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芳
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實踐中,上市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都應積極落實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有力措施,切實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通過公司治理媒體《董事會》雜志,我們呼吁,新的、高標準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盡快出臺。
強化公司治理,是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的戰略需求。縱觀一個企業的成長歷程,特別是發展成為一家公眾公司,必不可少要經歷一系列的“基因改造”流程,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公司的規范治理。對公司內部而言,擺脫了“人合”的組織架構走向“資合”;公司利益相關者分布廣泛、訴求豐富,唯有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才能助于公司提升經營決策的有效性、科學性以及風險防控能力,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特別是,公司的規范治理能有效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和運用到位,達到投資安全等目的。上市公司治理的高標準是公司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上市公司治理準則》(2002年頒布)與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現狀、全球公司治理新的原則與標準相比,已顯滯后;證監會2018年6月對治理準則修訂公開征求意見。應該以高標準來武裝新的治理準則,對此提建議如下:
進一步細化并明確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方面的職責權限,以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為抓手,重點推進董事會建設,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作用、監事會的監督作用、經理層的經營管理作用,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細化并量化對董事會、董事(特別是獨立董事、職工董事),以及對監事會、監事(特別是職工監事)的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并充分發揮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重要作用。同時,明確上市公司黨建工作要求,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更加強化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信息披露是利益相關方特別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的重要渠道。上市公司和信息披露義務人應健全信披制度體系,并確保發揮主體作用,落實信披責任。當前的監管在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前提下,應該進一步實施信息披露監管體系的完整性、完備性、特定性建設,完善分行業、分事項的信披操作規程,加強信披違規的全面監管力度。高標準的信息披露可以倒逼上市公司規范運作。要切實加強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的信息披露,保證各類股東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獲得上市公司信息。
促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完善其行使相關權利的制度,以制度約束其依法行權,積極配合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保證上市公司的獨立性;上市公司要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確保在發生與上市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能主動、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落實問詢制、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保密等在實際實踐中的運用。
多措并舉,保障中小股東、機構投資者參與意識和參與程度的提升。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一個、少數幾個大的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斷顯現。鼓勵上市公司廣泛采取有效措施,如投資者見面會、網絡投票及互動平臺、分類表決、路演推介、征集投票權和股東提案等方式,一方面為投資者展示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性、公司經營優勢、戰略、風險等信息,另一方面,使得活躍的市場參與主體,特別是占有較大資金優勢的機構投資者,能夠重點關注上市公司的中長期發展,參與、監督公司重大經營性決策,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的可行性建議和意見,避免出現“炒作股價”“偽市值管理”“跟風重組概念”、“卷錢做一波行情走人”的情形。
鼓勵充分發揮外腦作用和專家指導功能。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能夠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應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同時強化相關監管部門對中介機構的監管,監管其在執業過程中的勤勉盡責、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確保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具有規范性、針對性、專業性和有效性。
各級監管部門應強化對上市公司治理的服務和監管。及時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機制,加快《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修訂步伐,完備制度體系,堅持依法監管、全面監管,注重監管與服務的實效性,強化對上市公司的剛性約束與有情服務的有機統一。監管部門應堅持現場調研和行政檢查并重,培訓輔導與通報整改并舉,對政策制定進行及時、充分、全面、權威的指導和解讀,及時通告最新監管政策和案例剖析分享,高效發揮監管資源、權威信息和政策支持功能,推動上市公司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化體系。
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實踐中,上市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都應積極落實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有力措施,切實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通過公司治理媒體《董事會》雜志,我們呼吁,新的、高標準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