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摘 要:在互聯網金融的各類業態中,網絡銀行、移動支付和直銷銀行倍受銀行業關注。結合新技術,創新服務方式和流程,整合傳統服務資源,聯動線上線下優勢,探討銀行業應用,提升整個銀行業資源配置效率,更先進、更靈活、更高效地響應和引導發展。
關鍵詞:移動(應用)平臺;金融穩定;信貸應用;客戶統一視圖;信貸向導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3-0218-02
1 引言
當銀行利潤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尋求業務創新并挖掘新的增長點,“做特色、促轉型”成為銀行發展的主旋律。在金融科技倒逼銀行業變革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對互聯網金融等新經營模式的發展日益重視,信息時代不斷發展,在互聯網金融的各類業態中,網絡銀行、移動支付和直銷銀行最受中國銀行業關注,金融科技帶動銀行業變革。
銀行業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服務方式和流程,整合傳統服務資源,聯動線上線下優勢,提升整個銀行業資源配置效率,以更先進、更靈活、更高效地響應需求和引導發展。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移動終端快速普及,技術發展為銀行IT建設帶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很多企業已經投資于移動設備和應用,已經部署和采用移動化解決方案以提升運營效率,移動化發展的社會環境已經成熟,企業移動化趨勢已不可逆轉。
2 智能化的移動應用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金融監管政策日益完善,智能化的銀行成為技術創新的業務體系。未來智能化銀行的出現,將給消費者提供便利,給中小企業帶來更豐富的金融服務。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普適性、移動性、感知性、智能性方面的快速發展和金融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推動了金融市場環境、客戶需求和服務模式的深刻變化,表現為市場參與各方沿金融服務價值鏈結成產業聯盟,整合多方資源,動態共享信息,形成開放共生的“云金融”生態系統,以客戶為中心,提供“一點觸發、多點對接、全程協同”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具有一些傳統金融無法比擬的優勢,客戶體驗更好、信息更加透明、運作更加高效、服務包容更強,代表了未來金融業態的發展方向。
未來智能化銀行可對消費者提供整體定制體驗,如基于無紙化申請與認證的點對點數字服務、國內與國際移動電子支付、安全性高的生物識別技術、基于大數據消費習慣模型的電子信用卡。可為投資者、消費者提供支持移動與在線支付的數字化支付,基于數字化貿易與生態系統的數字錢包服務,存款、借款與抵押貸款等銀行產品的數字化銷售,人工智能資產管理與投資顧問,基于大數據信用模型的信用評級體系。
未來智能化銀行與傳統銀行的差異,使IT技術成為重要的發展基石。在未來信息系統建設的過程中,也重點聚焦在核心交易系統、信貸管理系統和風險管理系統。在信息化技術的各領域中,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和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備受關注。對于信息化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管理精細化與客戶營銷等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領域備受關注。
3 銀行信貸業務的典型移動應用
移動應用技術架構經過多年的驗證已經趨于成熟,支持多渠道、終端產品適配,安全分層、內外隔離,服務平臺與行內外系統的對接滿足接口規范。同時應多方面考慮新技術的應用,例如在終端展現層面,使用H5+CSS3技術,自適應多型號終端展現;在渠道安全層面,使用SSL端到端加密技術;在身份認證方面,應用指紋識別、聲紋識別等生物技術手段進行登錄認證。在某些具體業務應用領域方面使用創新技術,如利用大數據技術描繪客戶360度統一視圖,利用圖像識別技術掃描識別名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常見問題解答等。
絕大多數商業銀行都已推廣移動平臺支持業務辦理、為客戶提供服務。考慮到銀行主要面對對公和對私客戶,這里主要以對公客戶及對公信貸業務為主。用戶主要包括:一是大堂經理,主要應用客戶識別、客戶轉介、預填單等柜臺業務;二是客戶經理,主要應用產品宣介、營銷、客戶管理、計算工具、知識共享和內部溝通等;三是一般工作人員,主要應用內部通訊、移動辦公、后勤服務等。
3.1 日常移動辦公
主要應用內部通訊、移動辦公、后勤服務等。出差在外,無法訪問內網OA,通過移動應用查看通訊錄并可直接撥打電話;出差/差旅報銷、公務用車調度、會議會場預定、證件印章借用、公務接待等通過移動應用進行申請、審批,辦公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提升工作效率。
3.2 客戶統一視圖
客戶統一視圖主要用于展現交易和潛在客戶相關的信息,要求全面、完整、一致、及時,有助于提升客戶數據質量,建立客戶統一視圖。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客戶圖譜、關聯交易、擔保情況等信息,實現集團客戶、系客戶、擔保圈等大數據分析與風險傳遞預測,實時掌握客戶系統信息進行風險控制。
項目開發階段。項目前期開發階段,一般需要了解客戶的項目、融資、財力信息,如客戶已經與其它銀行合作了什么項目,目前的抵質押情況,上級政府的財力等;其他分行關于此類項目的評審授信情況。
走訪客戶。走訪客戶時一般會談到存量項目情況,比如歷史授信信息、合同信息、貸款余額信息,有時客戶也會問到一些情況,如果可以實時查詢,則可省去大量材料的準備及在外不便。
(1)客戶基礎信息。一般及集團客戶相關的基本信息、交互信息、業務信息、交易信息、客戶價值分析信息。
(2)外部分析數據推送。客戶的公開渠道信息,如萬德、路透、彭博、人行征信、銀監會、中債登、法院、工商、海關、稅務、風險等多路外部數據。
外部數據整合,例如人行征信(包括企業信貸記錄、對外擔保信息);銀監會(包括企業不良貸款情況、企業及關聯企業等信息);中債登(包括中央登記結算公司提供的收益率曲線和統計月報等);工商(企業相關信息、企業股東及出資信息等)。
外部數據推送如輿情信息、風險探查預警(如搜索行為分析信息)、行政處罰、訴訟信息等信息,尤其是在關注名單中的客戶相關互聯網信息。覆蓋各外部平臺、產業鏈、生態圈等的廣義征信體系,全面了解和監控客戶的經營狀況、現金流、信用能力和發展趨勢。
3.3 業務辦理
實現業務處理,如移動支付、移動信貸管理等。在外走訪客戶時,客戶發起資金支付申請并著急支付,如采用移動工作臺現場辦公審批,可以大大提高客戶體驗;(貸后管理)客戶經理赴客戶現場檢查項目進展,在檢查項目資金使用進度時,需要查詢項目的發放、支付臺賬;貸前盡職調查或貸后監管,走訪客戶時,記錄訪談、現場狀況及項目進展情況,通過移動應用記錄在案,外出時能隨時查看項目的情況、記錄狀況變化,拍照、錄像、錄音等功能實現現場及非現場監管。
在走訪客戶或外出時,對需要審批的業務隨時處理。包括:查看客戶經理本人發起的各項需要審批業務的流程信息,當流程審批結束后能夠出現提示信息。例如:合同經理發起合同簽證流程后,從手機端可以查看到該筆流程目前在哪個審批人節點,可參考信貸管理業務審批記錄;對于客戶從網銀上發起的業務申請,客戶經理可以完成移動復核;對于業務發起之后的審批崗位,能夠通過移動工作臺進行移動審批。
3.4 客戶營銷
對新客戶或潛在用戶進行宣介或產品演示。包括:遠程/自助開戶;展示對客戶推介的營銷活動、客戶反應;產品宣介、演示、新業務創新,電子銀行產品宣介、演示,現場完成網上銀行U盾配置,配置信息與網銀系統同步;項目報告,通過外置設備與投影等連接,進行項目匯報或教學演示等功能。
3.5 信貸向導
在項目開發、合同簽訂談判、信貸管理的信貸全過程,作為移動助手,提示各個階段工作順序、內容,提示各個階段工作需要向客戶介紹的內容、索要的材料、風險管理提示等,將日常培訓的教材簡化,依據不同階段進行分解,工作索引化,內容優化可參考,使新人也能很快熟悉信貸全過程。
(1)客戶開發。針對不同客戶進行開發、客戶服務、日常管理、風險監測、客戶關系維護,提示控制風險,挖掘客戶價值、業務發展潛力。在客戶開發階段,根據客戶的不同有不同的政策、管理方式及營銷策略,如客戶貸款結構、客戶地區、行業結構、銀團客戶、貸款維度、期限、本外幣貸款等,綜合展現客戶統一視圖。管理主體包括客戶及其下屬控股公司、子公司、關聯客戶。
(2)項目開發。項目開發管理主體則以項目為主體,圍繞項目的評審、合同簽訂、發放、回收、化解、日常管理、風險監測等進行工作,提示風險手段進行風險控制。例如,在授信評審、合同談判、合同簽訂等階段進行要素提示。授信評審階段提示授信業務分類的邊界(當前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任務),綜合授信的情況(額度核定,授信業務品種、用途、額度、期限、綜合收益底線、信用結構;客戶償債能力、綜合償債覆蓋率;自由現金流、M值占用情況)。合同談判階段提示借款人、擔保方的貸款條件、利率、用途、提款計劃、還款計劃、其它資金到位、貸款監管等要素和條款,以便進行談判。合同簽訂階段提示信貸業務有關的借款合同、擔保合同、展期協議、變更協議等法律框架文本。
3.6 應用小工具
利用如“隨身計算器”一樣的輔助小工具,在走訪客戶時提供快速、專業方便的服務。提供存款利率表、貸款定價測算、客戶評級測算、抵質押品估值、貸款測息等實用工具,方便客戶經理及時獲取有關測算數據,輔助客戶營銷。
4 結語
智能化銀行移動應用利用先進與靈活的IT基礎建設,基于新型網絡科技與分析方法的數據庫設計能力,基于大數據消費模型的數據分析能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掌握更加動態的用戶信息,網絡安全系統建設與客戶信息保護。
移動應用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之上,構建符合當前互聯網格局的應用平臺,形成移動應用建設標準規范,提高移動應用建設和管理效率,并以移動應用平臺為核心建設移動應用體系,構建 “連接”能力和數據分析整合,全面支持業務發展。銀行移動化促進發展創新、滿足外部監管、應對同業競爭,極大提升工作效率,隨時隨地辦公,助力提升企業產能;增強執行力,主動推送,快速提醒,避免耽誤工作進程;提升決策力,建立與客戶、信息數據等全天候連接能力,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撐;更快、更好響應客戶需求助力提升客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