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甜甜
【摘 要】金融發展理論主要研究的對象是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理論是研究我國金融經濟領域所得到的成果,可以準確的反映出我國當下金融與經濟的狀態。本文通過發展金融學的視角對金融體系是我國社會金融規模理論的重要依據進行闡述,并且對社會融資規模對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反映進行探討,進而從發展金融學的角度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理論進行研究。
【關鍵詞】金融;社會融資;經濟發展;實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經濟規模和質量兩個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就,規模方面目前已經處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位置,僅次于美國。質量方面,正在擺脫管理粗放型、資源耗盡型產業結構,基本具備了管理精細化、資源節約化的經濟發展勢頭,市場更具公平和活力,產品和服務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經濟環境的改善,極大促進了金融市場繁榮穩定,社會投資需求大幅增加,貨幣發行機構充分利用包括增發貨幣供應量在內的多種金融工具調節市場狀態,有力促進了宏觀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但是,從市場實踐中也不難看出,我國宏觀經濟管理方面與央行貨幣政策方面在對經濟的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難度,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已無法適應我國金融政策方面的要求。同時,在國際市場上部分國家已經選擇其他指標作為參考。其中,社會融資規模已經成為我國在經濟金融領域實行探索與分析的新成果。當前我國金融業的規模不斷壯大,其結構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各種類的金融產品也不斷增多,導致我國人民幣已經不能完全體現出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所以,通過發展金融學的視角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進行研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體系是我國社會金融規模理論的重要依據
(一)實體經濟融資方式的格局變化
第一,融資供應主體的變化。根據當前的金融統計手冊,我國社會經濟主體可以分為五個方面,分別為政府、國際、住戶、非金融性公司、金融性公司。再融資供應主體上,可以這樣理解,通過企業或部門的資產負債創造出的金融流動性[1]。在以往計劃經濟時代,我國融資主體,是一項單一結構,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改革不斷的深化,金融主體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如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等。
第二,融資結構的發展與變化。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與改革,一些金融機構也競相開展了多項業務,逐漸的形成了較為完善固定的金融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社會融資總量快速擴張,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從年,我國社會融資總量由2萬億元擴大到14.27萬億元,年均增長27.8%,比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年均增速高9.4個百分點。2010年社會融資總量與比個百分點。在金融市場中,金融產品也不斷豐富,出現了債券、股票、基金等等。在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中,銀行已不是金融業中的唯一組成部分,并且銀行在發展中也在不斷拓展新業務、新服務。在2017年初,我國金融行業融資規模已經突破250萬億元,照比十年之前增長了,4.4倍,其中,我國銀行,保險,證券,照比十年前均增長了數倍。所以,我國在金融統計上,統計實體經濟的同時,也要兼顧到其他金融機構。
(二)金融市場發展對貨幣的影響
第一,金融產品和工具的發展使貨幣受到一定的沖擊,我國結售匯制度在改革發展中增添了外幣流動性與存款等業務,由于我國國際外交與往來越來越廣泛,導致我國國民的外幣持有量增加,這些外幣可以與人民幣進行兌換[2]。如美元匯率增高,我國國內的投資者會大量購買美元,以此來賺取差價。另外,新型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替換掉了貨幣的作用。
第二,我國對貨幣的發行一般是由中央銀行來執行,但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創新與發展,使我國國民在投資理財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基金等等,這些新型金融產品現如今已得到國民的廣泛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貨幣的定義更加寬泛。對于這些金融產品,發行部門往往是以票據作為依據,這樣增加了金融產品的流動性。
第三,當前我國貨幣持有部門逐漸發生變化,貨幣事務部門一般是在住戶和非金融性公司。與此同時,也包括了其他金融性公司、保險公司或政府部門,其中,我國政府的在財政方面比較特殊,與央財相比,地方財政更加具備流動性,這也說明了我國中央財政在沒有重大情況的影響下,一般不會有較大的變動。然而地方財政狀況卻不盡相同,我國的地方政府對當地經濟發展負有主要責任,在地方財政資金的儲備上地方財政占據了重要位置。
二、社會融資規模對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反映
社會融資規模在多角度上與實體經濟金融狀況有對應關系。金融體系涵蓋市場上所有的金融機構,也可以稱為完備金融構成體系。在融資的構成上,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二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概括起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金融機構中的表內業務。這一方面主要是由人民幣貸款或外幣貸款所構成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通過信貸對實體經濟進行資金貸款。實踐中,國有大中型企業由于自身具有體制方面的優勢,商業銀行大都傾向于將這類企業作為優質客戶,在貸款金額和政策方面給予優惠。而民營企業則往往不易享受政策優惠。
第二,金融機構的表外服務[3]。這其中涵蓋了委托貸款、信托、銀行匯票。這類業務的特點是形式靈活,選擇范圍大,資金融通具體協議內容約束少,很受企業青睞。表外業務是金融機構運營實踐中的重要基礎業務,金融機構可以在一般政策規定之外,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將業務做大做強。
第三,實體經濟通過股票和債券的形式來獲取社會融資的過程。此項統計指標是指非金融企業在國內進行股票和債券融資現象。企業借助證券市場融資,是國際上通用模式,也是促進證券市場規模質量不斷改進提高的外在動力,對于融資各方都有好處。但是,此類市場也是風險系數比較大的金融環境,需要政策主管部門加強監管,保證公平、公開和公正,堅決打擊市場中的不良參與者,保證宏觀經濟的穩步發展,避免過度資產泡沫的形成。
第四,金融體系利用其他方式來實現融資,這其中包括了保險公司賠償、投資和貸款,這里提到的保險公司賠償是指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履行相關義務所提供的賠償金。保險行業近些年來在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規模和產值連創新高,形成了社會融資領域的優質資本擁有者。以前,國家對于商業保險公司開展金融業務管控很嚴,無論是投資業務領域,還是投資規模比例,都有明確的約束,以保證公眾投保人的核心權益,讓保險姓“保”,持續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
由此可見,社會融資規模與傳統指標有著本質的區別。再融資的形式上,包括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其他融資方式,也是當前最為權威的金融指標。并且可以反映出國家的經濟金融狀況。社會融資規模可以準確的反映出實體經濟,在金融業所獲取的資金數量和規模,并且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同時也可以直接體現出股票和債券的具體情況。融資方式的多樣化可以促進企業在融資方面多元化的發展。金融業的深化改革與創新可以加強市場間的合作與競爭。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社會融資規模可以準確的反應出各區域間經濟發展狀況和金融規模的分布。可以為國家提供經濟金融數據。社會融資規模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可以根據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的填充和更新,當出現一個新的融資渠道時,社會融資規模可以將其納入,從而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我國實體經濟金融的具體發展狀況。
三、從發展的角度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理論的研究
(一)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的理論的初步成果
金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的核心要素。我國在不斷的經濟發展中,一直在認真思考世界各國與金融組織對社會融資規模理論的研究成果,在研究金融發展時,要與經濟發展可持續相互結合,促使我國的金融也得發展,對金融業起到促進的作用[4]。同時,金融業的發展也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目前,在研究融資規模理論時,一定要通過經濟發展的視角著眼,分析我國設計的經濟框架能否為金融業的發展創造出良好的環境。在一次次的金融危機中,可以充分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與金融業是相互成就的,并且也是相互制約的,我國每次實現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都伴有金融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在人類近代歷史的經濟發展中,如果出現金融危急往往會導致國家或區域經濟巨變,金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經濟體制中最深層的矛盾,所以,要從發展金融學的角度出發,秉持辯證的態度來看待社會融資規模理論在探索研究中所獲取的成果。
(二)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理論框架的創建
在金融行業不斷的發展中,會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那就是實踐永遠高于理論。我國對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研究要著眼于全世界對經濟金融理論進行檢驗,只能是通過金融經濟在現實中的解釋和預判能力。在檢驗中,不僅要重視對理論的檢驗,同時,對經驗的檢驗應該更加的重視[5]。所以,在此過程中,應該結合我國具體狀況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金融危機之后全世界與區域的發展問題。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改革,以此來促進世界經濟金融的合理布局。社會融資規模社會融資規模可以隨著經濟具體發展狀況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我國更應該持有可持續發展的態度來看待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理論的研究。
四、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要金融的不斷發展,在經濟與金融的關系上也已經得到了極大的轉變,我國在理論研究方面和財政操作方面要對當前金融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做出明確的判斷。在從發展金融學視角看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理論的研究中,要實體經濟融資方式的格局變化、金融市場發展對貨幣的影響、金融可持續發展分析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的理論的初步成果、用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來建設社會融資規模理論框架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促進我國經濟與金融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永富.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以遼寧省朝陽市為例[J].時代金融,2018,23(11):66-67.
[2]胡浩,王海燕.社會融資規模、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門限回歸模型的實證分析[J].上海金融,2018,31(03):31-40.
[3]黎和貴,鐘慧.強監管下社會融資規模中的結構變化問題探析——以湖南省永州市為例[J].武漢金融,2018,24(03):77-80.
[4]許嘉揚.社會融資規模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分析——基于M2和人民幣貸款的比較[J].當代金融研究,2018,2(02):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