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姚苗
摘 要:美麗鄉村是在200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建設的發展腳步不斷的加快,同時對鄉村建設的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特別是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美麗鄉村的建筑過程中,對一些比較深刻的問題的研究和分析,進而有效的提升對鄉村的建設時間,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證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完善性和推動性。
關鍵詞:美麗鄉村 建設 創新 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針對當前我國鄉村的發展形式,其中真正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少,其中數量正在不斷的降低,造成了農村的生態環境以及農民的生活狀態正在不斷的下滑。基于這種形式下,我國針對性的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需要不斷的提升對鄉村文明建設,真正實現對美麗鄉村的研究和建設,本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積極的對農村建設發展進行保駕護航,保證美麗鄉村的建設理念順利開展。
1、美麗鄉村建設的含義
對于美麗鄉村來講,從本質的含義上來講會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方式,我們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看,其中主要是立足在對社會層面上的含義,對美麗鄉村中的所指的是對農業發展產業本身的特點,其中主要包含了農民的生活狀態、農村的發展特色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等,這不但在自然的層次上,同時也表現在了社會的層面上。對美麗鄉村的建設不但為農民和村民提供出相應的產業增收,并且還可以有效的幫助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在鄉村的建設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對鄉村的實際狀況來進行分析,同時還要對鄉村的整體布局進行合理的規劃,其中包含了一些基礎性的設施的完善、對社會系統保障體系、產業發展的品質等方面,通過這種形式才可以保證鄉村建設的完整性。加強鄉村社會和自然以及城市化之間的聯系性。這也是有效實現消除城鄉之間差異性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在現在或者是以后,其中城鄉之間多少都會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差異性,在很多情況下,城鎮當中的居民對村民都保持著一種比較警戒性的狀態,基于這種心理,我們就需要有效的開展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這樣不但可以有效的消除這種待遇上差別,同時還可以從基本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
2、美麗城鄉的建設模式分析
在對城鄉實施建設的過程當中會,當前已經有了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對城鄉的建設實施有效的規劃和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對當地的民俗風情以及農民的生活方式實施有效的結合,有且是對當地的一些自然資源需要進行合理的應用,對一些地區當中的地理位置中的自然資源實施有效的開發,大力開發旅游行業,對當地一些本身風俗民情比較特殊性的特點,不斷的宣揚這種傳統文化,從美麗的城鄉建設模式來進行相應的分析,充分的展現出美麗城鄉發展的重要意義。
3、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創新建議
3.1加大宣傳引導,轉變思想觀念。美麗鄉村建設要根據村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斷深化教育宣傳工作,使廣大村民認識到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以及能夠對自己帶來的實惠,調動起村民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在宣傳引導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村廣場會、縣級電視臺、村內宣傳欄等途徑擴大宣傳面,經常性地表揚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并且還要及時通報批評個別村民的違法違規行為,從而逐步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引導村民將思想內化為實踐行動,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時,美麗鄉村建設還要轉變鄉村領導干部的管理觀念,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研究和制定美麗鄉村發展規劃,有序推進各個支撐項目工程,確保發展規劃順利實施。為了加大對鄉村領導干部的約束力,避免領導干部出現重形式、輕實效的不良作風,還應當落實問責機制,結合鄉村發展實際情況對領導干部的工作績效進行考核,促使領導干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取得實質性的工作成績。
3.2優化配置資源,強化要素支撐。美麗鄉村建設要統籌規劃各項資源要素,將資源要素作為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有力保障,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重視美麗鄉村建設,保證涉農資金和配套資金投入充足。除此之外,美麗鄉村建設還要拓寬融資渠道,吸收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鄉村建設,構建起多元化的資金配套渠道。二是建設農業生產隊伍。美麗鄉村建設要結合村莊勞動力結構的特點,采用引進人才與培育人才相結合方式,建設農業生產人才隊伍,通過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留住更多的農村生產力。三是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鄉村衛生、文化、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多的建設資源,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四是推廣農業科技。美麗鄉村建設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加大實用性農業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穩步提升農業種植產量和質量。
3.3保護特色文化,推進文化建設。具體措施如下:一是發掘資源優勢。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打造鄉村精品線,轉變千村一面的現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二是保護歷史文化。美麗鄉村建設要重視對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保證這些村落的時代印記、文化標志、原始格局、田園景觀不被破壞。尤其對于牌坊、祠堂等古老建筑,要加大保護與修繕力度,盡量維護古老建筑的原貌,避免因發展旅游業而過度開發古村落資源,對資源造成破壞。三是建設精品鄉村。美麗鄉村要積極推進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生態人居建設,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高品質空間,積極開發特色鄉土風情、村落風貌、建筑風格、自然景觀,促使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提高鄉鎮旅游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地游玩,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優化。
結束語
現實中大部分村莊發展的動力機制多元、影響因素存在交叉,美麗鄉村的出現與發展往往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對于村莊發展類型的劃分、經驗做法的推廣,應該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兼顧全面性和綜合性
參考文獻:
[1] 李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鄉村[J].中國農村經濟,2016(10):21-23.
[2] 付東震.美麗鄉村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16,35(07):15-19.
[3] 韓喜平,孫賀.美麗鄉村建設的定位、誤區及推進思路[J].經濟縱橫,2016(0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