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合唱是一種集體性很強的聲樂藝術,它能夠激發人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人們的音樂音樂感受能力、審美能力、合作能力、陶冶人們的情操。社區合唱是群眾性業余合唱的一個分支,社區合唱教育是社區教育系統下各類教育項目之一。本文從社區合唱教育教學實踐出發,重點通過對社區合唱隊的組建、培養合唱隊員對“合唱”“合聲”的正確認識、注重分“聲部”練習、注重合唱與“指揮”及“伴奏”的配合等的研究,希望能給更多的音樂教育同仁一點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社區教育 合唱教育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133-03
一、社區合唱教育的定位
社區合唱教育是在一定區域內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的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合唱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屬于專業要求更高更精的歌詠形式。群眾合唱是合唱大概念下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群眾文化活動,立足于基層群眾文化,組織者多為基層文化組織,如社區、單位工會、基層文化站、基層文化館等。它有別于專業類合唱。社區合唱是群眾合唱的一個分支,人員組成為普通社區群眾,且素質參差不齊,組成人員年齡性別等構成不均衡,合唱理念意識不強,合唱基礎薄弱等問題成為阻礙社區合唱發展的瓶頸。本文社區合唱教育就是在以上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希望找到更好的發展社區合唱的途徑與辦法,為推動社區合唱的健康蓬勃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方法。
二、社區合唱教育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社區合唱隊的組建
1.興趣是紀律的保證。隊員的興趣和愛好為挑選的第一要素,同時轉變觀念,將興趣與愛好轉變為組織紀律性,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雖然不像專業團隊人員那么可丁可卯,但一定不能像街心公園那樣只是為了放松娛樂,也不能像有些單位為了某個合唱比賽,階段性的臨時成立個合唱隊進行培訓。
2.初選基本測試。選拔隊員要測試其音準、節奏和音色。五音不全或低八度的情況會影響合唱整體效果,一般不要挑選,具體要先通過試聽他們自選進行測試。
3.合唱隊人數安排。初步選拔后,對學員進行聲部劃分、隊形編排,要考慮到隊員的身高、聲音的和諧與平衡等因素,以保證團隊整體規范性。按照以上原則,最后隊員確定在40-60人為好。人數太少則各聲部聲音效果就顯得單薄,人數太多則給合唱組織管理和技術提高增加難度。
4.合唱隊隊形編排。一般來說,男女比例均衡,中間為界,左手方為高聲部,右手方為低聲部,扇形圓弧居多,以便兩邊的隊員與聲部形成整體感。個高站中間,矮的站兩邊。編排隊形考慮到將音準與節奏感好的隊員均勻安排在各聲部相鄰處和后方,以便給聲部其他人提供音準支持。
只要連續不間隔的組好隊伍,持之以恒把合唱繼續下去,讓隊伍穩定延續,合唱團才能夠穩步提升,充滿活力。
(二)社區合唱教育的教學安排
1.強調合唱隊員對“合聲”的正確認識與練習
一個合唱隊音色統一是演唱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要讓合唱隊員對“合聲”有個正確的認識,要服從于聲部的整體效果,不突出個性只強調共性,通俗的講就是許多人合唱的音色聽起來就像一個人獨唱的音色,那就是我們追求的“合唱”音色。“發聲練習”很關鍵,重點是聲音和諧、音色統一、聲部平衡。對待社區的成人合唱團教師不能照搬高校專業化的教學模式訓練,要注重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幫助隊員體會正確的呼吸狀態。例如可以讓大家用“打哈欠”的狀態,來理解并掌握在適當的松弛和氣息對抗的基礎上建立橫膈膜控制。用“朗誦”的狀態,在發聲時加以鞏固進行針對性練習,讓他們感覺發聲時喉、咽、鼻、口、胸、頭腔保持打開舒展的放松狀態,以達到由聲帶產生的基音通過這些共鳴體可以增大音量、改變音色,使其聲音協調統一、音色優美動聽的效果。另外,合聲練習時正確的姿勢很關鍵,坐著時上半身要自然直立,臀部坐一半凳子,雙腿平放,頭部端正,雙眼平視。站立時雙腿重心要穩,上胸打開,小腹微收。
2.培養合唱隊員對“合唱”概念及其特征的正確認識
合唱主要以多聲部的多人聲演唱為特征,按其音色組成特點可分為同聲合唱與混聲合唱兩大類,按其演唱形式可分為有伴奏和無伴奏兩種形式,根據社區合唱人員組成的實際特點,應當以混聲合唱的有伴奏合唱教學為主,所以首先要改正合唱隊員對“合唱”概念認識的誤區。合唱不是多數人合在一起齊唱,而是分聲部歌唱,各聲部之間要有相互合作的協調意識,這是合唱培訓中最困難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考驗聲樂教師能力的地方。由于社區合唱團成員音樂素質良莠不齊,很大一部分人不識譜,所以教師在教唱的時候一定要對音準、節奏嚴格要求,不怕不識譜,就怕唱不準。一個聲部唱不準,多聲部音色就不和諧;一個聲部節奏亂,多個聲部就對不齊,這直接影響到合唱作品演唱的完整性。堅決避免“濫竽充數”現象,將音準音色較好的隊員均勻分布在隊列當中。主旋律聲部一般由高聲部擔任,在音色和音量上要清晰通透;和聲性聲部一般由低聲部擔任,對主旋律起到和聲烘托的作用,在音量上要豐滿結實;節奏性的伴唱聲部一般由中聲部擔任,在整個合唱中有點綴填充作用,音色音量適中統一。如果在調節合唱聲音時能夠遵循以上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3.注重引導合唱隊員把握合唱作品的完整性
合唱排練之前一定要與大家多溝通,比如曲目選擇、排練時間、聲音掌握等方面,特別是曲目的選擇,一首合唱曲目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合唱隊員的精神狀態、風格和個性。所以選曲一定要務實,根據當前隊伍實際水平“量體裁衣”。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盡量貼近生活,符合大眾口味,激發大家參與合唱的興趣和熱情,以普及社區合唱,更好的為社區建設服務為宗旨。比如可先選擇經典作品《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再選擇創新作品《前進吧中國共產黨》《共筑中國夢》等。在選好作品的基礎上,要引導合唱隊員了解所選作品的背景、曲式結構、情感表達等方面,建立起把握作品完整性的概念。比如作品《喀秋莎》曲目的安排,這是一首前蘇聯民歌,描繪了春回大地,姑娘對離開故鄉去保衛邊疆情人的思念,節奏簡潔明快,旋律流暢優美。分二聲部歌唱時旋律聲部音色明亮,伴奏聲部音色渾厚,速度活潑,情緒飽滿,歌唱富有彈性。由于作品段落較多,可以采用領唱、輪唱、速度變化、俄文演唱等不同形式來加以區別,使得作品豐滿生動。再比如對《黃水謠》曲目的安排,這首作品,全曲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二聲部表現黃河內外勞動人民辛勤勞作、幸福歡樂的景象,音色明亮,速度適中,情緒積極;第二部分表現戰爭使百姓家破人亡,苦不堪言的場面,音色圓潤,速度稍慢,情緒悲憤,三個聲部層層遞進唱出痛苦和悲憤;第三部分分二聲部變化再現第一部分,表現了往日熱鬧富有生機的生活被凄涼荒蕪替代后百姓無助悲傷的畫面,聲音暗淡,速度更緩,情緒悲傷。只有讓合唱隊員對作品的完整性有所了解,才能調動他們的歌唱熱情和表達能力。讓大家按節奏去朗誦歌詞,不但可以感受歌唱時詞句的長短狀態,還可以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4.重視社區合唱教育中的分“聲部”教學
聲部是合唱的基本組織單位,聲部統一就是要求合唱隊員正確處理好聲部與聲部之間的關系,達到音準、音量、音色三者之間的協調與平衡。因此,在合唱初期,要先分聲部教唱,讓大家把各自聲部演唱部分用熒光筆劃出來,并對其中技術技巧難點進行重點指導,教大家先慢速、反復熟悉旋律。特別是低聲部,輔導教師要給與更多的關注和練習,避免合練的時候,由于大多數人對多聲部合唱接觸少而被高聲部旋律帶跑,讓隊員盡快適應合唱的感覺。由于大多數隊員不識譜,發聲方法不夠正確科學,沒有輔助音樂學具,輔導教師可以把聲部演唱進行錄音,讓聲部長通過建立聲部微信群發給大家,讓大家在業余時間繼續反復練習,達到掌握音準、節奏,建立正確音響效果的目的。把有意識的學唱變成無意識歌唱,做到“張口就來”,加強音樂記憶。
合練時,應該先從二聲部合起,且以其中一個聲部為主,之后再進行聲部互換,要充分利用好鋼琴這個學具,引導隊員在熟唱本聲部旋律的同時,還要聽著其它聲部,注意音量均衡,聲部間彼此關注襯托,做到速度、力度、音色的協調統一。等到兩個聲部合練成熟后,逐漸過渡到三聲部和四聲部合聲。按照小樂段分部分合練,解決聲部進行中音準、音色、節奏、強弱、進出、快慢等問題,合理安排處理聲部關系,注意音樂整體效果。在此基礎上,強調歌唱的姿勢、呼吸、咬字、共鳴的運用。注意收集平時訓練的錄音錄像,引導隊員從觀眾角度鑒賞自己的演唱,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在演唱過程中來表達音樂情緒,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5.訓練合唱隊員與合唱指揮之間的默契配合
指揮是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合唱指揮是合唱隊的支柱與靈魂,是合唱隊聲音藝術表現的再創造者。一個好的指揮是一個合唱表演成功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合唱隊員與指揮默契配合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指揮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通過右手去進行節拍掌握,左手負責各種表情提示,起拍、節奏、換氣、強弱、收拍都要做到準確表達,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處理、表達等感覺通過語言、表情、動作三者結合給隊員傳遞信息,只有讓隊員明白指揮的意圖,隊員才能進行正確的歌唱。社區業余合唱隊起初是看不懂指揮的手勢的,認為其只是幫助打拍子,這就需要雙方磨合溝通,互相熟悉,反復對指揮習慣進行訓練。合練時,指揮要用分句、分段、分層相結合的方法針對隊員出現的具體問題“有的放矢”的進行輔導,及時調整聲部整體的平衡關系,提示聲部進出、結構對比、銜接,對歌曲進行逐字、逐句、逐段的精雕細琢,完善作品。而合唱隊員則要在指揮的帶領下,通過演唱以實際音響達到與其它聲部旋律音色的融合,形成對詞曲家音樂創作的最終理解和詮釋。
6.培養合唱隊員與合唱伴奏的互相適應
社區業余合唱隊員對無伴奏作品的把握是很難的,要求非常專業,所以一般情況下,合唱作品都是需要鋼伴、樂隊或者是伴奏帶來輔助完成的。伴奏對合唱效果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音樂主題鮮明,音樂形象飽滿。伴奏變成合唱訓練中的重要部分,與合唱者、指揮親密配合,對速度的變化、氣口的處理、各聲部主要層次的安排,特別是前奏、間奏等不同樂段間的情緒處理和銜接都要做到不能脫節。因此,在合唱作品排練后期,要使合唱隊員反復多次與指揮、伴奏磨合,互相適應,達到音樂速度、節奏、力度、情緒等方面的完整統一,共同塑造音樂形象。
7.適當利用現代遠程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教師借助微課、影像、聲音多媒體多種形式讓大家了解合唱的最新動態,對正確合唱音響概念確立有著重要意義。合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使隊員發揮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拓寬學習領域,可以選取公開學習網和相關網站,挑選出合唱學習內容或將信息推薦給大家,既提高大家對合唱的認識,提高水平,又普及了社區教育開放服務公益化,這樣整合是合理無痕恰到好處的。所以理論課一定待作品排練成熟后,組織大家到學校云教室,利用遠程教育音樂學科資源讓大家觀看著名合唱團演唱視頻或講座,再與自己排練視頻作比較,深刻體會合唱的魅力,找出自身的不足,更好的表現作品。合唱藝術不僅是“唱”的藝術,還是“視”“聽”的藝術,即聽聲部間的配合協調,看表演效果。這樣調整教學安排既實現了教育多渠道,又體現出成人社區教育的人性化,顯得更輕松自然。
(三)適時創造合唱隊員實踐表演的機會
練習和表演是兩個概念,涉及到合唱隊員的心理素質、團隊意識、服裝化妝、舞臺表演、與觀眾交流、儀容儀表等方面的細節體驗,這在合唱培訓中必不可少。雖然社區合唱教育是以普及推廣為主,但也要給大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若只是一味練習而無表演實踐的機會,隊員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變得沒有生機,最終停滯不前。適當參加舞臺實踐是社區合唱教育的原動力,是發展的重要環節。社區間不定期舉辦合唱比賽或演出為社區合唱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動力,通過各團隊之間的演出交流,可以學習借鑒其他團隊先進經驗,增強團隊凝聚力和號召力,還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出差距不足,總結經驗,開闊藝術視野,不斷提高藝術表現力。
三、社區合唱教育對社區教育發展的影響
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社區合唱教育是社區教育系統下各類教育項目之一,要認識到發展社區合唱教育能彌補開放教育體系中社區教育項目的不足,有力促進社區教育思想的轉變,可以將合唱的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結合,始終堅持發展社區合唱教育不僅對提升社區群眾合唱素質、傳承音樂文化、全面貫徹終身學習教育方針有很大幫助,而且對促進社會和諧進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成人高校社區教育資源相對有限,起點較低,要實現發展社區合唱培訓項目不容易,需要有專人負責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去摸索,期望早日能成立一個社區教育合唱團,為社會藝術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文勝.論合唱團排練藝術[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07).
[2]鄧珊珊.淺談群眾性合唱的排練與指揮[J].科技致富向導,2014,(09).
[3]黃靜波.淺談群眾業余合唱的聲樂訓練[J].音樂時空,2013,(16).
[4]吳逸靈.如何進行合唱隊的建設[J].讀寫算:教師版,2014,(27).
[5]張本秀.業余合唱訓練中的能力培養[J].懷化學院學報,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