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思維導圖的特點,提出了在英語閱讀課文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的思路。并通過對一節閱讀課的呈現和評析,具體說明巧用思維導圖進行課文閱讀教學,會獲得很好的篇章梳理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的英語閱讀課文篇幅較長,詞匯較多,對課文的內容學生較難理解。初中生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如果在教學閱讀的過程中,能借助形象思維來構建文章的脈絡,將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閱讀效果將會得到很好的提升。而思維導圖就是運用文字、符號、圖形來形象地組織和表達知識的有效工具。如何在閱讀課文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強化篇章結構,進行有效的教學呢?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巧用思維導圖的案例探析
在英語課文閱讀教學的實踐中,筆者巧用思維導圖進行課文閱讀教學,獲得很好的篇章梳理效果。學生在閱讀的“讀前”環節中,通過頭腦風暴,豐富了有關話題相關的詞匯量。學生在閱讀的“讀中”環節中,強化了對篇章結構的認識,降低了閱讀的難度,實現了“讀后”從讀到寫的過渡,使整節課渾然一體。下面我結合一節公開課來進行案例探析,怎樣在閱讀課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強化篇章結構,進行有效的教學。本節課的教學材料為NSE初三下冊 Module 8 My future life Unit 2 I know that you will be better at maths。
(一)導入--引用頭腦風暴式的思維導圖,激活學生的詞匯量
頭腦風暴能激活學生原有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擴大詞匯量,引入了課文相關的內容。
因此,導入時,教師先播放一首《匆匆那年》的歌曲,悠揚的音樂和一些感人的圖片喚起學生對初中生活的美好回憶,引起共鳴。接著問學生:“What will you do before leaving school?”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各抒己見。教師通過圖片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引出課文的相關內容,畢業了,學生要舉行畢業晚會,學生發言感謝老師、父母和朋友,一氣呵成。
(二)課文教學--引入思維導圖梳理篇章結構。
閱讀教學分為泛讀和精讀。筆者根據這篇課文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利用樹形的思維導圖,呈現出課文的主干尋找相關的信息進行泛讀,又針對主干衍生出相關的分支,提出相關的內容進行精讀。整節課的教學圍繞著樹形的思維導圖而展開,又把泛讀和精讀穿插其中。通過思維導圖,使整篇文章結構一目了然,層次分明。
1、泛讀
通過Betty作演講的圖片,讓學生預測課文的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呈現樹形的文章結構的思維導圖如(圖2),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根據文章結構樹形圖進行段落的劃分。學生在快速閱讀過程中,學會了怎么分析課文結構。帶著問題進行快速閱讀,準確定位答案,scanning(查讀)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了解了課文的篇章結構。例如:(圖2)
2、精讀
學生通過快速閱讀,了解了課文的大意后,進行精讀處理。筆者讓學生圍繞思維導圖(2)的導入部分,重點三個感謝和結論部分,細讀文章相關段落,分別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更細致的閱讀,使學生更深入了解寫作風格和教材內容。在讀的過程中去感受文體風格和理解文章的重點單句,培養學生把握演講內容的重點,理解文章文體風格的能力,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準確信息的能力。
1.導入部分
讓學生朗讀Paragraph 1,讓學生感受怎樣寫感恩發言稿開頭,感受語言的風格。根據題目選擇答案The style of the paragraph is ______.
A.Polite B. careful C. excited
2.重點部分三個感謝
根據課文內容,在畢業晚會上,Betty要把三朵玫瑰花送三類人,這三類人教會了她友誼、努力和信任,并分別舉例子說明。根據這些內容教師又設計了(圖3)思維導圖讓學生再認真地閱讀課文,找出三朵玫瑰是送給誰,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圖3)
學生通過再一次的閱讀,也很快找到答案。筆者為了讓學生更細致地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分別閱讀每一個她要感恩朋友,感恩老師,感恩父母的事例。每一個事例又分別圖文并茂地設計了補全句子,選擇填空,判斷對錯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吃透教材。
3.結論部分
讓學生閱讀最后文段,體會發言稿怎樣結尾,深層了解特定詞的含義。
(三)以讀促寫—以思維導圖作為寫作的主干
學生通過對閱讀課文的感知---輸入---內化之后,最終的目的進行語言的輸出,也就是從讀過渡到寫,以讀促寫。旨在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模仿,為寫作提供一個支架。
學生閱讀了在畢業晚會的發言之后,讓學生按照思維導圖(2)這樣的框架寫一篇你要在畢業晚會感謝的一類人,為什么要感謝他們并舉例子。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有話可寫,教師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讓學生講出相應的詞組(圖4)。
由于閱讀為寫作作了大量的鋪墊,和為寫作提供的大量的詞組,學生寫起作文得心應手,寫出較優秀的發言稿。
三、啟示和思考
在教授閱讀篇幅長、生詞多、文章結構和層次復雜文章時, 使我深深地感覺到教師先呈現思維導圖,概要性地介紹全文大意,能幫助學生整體理解文章;然后,根據中心主題和主干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分部分、分層次閱讀,突出重點,關注細節,加深理解;由讀過渡到寫。使學生掌握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點,進行仿寫和擴充,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起到很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英〕東尼.博贊。思維導圖〔M〕.李斯,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2] 斐光剛.2007.思維導圖與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41-47
[3] 王新陽.2010. 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5):32-38
作者簡介:梁福霞(1976—),女,漢,籍貫: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中教一級教師,本科,教學研究,單位: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西南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