動,共同構成整個青島特色建設。
老青島只有更像老青島,外地人才更愿意來;新青島只有更像新青島,才能推動新一輪的招商引資與國際化建設。城市的溫度不能按照老青島的思維打造新青島,同樣不能按照新青島的思維打造老青島。無論“新”與“老”,都應保持各自的特色。
老青島的味道,既包括歐陸風情的老,也包括青島本身的老。八大關可能是歐陸風情的存在,老臺東、李村大集則是老青島人生活的痕跡。用不同區市的特色,串起老青島的歷史發展足跡——中山路的復興,劈柴院的再造,火車站區域的開發……這都是老青島努力在保護與開發中尋找到新的平衡。
而新青島則在不斷找準自身方向,塑造新的城市坐標。嶗山金家嶺的金融CBD、香港中路、奧帆中心國際化版塊、青島西海岸新區……這都是新青島的對外形象。
新青島亦或老青島,都是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青島的名片。
同,亦不同
提到杭州,大家首先會想到西湖、斷橋,這是杭州獨具魅力的符號。這些頗具生活化的符號,與人的感受息息相關。而提到青島,大家可能會想到青啤這類生活消費品,這是基于青島品牌建設的印象。不同于青島,杭州的西湖、斷橋這些符號,外地人只要來到杭州,都能在杭州人的生活中感受到。所以杭州在打造更具魅力城市時,將西湖這些歷史上留下來的景觀作為核心,把現代人對休閑的理解、對品質的理解融入到城市發展里面,構建了杭州的城市定位——東方休閑之都,品質生活之城。
杭州在打造城市定位過程中,把城市最具魅力的要素融入城市之魂,而青島也在不斷發掘自身城市魅力,“活力”“時尚”“魅力”,同樣的幾個詞,在不同城市有著不同的演繹。
同樣是時尚,青島的時尚與杭州的時尚卻不同。在有著“帆船之都”稱號的青島,它的時尚可能帶有些許的運動屬性和體育屬性,而杭州的時尚可能是另一種休閑時尚。
青島的活力與南方城市的活力亦不同。南方的活力多是來源于民營經濟,來源于市場主體的活躍居多。而青島的活力更多地來自于大企業的頂天立地,來自于大企業在轉型中為城市發展帶來的活力;青島的創新主要來自于眾多駐青科研院所,而深圳創新靠的是華為、大疆等知名創新企業。
青島的魅力在于其東方與西方交融之美,古都杭州的魅力則體現在古典與現代的融合。
青島的風貌是獨具特色的,建筑是可以閱讀的,歷史是綿延相傳的……屬于青島這座城市的故事正在演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