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錦明
(廣州市真光中學 廣東 廣州 500300)
【題目】如圖1所示,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靜止在一質量為M的薄板上,薄板位于足夠大的水平桌面.已知物塊與薄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薄板與桌面間動摩擦因數為μ2.現要使物塊與薄板分離,作用在薄板上的水平拉力F應滿足條件是什么?

圖1 題圖
解析:設物塊的加速度為a1,薄板的加速度為a2,
對物塊
μ1mg=ma1
對薄板
F-μ1mg-μ2(m+M)g=Ma2
分離條件是
a2>a1
解得F滿足的條件是
F>(μ1+μ2)(m+M)g
下面筆者從以下4個方面來談談自己創編的三字經.
“破常規、變維度”就是打破常規思維,把一維的運動空間改成二維或三維的運動空間.這樣創編后的題目,學生會感覺似曾相識,但又極易考慮不全.
【例1】如圖2所示,一質量m小物塊靜止在邊長為d的正方形水平薄板的正中央上,薄板放于足夠大的桌面上.已知物塊與薄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現以水平面方向的恒力作用在薄板上使其以加速度a0將薄板與物塊分離,求分離的時間(已知重力加速為g).

圖2 例1題圖
解析:設物塊的加速度為a,由
μmg=ma
得
a=μg
如圖3所示,按照常規思維,同學們只會考慮物塊沿OA的方向分離,不容易考慮還可能沿OB的方向分離,這就是“破常規、變維度”帶來的效果.

圖3 變維度的分析
物塊沿中線OA方向分離時間最短,由
解得
物塊沿對角線OB方向分離的時間最長,由
解得
故分離時間是
其中a0>μg.
“挖臨界、尋突變”就是物體運動過程中,在某一時刻會發生突然的變化,比如摩擦力由靜摩擦變成滑動摩擦,或摩擦力從有突然消失,或物體的運動從勻變速運動在某一時刻突然變為勻速運動等.我們可以從突變中挖掘臨界條件來進行原創.
【例2】放于光滑地面上的滑板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速度恒為v,質量為m的物塊與薄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塊從靜止開始放在薄板上,薄板足夠長.試計算時間t內系統產生的熱量.
解析:此題突變就是物塊的運動從勻變速運動突變為勻速運動.
設物塊的加速度為a,則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μmg=ma
物塊的速度達到v所用時間

物塊相對薄板的距離
產生的熱量為

物塊相對薄板的距離
產生的熱量為
物理試題中有一類題屬于圖像題,我們可以根據函數來畫圖像,也可以根據圖像來寫出對應的數學函數關系式.
【例3】如圖4所示,一質量為m=2 kg的小物塊靜止在一質量為M=1 kg的薄板上,足夠長的薄板位于足夠大的水平桌面.已知物塊與薄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0.2,薄板與桌面間動摩擦因數為μ2=0.1.已知F=2t,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試畫出物塊與薄板間的摩擦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圖4 例3題圖
解析:當2t≤μ2(m+M)g
即t≤1.5 s,整體處于靜止狀態,之間的摩擦力為
f=F=2t
物塊與薄板要發生相對運動,對物塊有
F-μ1mg=ma1
對薄板有
μ1mg-μ2(m+M)g=Ma2
發生相對運動的條件是a1>a2,解得
t>3 s
所以在1.5 s F-μ2(m+M)g=(m+M)a 得 F-f=ma 解得 在t>3 s,物塊與薄板之間為滑動摩擦力,f=μ1mg=4 N不變.圖像如圖5所示. 圖5 摩擦力隨時間變化圖像 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是先知道事件的結果,但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需要我們去深入研究.其實這就是逆向思維.“順生成、逆思維”就是已知物理事件的結果,設問物理事件發生的成因.這樣創編出的題目新穎,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例4】如圖6所示,將小物塊置于桌面上的邊長為2d的薄板的正中央上,薄板底邊剛好與桌面邊緣重合.已知物塊和薄板的質量分別為2m和m,物塊與薄板及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現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7μmg將紙板迅速抽出,物塊恰沒掉下桌面,求薄板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圖6 例4題圖 解析:物塊與薄板及桌面間的加速度a大小相等,設加速后的末速度為v,所用時間為t,則有 2μmg=2mav=at 則有 解得 時間 設薄板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薄板的加速度為a′,有 F-2μmg-3μ′mg=ma′ 物塊離開薄板的相對距離為d,由 解得
4 順生成 逆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