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昕芳
摘 要:很多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學習的心理障礙,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看,他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心理障礙學生”難免會迷茫,從而會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這雖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正常心理現(xiàn)象,但是,如果教師和家長不積極配合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則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人生造成消極的影響。造成小學生語文學習心理障礙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只有找出不同的學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找出解決方法,從而最終克服他們的心理障礙,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guān)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心理障礙;對策
在新課改的引領(lǐng)下,現(xiàn)代教育要求我們教師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但是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必須承認并且尊重這種差異。在我們這所學校,每個年級中都的確存在著一群數(shù)量較大的“語文學習障礙生”,他們或許因為環(huán)境、家庭或智力等因素而被家長、同學視為語文“后進生”。“學習心理障礙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由于長期學習成績落后,往往招致老師、家長的冷眼乃至訓斥,甚至遭到同學的嘲諷與歧視。長此以往,導致這些學生產(chǎn)生自卑感,失去學習的信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發(fā)展,他們是班級的“弱勢群體”。教師責無旁貸,有義務、有責任擔負起轉(zhuǎn)換“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的任務,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為他們將來的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
1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心理障礙
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包括厭學、自卑、回答問題過度緊張并且畏畏縮縮、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以及沒有明確的語文學習目標等。
1.1厭學厭學的主要特征就是學生討厭學習,對學習毫無興趣,將學習看作是一種負擔。這種學生無法參與到正常的學習課堂中,經(jīng)常曠課,嚴重的還會輟學。
1.2自卑
自卑心理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別人,但卻沒有勇氣追趕上別人。自卑感會讓一個人徹徹底底的被人甩在后面。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這種自卑感越來越顯現(xiàn)出來,因此這種現(xiàn)象在高年級的學生中更加容易出現(xiàn)。成績的不理想會使他們與別人攀比,產(chǎn)生一種復雜的心理情緒,如果他們的努力學習還是換不到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時,這種復雜的心理情緒就會演變成自卑,他們甚至失去了努力學習的勇氣。
1.3回答問題過度緊張并且畏畏縮縮
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鼐o張感會讓提高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習產(chǎn)生有利的影響。但是,如果過度緊張則產(chǎn)生的學習效果會截然相反。過度緊張將導致學生害怕回答課堂問題,害怕考試。
1.4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便會產(chǎn)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樂語文學習是一種負擔。因此,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在語文課中應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問題。教學的關(guān)鍵在教師,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因此,對于小學級語文“學習障礙生”學習的興趣,老師應更多地給予關(guān)注,這樣才能盡快改變他們的學習狀況。
1.5沒有明確的語文學習目標
所謂目標,就是自己想努力爭取而取得的成績。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的目標的,如果缺乏目標,則會失去做事的動力。因此,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樹立明確的目標,比如說一次語文考試中的目標分數(shù)、一個小時內(nèi)所要背會幾首古詩等。只有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才更有學習下去的動力。
2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心理障礙的成因
2.1個人因素
第一,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上的上進心。大多數(shù)有著語文學習心理障礙的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自控能力差,上課常常不能專心聽講,甚至違反課堂紀律,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有著強烈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這些學生往往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內(nèi)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自信。
第三,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學生通常都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復習的好習慣,更缺乏一定的學習方法。
2.2教師因素
第一,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沒有因材施教。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采用長久積累起來的一套固定模式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
第二,教師的課堂行為不當,有些教師在學生面前冷漠嚴肅;有的教師過分學究;有的老師則不安焦慮。這些老師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消極影響。
2.3家庭因素
這些學生的父母或離異或外出打工,他們大部分是爺爺奶奶進行隔代教育,長期在缺少父愛、母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加之爺爺奶奶只知溺愛,不知管教。有的學生雖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式粗暴簡單,致使這些孩子產(chǎn)生學習困難。
3克服小學生語文學習心理障礙的措施
3.1抓住教育契機,培養(yǎng)學習障礙生的良好習慣。
對學習障礙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強化養(yǎng)成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課前預習——課中專心聽講、記筆記——課后按時完成作業(yè)、及時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個性的機會。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舞臺,在不同舞臺中學習障礙生來捕捉自己的“閃光點”,體驗、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變得更自信、自立、自強,從而發(fā)掘自己的潛力,促進自我覺醒、自我輔導、自我發(fā)展。
3.3聚焦課堂,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針對本班學習障礙生的特點進行分層備課,以保證教學質(zhì)量提高。
3.4教師評價作業(yè)要人性化。
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教師都要及時給予多種形式的表揚激勵,使他們感覺到只要積極投入,自己也會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3.5更新學生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學習障礙生的家長大多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狀況和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引導,與學校失去溝通和聯(lián)系,孩子的教育往往在學校進行得很順暢,回到家里又回到了“起點”。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輔助功能。因此,學校要積極地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增加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你,只有消除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馮穎.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障礙及對策[J].科技資訊,2007(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