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根據學校的現狀及學生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學校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效“生本課堂”。為了全面深化課堂改革,打造高效生本課堂。本文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驗與研究;對課改工作談幾點做法,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1課改,讓學生學會了合作
在我的數學課改教學中,我首先統一學生思想、提高學生認識、轉變學生學習理念。將全班學生按特性均衡分成9個合作學習小組。每組5-6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分工,并且定期進行中心發言人、執筆人等角色轉換,并指導學習小組在《主動自學》環節自學方法;指導學習小組在《互動自學》環節與《啟智導學》環節上研討方法;在作業批改上指導學習小組在《主動自學》環節與《拓展練習》環節上實行交叉互改、循環互改,如何書寫、如何講解、如何點評、如何考核小組等等進行培訓。
(1)《主動自學》環節具體要求如下:自學教材,完成教材上的例題和對應練習題;完成導學案第一層級,梳理知識;理解識記;完成導學案第二層級應用基礎知識,基礎反饋,小組循環交叉互查互改。
(2)《互動自學與啟智導學》環節具體要求如下:明確目標,理清重點;依據目標,深層探究;展示提升,拓展延伸;反饋檢測,查漏補缺。
(3)《鞏固練習與與拓展練習》環節具體要求如下:教師分類布置固學案的基礎題,并指導學生完成,達到鞏固基礎,能力遷移理,查漏補缺,小組循環交叉互查互改。
(4)抓好“四清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堂堂清、日日清是周周清、月月清的基礎和前提,狠抓周周清、月月清,教師和學生就會重視日日清和堂堂清。在課改教學中,我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寬松的合作情境。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興趣及能力;將“教材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做到提出具有一定基礎性、探究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帶著疑問主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發現獨立思考難于解決時產生合作學習的求知欲。要鼓勵全體學生大膽發言;把探究的結論和獨到見解與全班學生共享。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想法;對不同意見學會質疑、爭辯。教師要重視全體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實行“學生教學生、學生問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監督學生、學生引領學生”的捆綁式機制;實行“優秀學習標兵”和“優秀學習小組”評比獎勵機制。從而達到一種“人人進步、人人發展、人人成功”的良好氛圍。
從而促進相互幫助、相互探究、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相互進步。讓每一個學生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及合作精神;讓全體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共同得到鞏固和提高。
2課改,讓學生學會了學習
傳統課堂教師在唱獨角戲,填鴨式的滿堂灌,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使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提問,根本無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我的“生本課堂”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勤思、巧練、多總結、善分享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教師要指導每一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生)在《主動自學》環節上給學生指導具體的學習目標;如何學習;和要完成的任務;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監督學習小組互相檢查互相批改,科代表課前匯總自學情況給教師,教師真正做到“三講三不講”。教師在《互動研學與啟智導學》環節上將“教材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的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規律,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新課改順利實施的關鍵。
2.1解決問題后反思方法
問題解決后,我指導學生反思求解論證過程是否符合實際以及是否完整、嚴謹?反思問題考查的目的是什么?反思涉及到哪些知識點?反思用到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技巧?反思是否有其他更優化的方法與技巧?對典型題目,如果改變某一(或幾)個條件或結論。題目會有什么變化?又該如何求解等。
2.2新課反思收獲
新課總結時,我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反思本節課的收獲?反思與昨天相比,進步了嗎?反思這節課我們探究了哪些知識?反思我們是用哪些數學思想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反思你認為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繼續探究?反思今天,你進步(學會)了多少?對學生的反思情況要及時給予反饋與評價。調動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全體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
2.3月考后反思優點與不足
每當考試結束后,我引導學生根據試卷及時反思本次測試中的表現。有哪些優點與不足?對優點要保持,對于不足必須加以改進,并制定整改方案。反思在本次測試中的易錯點、易錯題型和典型題型?反思本次測試中考查的數學思想和解題技巧?反思本次測試中應試技巧是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書寫格式是否有待提高?反思在近階段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方法是否科學、高效?
2.4指導每一個學生建立易錯題暨典型題型本。
3課改,讓師生共同成長
在我的數學課改教學中,遵循教育規律和尊重學生個性。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我引誘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滿足感、喜悅感;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力、熱情與激情;調動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在知識的“連接點”,在問題的“發散點”,在學生的思維“最近發展區”給學生適當的點撥;應留給學生足夠猜想、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引領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型。
案例1:2017年9月26日,我在上數學必修2,教材60頁《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的例題時,我從教12年以來,對這道例題的證明都是按教科書的方法進行講解。但是我引導學生對例5進行《互動研學》,并要求學生書寫在小黑板上,我發現有8個學習小組的證明方法都與教材一樣,但是楊曉浪這一組的證明方法與眾不同,同時也是正確的。我對他及他們學習小組進行了表揚,同時也讓我學到收獲不少。
案例2:2018年1月9日,我在上講評數學期末復習試卷第16題,這是一道關于函數奇偶性周期性的問題時,我在備課時對這道題也沒有十二分的理解。于是我啟發學生小組研討時,我再進一步的思考。同時并要求學生書寫在小黑板上,我發現有1個學習小組的答案是正確的,就叫這一組的同學進行講解,同時也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真正理解了函數的周期性。
生本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學生獲得的知識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探究得來,再由學生傳授給學生。老師講解比較少,對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老師才作適當的講解,而老師的“無為”,卻造就了學生的課堂上的精彩。
總之,生本課堂就是以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的課堂;生本課堂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課堂。尊重了學生的生命本能,才能激發學習的熱情與動力;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內驅力。在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本課堂,讓我們的教學從控制生命走向激揚生命,生本課堂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著無限的精彩;生本課堂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有效;生本課堂讓師生共同成長。
作者簡介:黃洪(1982—),男,籍貫:貴州湄潭,最高學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職稱:理學學士,單位:貴州省湄潭縣湄江高級中學,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從事“生本課堂”教學體系、“三負責”德育體系、生本德育的研究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