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 要:目的 探討中晚期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肝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肝癌介入治療,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肝臟功能變化。結果 46例患者介入治療1次后完全緩解14例,治療2次后完全緩解27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6例患者行介入治療后,肝臟谷丙轉氨酶(ALT)、甲胎蛋白(AFP)和總膽紅素(TBIL)水平低于治療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癌介入手術可有效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肝癌介入治療術;臨床療效;肝功能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9.006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9-002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middle and late stage and its effect on liver function.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ll patients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hanges of live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 Complete remission was achieved in 14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one time in 46 patients and complete remission in 27 patients after two treatment visi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46 patients,live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lpha-fetoprotein(AFP)and total bilirubin(TBIL)level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lbumin levels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Liver canc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treat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rimary liver cancer;Liver canc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Clinical efficacy;Liver function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病率,其發病十分隱匿,同時病情發展速度較快,可對肝臟產生較大危害,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降低。肝癌患者在病情得到確診時,通常已經發展為肝癌中晚期,此時患者肝臟細胞正常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極易發生變性和死亡,同時會引發纖維組織增生的出現,使患者的肝臟所具備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導致病變肝臟內積累大量的需排除的物質,由此使得中晚期肝癌的治療難度明顯增加[1]。目前臨床上在對原發性肝癌進行非外科手術治療時,所采取的主要方法為肝癌介入術。但相關文獻報道指出,肝癌介入術的應用會使肝臟所具備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由此使肝臟功能受到損害[2]。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探討中晚期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肝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46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肝癌臨床診斷標準[3],同時不存在其他惡性腫瘤;②精神無異常情況,配合度良好;③入組前2個月未開展肝癌針對性治療;④預計生存期超過4個月;⑤肝臟Child分級為A級。排除標準:①存在除肝癌外的其他腫瘤疾?。虎诰癞惓U?;③肝臟內靜脈或動脈血管被阻塞,病灶發生肝臟外轉移;④原發性膽管細胞癌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齡33~79歲,平均年齡(56.20±5.11)歲;8例患者伴有腹水癥狀,23例患者伴有門靜脈高壓癥狀?;颊逤hild評分為5~6分,平均評分(5.21±0.40)分;ECOG評分為0~4分,平均評分(2.12±0.51)分;腫瘤直徑3~12 mm,平均直徑(6.40±2.41)mm;病灶數量3~8個,平均數量(5.41±1.70)個;其中12例患者出現門脈侵犯,7例患者發生肝外轉移。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患者選取仰臥位,對手術穿刺部位開展常規的消毒鋪巾,為患者開展局部麻醉后,選用經過改良的Seldinger技術為患者開展穿刺,穿刺部位選取右股動脈,將5F導管鞘進行植入,采用4.1F或5Fcook肝管,將其插入到患者機體的肝總動脈中進行造影,根據具體情況,為患者開展胃左動脈、腸系膜上動脈以及膈動脈造影,從而使患者肝臟腫瘤的體積、數量、位置、供血血管、是否存在肝靜脈瘤栓、門靜脈瘤栓、肝動-靜脈瘺進行確定。以腫瘤供血動脈為首選血管,根據具體情況為其采用3F微導管,對化療藥物進行注入。采用10~20 mg表柔比星或0.25~0.5 g 5-FU,和超液化碘油進行混合,從而使患者機體的腫瘤靶血管得以栓塞,等到局部的小門靜脈出現明顯的顯影,或是肝臟腫瘤的瘤體碘油緊密沉淀后則可停止栓塞,根據具體情況為患者采用明膠顆?;蚴呛>d條。完成介入治療后,需為患者開展能量支持、保肝、水化以及止吐護胃等對癥治療。
1.3觀察指標
1.3.1療效判定 接受1次、2次介入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兩次介入治療的間隔時間通常為30 d,具體需根據患者的情況來進行確定。療效判定標準[4]:①完全緩解:治療后肝臟腫瘤病灶完全消失且未出現新發病灶;②部分緩解:治療后肝臟腫瘤病灶直徑減少50%;③穩定:治療后肝臟腫瘤病灶直徑減少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④治療后肝臟腫瘤病灶直徑增大超過25%或出現新病灶。
1.3.2肝功能指標 肝癌TACE術開展前1 d和接受2次TACE術治療后1 d測定患者谷丙轉氨酶(ALT)、甲胎蛋白(AFP)和總膽紅素(TBIL)水平,評價患者肝功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組間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46例患者治療1次后完全緩解14例(30.43%),治療2次后完全緩解27例(58.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46例患者治療后的ALT、AFP和TBIL水平低于治療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原發性肝癌在臨床上屬常見病和多發病,原發性肝癌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腹部脹氣、體重減輕、肝臟部位疼痛、體溫升高、乏力等臨床癥狀。中晚期肝癌患者肝臟功能受到明顯影響,使肝臟無法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進而導致患者的機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5,6]。肝癌介入術是臨床治療肝癌的常用手段之一,由于提供肝臟腫瘤血液循環的血管主要為肝動脈,在對肝動脈進行栓塞操作后,可使碘油滯留在肝臟腫瘤的病灶中,從而使得肝臟腫瘤血液流動受到阻礙,與此同時采用化療藥物進行治療[7]。研究顯示,肝癌介入治療可有效扼殺肝臟病灶中未得到血液供應的部分組織,從而起到有效治療肝癌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做到肝癌的精準治療,介入手術治療的同時也會影響到病灶周圍的正常組織[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46例患者治療1次后完全緩解14例,治療2次后完全緩解27例,兩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肝癌介入治療對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病情發展的控制效果理想。與此同時,介入術治療后患者ALT、AFP和TBIL水平低于治療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療前,提示肝癌介入術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肝功能,與有關研究報道相符[9,10]。
綜上所述,肝癌介入術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焱,程朋.中晚期肝癌臨床治療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4,30(3):233-236.
[2]楊柏帥,施裕新,袁敏,等.TACE治療既往有肝功能衰竭史肝癌患者七例[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9):805-808.
[3]楊秉輝,任正剛.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3):135.
[4]楊樹法,黃伍奎,王海林.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30例原發性大肝癌的療效評價[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4):322-326.
[5]柯群剛,黃繼超,劉細國,等.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對患者肝臟功能的影響[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5,12(5):33-35.
[6]康朔麟,饒智國,王志剛.以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為主綜合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研究進展[J].臨床誤診誤治,2014,27(4):107-110.
[7]馮超,趙劍波,陳勇,等.原發性肝癌切除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介入治療: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化療灌注術比較[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8):679-682.
[8]顧朋,黃伍奎,劉墨,等.海藻酸鈉栓塞對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早期肝功能損傷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14-16.
[9]皮儒先,伍強,徐小玲,等.肝癌介入治療后調整腸道菌群對肝功能及內毒素的影響作用[J].實用腫瘤雜志,2014,29(5):454-456.
[10]王赫,周毅,劉玉榮.三種保肝藥治療中晚期肝癌介入化療栓塞后肝損傷的療效比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4(1):1-3.
收稿日期:2017-11-30;修回日期:2018-2-12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