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瀟 鄭德榮
在中共黨史教學和教材編寫中,全面使用“十四年抗戰”概念,抗日戰爭起點應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為標志,原“抗日戰爭時期”的表述系指全國抗戰,應以1937年七七事變為上限的標志。由此衍生出1931年至1937年這段黨史屬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問題。
1931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戰爭和反抗日本侵略都是九一八事變至七七事變黨史的階段性特點。這一時期,雖然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階級斗爭,然而對于抗日也極為重視。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于9月20日即對日宣戰,號召全國人民和武裝人民,聯合起來,共同反抗日寇侵略。中共滿洲省委做了大量抗日工作。東北抗聯長期戰斗在白山黑水間,與日軍進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筆者認為,依據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7年七七事變這段黨史的階段性特點和主要內容,既有土地革命戰爭,又有反抗日本侵略,因此,“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應調整為“土地革命戰爭與局部抗日戰爭時期”為宜。
(逢周摘自《黨史研究與教學》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