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井民 孫天嬌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越來越好,在優化資源配置、分散金融市場風險和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企業IPO作為發展擴張的關鍵階段更是引來熱議,如何提高擬上市企業的成功率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本文對擬上市企業IPO被否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為擬上市企業IPO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IPO;IPO失敗;企業上市
一、IPO被否原因簡要概述
我們通過對2014年-2016年證監會對擬上市企業IPO的審核數據發現IPO被否原因通常有多個,主要包括擬上市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受質疑,會計核算不規范,獨立性不夠,募集資金運用不合理,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等,這些原因通常導致企業IPO被否,下面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簡要分析被否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擬上市企業IPO被否原因分析
(一)持續盈利能力受質疑
合理的盈利結構表現為收入結構中企業經營模式和產品,客戶的結構比較穩定。企業營業利潤也主要包括主營業務的毛利潤,不過度依賴投資收益。凈利潤結構不對稅收和政府補助政策有過度的依賴。如北京龍軟科技公司,2012年—2014年凈利潤降幅達到78.3%,經營現金流也逐年降低,盈利水平逐年下降,但該公司的應收賬款卻逐年攀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受應收賬款影響較大,并且該公司在享受稅收政策和增值稅退稅金額在總利潤中的比重逐年攀升,其盈利結構不合理,最終北京龍軟科技的持續盈利能力因備受質疑導致IPO被否。
(二)會計核算不規范
大多數企業在準備IPO上市時為了使財務報表表現的更出色,會對財務報表進行適當的包裝,包括對企業的凈資產和業務重組等方式以此來達到IPO規定的財務指標。如上海岱美公司,原材料在主營業務成本占比80%,化工材料和工程塑料材料在申報期間出現了較大幅度變動,然而卻沒有在申報材料上詳細披露有關變動的情況。該公司報告期內成本變動存在疑問,因而可以說明該企業會計核算不規范。
(三)獨立性不夠
企業獨立性主要是對資產完整,關聯交易和對實際控制人的依賴程度等方面。如浙江天達環保有限公司,雖然該公司年利潤超過2億元,但是仍然沒有通過IPO審核,主要原因就是該企業對實際控制人過度依賴,該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就是廢棄物,該廢棄物長期由控制人的關聯公司提供,過度依賴關聯公司,嚴重缺乏獨立性。
(四)募集資金運用不合理
擬上市企業募集資金問題說明主要包括對募集資金的必要性,募集規模和募集資金去向做的說明。如廣州酒家,公司擬用募集資金總額的47%約3300萬元來補充流動現金,但根據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顯示該企業流動現金比較充裕,最新一年已經達到12827.01萬元,這就對企業募集資金的必要性產生懷疑。
(五)信息披露質量不高
擬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的問題主要包括虛假信息,信息不完整,存在誤導性的陳述和重要信息遺漏等問題。如株洲飛鹿高新材料,企業本身不具備運輸危險貨物的資質,該公司銷售的產品均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運輸,但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并沒有披露相關的委托事項,所以導致該公司采購危險品和銷售運輸費用明細、委托承運產品確認的支出和收入無從得知,表明飛鹿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漏洞。
三、提高我國擬上市企業IPO成功概率的建議
(一)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擬上市企業應該注重持續盈利的能力,著重放在產品創新,控制成本,積極拓展市場等方面,通過多種方式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注重盈利的多樣化,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使企業的盈利水平處在穩步上升的狀態。
(二)規范會計核算方式
擬上市企業在法律法規的范圍內,可以進行適當的會計調整。在處理會計信息時,要符合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核算方法一經確定后不可隨意更改,在確認收入和企業成本的時候,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合理分配核算和成本費用。企業在進行納稅申報的過程中,也要完全遵守我國的納稅政策,企業經營成果不能完全依賴稅收政策。
(三)加強擬上市企業的獨立性
擬上市企業應該加強獨立性,不能過度依賴關聯交易或者控制人的關聯企業,如果過度依賴關聯企業,那相應承擔的風險也會較高。擬上市企業對關聯交易的企業,應該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應適當披露有關交易的事項。提高獨立性,確保交易價格和交易過程的公開、透明。防止出現內幕交易的行為,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公平交易,即使控制人有其他關聯公司也不要影響本公司的獨立性。
(四)合理利用募集的資金
建議擬上市企業對募集資金的用途做詳細的說明,企業需對募集資金用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出合理解釋,企業募集資金的需求要與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合理的規劃,對募集資金用于企業擴張和加大項目建設投入,要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說明,不能過度夸大企業的資金需求,對于不符合商業邏輯的項目,應該重新進行估量和規劃,以確保募集資金的合理使用。
(五)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擬上市企業在對外披露相關信息時應做到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對于影響公司穩定性或者對公司經營生產活動造成重大影響的信息更要全面,細致的披露。企業要及時對外發布信息,不能心存僥幸,故意隱瞞或者選擇性的發布信息。這樣既能規范了企業的行為,又能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投資者做出合理地投資決策。
四、總結
本文通過對擬上市企業IPO失敗案例進行簡要分析,得出企業如果想提高IPO成功率,需注重企業本身持續盈利能力,規范會計核算方法,加強上市企業的獨立性,合理使用募集的資金以及提高信息的披露質量等,希望以上幾點能為以后企業IPO上市發行起到一定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DavidHuguet,JuanL. Gandía. Audit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Spanish SMEs[J].BRQ Business Research Quarterly,2015.
[2]陳新舟,張巖,趙焱.K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終止——路演失敗的淺析與啟示[J].證券投資,1994-2012.
[3]涂璐.八菱科技失敗及其原因分析[J].內部控制與風,2012(02).
[4]范秋如.IPO 財務造假治理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