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境怡 編輯/王亞亞
通過采用SWIFT網絡服務,企業可以集中管理境外賬戶、實時了解賬戶交易信息,還可以發送付款指令等等。這都為企業的境外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企業從申請入會到真正應用SWIFT網絡開展各項業務,在實際操作層面仍會面臨諸多挑戰。
為實現對境外資金的高效監控和管理,企業在對境外銀行賬戶的管理中,越來越重視賬戶的“可視化”管理。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SWIFT)是目前國際金融業最廣泛、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清算組織。SWIFT網絡是國際銀行標準通用文本的傳輸路徑,可支持所有銀行對接,為海量資金相關數據的交換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標準化的通訊業務。
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資企業面對的境內外銀行賬戶日益眾多,交易也日趨分散。如何確保境外資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時效性,遂成為企業資金管理的重點與難點。通過采用SWIFT網絡服務,企業可以集中管理境外賬戶、實時了解賬戶交易信息,還可以發送付款指令等等。這都為企業的境外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考慮采用SWIFT網絡。然而,企業從申請入會,到真正應用SWIFT網絡開展各項業務,在實際操作層面仍會面臨諸多挑戰。
SWIFT于1973年成立于比利時布魯塞爾,至今已有45年歷史。作為國際銀行同業間的國際合作組織,SWIFT網絡可以實現多銀行全球賬戶管理,支持全球12000多家用戶,覆蓋范圍超過212個國家和地區。SWIFT網絡在全球資金“可視化”管控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一是傳輸速度快。從發出信息到接收信息用時短,中間節點清晰。特別是SWIFT正在推動的全球付款創新行動(Global Payments Innovation,GPI)進一步優化了其網絡傳輸功能。目前GPI已經有165家銀行加入,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通過SWIFT網絡進行實時跨境支付的交易,78%是采用GPI方式來支付的。
二是標準化。SWIFT制定了嚴格的報文格式,所有會員都必須按照標準編寫電文。各個接入SWIFT網絡的銀行都會按照SWIFT報文格式標準將本行電子銀行系統接入SWIFT網絡。這大大提高了報文在全球范圍內的自動化處理效率。
三是安全性和可靠性。SWIFT網絡上傳遞的都是經過加密后的報文,各個銀行之間(發報行與收報行)都會相互建立密押關系,使得通過SWIFT傳遞的報文不會被第三方截取或者出現信息傳遞有誤的情況。
1980年,SWIFT聯通了中國香港,中國境內銀行開始接入SWIFT網絡;1994年,SWIFT在中國香港設立全球第三個技術支持中心;1995年,SWIFT在北京和上海分別設立了訪問新加坡和中國香港SWIFT節點的訪問點。
SWIFT在全球實施的是會員制,會員又分為持股會員(Shareholder M e m b e r)和非持股會員(N o nshareholders)。持股會員主要是銀行以及符合規定的投資管理機構;企業可申請成為非持股會員,即通常所講的企業會員。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SWIFT的存量客戶,近年來數量變化不大,其新增客戶主要來自企業會員。尤其是隨著中資企業境外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有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開始關注SWIFT。
若想申請成為SWIFT的企業會員,企業首先需提供多項資料,包括近幾年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組織結構圖、營業執照等相關材料的中英文版本及簽字掃描件。隨后,SWIFT會使用風險評估系統對提交的材料進行評估,并可能根據評估情況再要求提供補充材料。經SWIFT評估認可同意后,申請人可填寫入會申請表,并根據業務量選擇成為不同等級的會員。
費用收取。成為會員后,用戶需登錄到SWIFT官網訂購各項服務。SWIFT收取的主要費用可分成軟件費用、年維護費及報文費三類。軟件費用包括初期購買SAA套件(SWIFT ALLIANCE KIT,SWIFT的主程序軟件)及中間軟件的費用;SWIFT年維護費包括軟件使用年費及系統維護費;報文使用費按實際使用情況每月收取。此外,搭設SWIFT系統所需的主要設備服務器及操作系統,以及其他諸如咨詢、培訓、銀行協調等費用,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情況進行選擇。
由于費用較多,且企業每月都需繳納月租費用。從操作便利角度出發,建議企業選擇可進行自動扣款的賬戶繳納。根據SWIFT提供的自助扣款列表,目前國內某些銀行在部分地區分行賬號可支持費用代扣服務。如果申請加入SWIFT的主體公司位于香港,則建議選擇香港銀行的賬戶來扣繳款項,一方面,當地支持自動扣款的銀行較多;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有稅收節省。需要注意的是,目前SWIFT在中國只是設立了代表處,尚無法向國內用戶提供增值稅發票。因此,用戶在繳費時,需要將款項存放在代扣賬戶或匯到境外賬戶。匯款成功后需要向企業所在地稅務局主動申報,以SWIFT名義為其繳納境內的增值稅及所得稅等相關稅費。特別是超過5萬美元金額的,企業還需提供補充材料。具體稅務繳納情況,還需要企業去當地稅所認真了解,同時還需要參考中、比稅收協定和議定書。
除稅收對整體費用產生影響外,企業還需注意SWIFT的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的差異。賬單中的計價貨幣為歐元,支付貨幣為美元,可能有一定折算差異。從自身實踐看,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的稅收及匯率的二次折算預計會給實際費用帶來30%左右的偏差,很可能影響到項目的初始預算,需要引起企業足夠的重視。

企業會員在SWIFT 網絡上的數據交互示意圖
企業會員在了解SWIFT的業務功能時,可能初期會存在誤解,認為只要接入SWIFT網絡,通過該系統管理銀行賬號,就能夠連接所有銀行,取得所有交易細節,并可以隨時發送支付指令。然而事實上SWIFT網絡對一鍵式收集數據信息的操作難度較高。
原因之一,SWIFT致力于發展成一個具有中立立場的國際性組織,因此它把總部設在比利時,把備份中心放在美國和歐洲的三個地點,希望通過多點備份、多地監督來加強它的協作機制,使其更具中立性和國際性。SWIFT并不代表客戶持有資金或管理賬戶,所以它也無權將企業所需要的數據直接匯總發給客戶。企業所有得到的SWIFT數據,都是銀行授權,只是通過SWIFT的加密網絡進行傳輸。銀行對企業授權之后,SWIFT就成為了“通訊公路”的所有人,它向各個企業收一些“過路費”。企業如果需要匯集自己旗下公司賬戶的數據情況,需要和賬戶開戶行、總行或其代理行簽訂授權協議,授權企業會員通過特定賬號訪問時,可以會員身份發送和接收賬戶信息指令。而由于授權銀行并不統一,這就需要企業與不同銀行分別簽訂授權協議。事實上,這些賬戶的明細是通過多個銀行SWIFT交易前置機,將報文指令發送到SWIFT 網絡,再由SWIFT網絡根據設定的轉發方式將數據傳遞到企業會員SWIFT服務器端。
下面以余額明細報文為例,說明賬戶信息是如何傳導至企業端的(見附圖):
1.企業會員在A銀行與B銀行開設有多個境內外銀行賬戶;
2.企業會員分別與A、B銀行簽署通過SWIFT進行支付及數據查詢的授權;
3.A、B銀行分別將企業會員的相關余額明細通過SWIFT消息服務器傳輸到SWIFT網絡;
4.SWIFT網絡將數據分別在美國及歐洲的三個中心發送備份;
5.根據指令要求發送(實時轉發/存儲轉發);
6.企業通過本單位裝有的SAA服務應用及后續相關應用,接收、存儲信息,并使用自定義軟件分析。
原因之二是SWIFT的所有界面、相關輔助材料及SWIFT官網均為英文,漢化資料十分有限。相關系統的開發文檔也以英文為主,業務、開發的培訓團隊也主要是來自香港,以英文教材授課。這對參與SWIFT網絡的中資企業項目團隊與開發團隊都是一大挑戰。
在數據的大量傳輸和轉發當中,SWIFT會將數據進行多份存儲,以保證數據的可靠性。而在大量的數據存儲轉發中,SWIFT可以掌握跨境資金流轉的全貌。由此,SWIFT推出多項增值服務。如風險監管增值服務KYC(Know Your Customer,即了解你的客戶)可以幫助分析賬戶是否有洗錢嫌疑;匯款路徑管理服務可以幫助會員規劃出最快捷、最省錢的代理行路徑,通過實施GPI來加速匯款處理。伴隨著人工智能對非結構數據分析的不斷深入,筆者相信,未來SWIFT應該有能力找到出更有意義的數據關系,進而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數據服務。
由于數據授權都來自于各家銀行,接入SWIFT網絡后,企業需要與各銀行就SWIFT服務簽約的同時,推進開發應用系統,二者交替推進。一方面,系統開發的接口工作量與接入銀行直接相關;另一方面,不是所有銀行都能夠支持SWIFT技術的對接,能夠提供SWIFT企業客戶功能的銀行并不太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早些年間,SWIFT的企業用戶僅僅是與某個大銀行緊密綁定,大銀行據此開設自己連接的企業組。這些擁有大量企業組的大銀行在信息化基礎建設中隨即大大加強了基礎服務,他們設立多種前置服務,不僅僅針對銀行間交易的多種報文提供發送服務,也為與自己有關聯的企業客戶提供相關數據,幫助用戶及時了解境外賬戶的余額、明細,并代發支付指令。這些銀行輔助企業的功能后續逐漸發展壯大。當企業用戶不再需要依附一家銀行時,那些系統開發完善的銀行就會率先進入企業會員直連領域,更快更早地接入企業客戶。
我國機構加入SWIFT時間較短,有一些銀行還未開發出完善的直接接入企業客戶的前置系統。因此,企業在與銀行溝通、進行賬戶梳理的過程中,建議先找成功案例較多的銀行進行咨詢了解。當前階段,每個銀行對SWIFT連接的態度、連接處理及價格策略并不一致。有的銀行與企業客戶相連有一套成型的系統,有標準接口和問題解決方案;有的銀行只能發送郵件提供交易信息。另外,費用的差距也較大,需要企業做大量的咨詢比較工作。
此外,中資銀行境外持股的銀行如南非標準銀行、永隆銀行,并未與境內持股的工商銀行、招商銀行采用統一的系統,因而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企業客戶都無法使用這些銀行提供的SWIFT接口來獲取持股銀行的數據。這些都是在選擇銀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鑒此,在選擇銀行時,建議企業采用如下步驟:一是對境外銀行賬戶統計摸底;二是咨詢比較多家銀行的接入能力及報價;三是根據賬戶優先級及重要程度進行賬戶清理;四是對后續賬戶按批次、據銀行業務成熟度依次開發銀行接口。
在與銀行簽約后,企業要配套進行系統開發。如前文所述,大多數開發團隊均會面臨全新的英文教程,且鮮有可供借鑒的經驗,特別是報文系統的開發。目前,SWIFT可同時支持傳輸格式為FIN與FILE ACT的兩類報文,僅企業支付轉賬就包含很多報文。這其中,傳統的FIN報文中MT101支付報文適合于單筆大額匯款,但價格較貴;MT940余額明細報文格式規范,缺點是由于格式固定,導致部分細節信息不全;MT942實時余額報文,字節容量小,收費較高,且很多銀行無法提供;而MX報文采用XML傳輸,相對而言形式靈活,除報文頭之外,對報文體所傳內容限制很少。盡管開發人員可以使用ISO20022標準作為開發依據,但不同銀行給出的報文規范仍有差別,需要逐一匹配。而在開發后建立測試系統時,測試工程師的水平、測試時間等都會是企業后期需要克服的障礙。
這些問題是否有解決辦法呢?就目前來看,企業可以在價格、易實踐、上線時間、后期維護便利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在以下幾類解決方案中擇優選擇。方案一,傳統做法。使用SWIFT自有產品IPLA進行多類型報文映射。這是SWIFT報文開發整體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價格也較為可觀。如果公司業務量巨大,報文種類多、數量大,或承載替其他公司轉發報文的任務,建議選擇此方案。方案二,使用軟件開發商產品或者請開發商幫助開發。目前軟通、SANGUARD、KYRIBA等公司均有為各企業開發接口的服務,成型接口的再利用,也可以有效提升公司上線的速度。方案三,使用銀行產品。當前,招商銀行、建設銀行都圍繞企業網銀連接SWIFT網路推出了配套產品,可以幫助企業連接多個銀行的SWIFT網絡。這種適合有一定銀企合作基礎的企業,一方面是產品升級方便,另一方面銀行報價也有競爭力。
計劃連接SWIFT網絡的中資企業,要充分評估加入之后的風險與收益,且要盡早注意到費用問題、銀企關系處理、系統選擇中可能面對的問題,以便為項目的啟動做好充足準備。此外,考慮到中資企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跨境支付群體,其規模在不斷擴大,也希望SWIFT能夠為中資企業會員提供更多良好的服務。就此而言,目前中資企業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與SWIFT本土化服務力量投入有限的矛盾,亟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