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去信任、開放性、信息不可篡改等特點,由此金融體系在區塊鏈技術下快速發展,被廣泛應用于數字貨幣及數字票據,支付清算及征信管理,權益證明和交易所證券交易。但金融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對金融監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本文就此給出了一些金融區塊鏈監管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金融體系;監管
在沒有中間機構的情況下,區塊鏈技術實現了貨幣發行和轉賬交易等功能。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會導致未來金融市場技術發生重大革命,因此受到金融研究機構和國內外金融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隨著金融行業不斷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交易的高透明性、高安全性以及在提升市場效率、避免欺詐風險和能夠有效地降低基礎設施運行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將逐漸顯現出來。但由此帶來的金融監管壓力陡然上升。
一、區快鏈技術特征
區塊鏈是一個沒有中心的數據庫,是使用密碼加密產生互相關聯的數據塊,其中數據塊中包括了每一次虛擬貨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真實性并自動生成下一個區塊鏈。我們也可以認為“區塊+鏈=區塊鏈”,區塊鏈能夠無限延伸下去本質上就是各種交易活動通過賬本的記錄并無限的延伸下去。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通過分布在每一個節點上,通過智能合約、免去雙方的信任等方式,共同維護一個可以信賴的數據庫。目前很多研究學者認為去中心化就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特征,但是區塊鏈沒有中心就意味著政府部門無法對其進行有效地監管,會導致國家金融監管體系出現漏洞以及消費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區塊鏈技術真正的核心職能應該是智能合約和分布式賬戶[1]。其包含以下六個基本特征:
1.去中心化
由于區塊鏈技術使用的是分布式核算,不存在任何中心管理機構,每一個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區塊鏈中有維護功能的節點會一起去維護數據塊,因此如果若干個節點停止工作都會不影響系統整體的運作。
2.去信任
數據庫和整個系統的運作都是對外公開透明的,在系統的規則下節點之間無法互相欺騙,因此系統中所有節點之間沒有建立信任關系也可以進行交易。
3.開放性
區塊域鏈系統具有高度的開放性,除了交易雙方的個人隱私被加密外,區塊鏈的交易信息將會對所有人公開,其他人都可以通過公共的接口查詢數據和相關信息,因此整個區塊鏈系統信息具有高度的開放性。
4.自治性
區塊鏈技術由于采用統一的標準,使得區塊鏈系統中的每一個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下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人們對區塊鏈系統更加信任。
5.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通過驗證并被傳送至數據庫,就會被永久的儲存下來,除非其他人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在任意一個節點上對數據進行修改都是無效的,由此可以判斷區塊鏈的數據庫可靠性極高[2]。
6.匿名性
由于節點相互之間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數據互相交換是可信賴的,交易雙方無須通過公開。
二、金融體系在區塊鏈技術下的發展
(一)中央銀行領域—數字貨幣及數字票據
區塊鏈技術首先應用于數字貨幣,其中比特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來又產生了蝴蝶幣、瑞波幣、萊特幣等其他類型的數字貨幣領域的數字票據則是是一種點對點的交易,央行不再扮演票據交易的中心角色,由于區塊鏈具有時間不可篡改和全網公開透明的特性,避免了紙票重復買賣、電票打印不同步的問題。同時,中央銀行采用區塊鏈技術發行數字貨幣及數字票據不再需要中心服務器,由此可以節省服務器開發及后期的系統維護成本,可以有效地規避服務器中心化帶來的運營風險,使數字票據成為了一種智能、安全、便捷的票據。
目前,國際區塊域鏈技術聯盟聯合以太坊、微軟共同開發了一套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商業票據交易系統,包括瑞士聯合銀行、摩根大通、高盛、巴克萊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也加入了開發試用行列,并對票據交易、簽發、贖回等功能進行了公開測試。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預言,基于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快鏈技術會成為金融機構的基石。此后,各國中央銀行開始積極開發并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2017年2月我國中央人民銀行的區塊鏈數字票據交易平臺試用取得成功[3]。
(二)商業銀行領域—支付清算及征信管理
與傳統的金融支付體系相比,區塊鏈支付是一種點對點的支付,不涉及任何中介機構,能夠大幅提高交易速度并降低交易成本。尤其在跨國支付方面,如果能夠利用區塊鏈技術建設一套去中心化的銀行金融交易系統,可以為客戶提供全球范圍內的跨國、實時兌換任意幣種的快速服務,由此帶來跨國支付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跨國支付領域,Ripple支付體系已經開始進入測試,主要為加入聯盟內的金融機構提供基于區塊鏈協議的外匯轉賬平臺。同時,銀行間的支付交易信息通過加密算法進行隱藏,相互之間不可能查到交易的詳情,只有銀行通過自身的記賬系統才可以查詢自己的交易信息,從而保證了商業銀行金融交易的隱蔽性和安全性。
(三)證券業領域—權益證明和交易所證券交易
在區塊鏈系統中,交易信息一旦通過驗證并被傳送至數據庫,就會被永久的儲存下來。這種方式十分適用于股權證明、房產所有權、車輛所有權等復雜的交易。其中,股權證明是目前應用最多的商業領域:股權所有者可以通過自己持有的私人密鑰,由此證明自己對該股權的所有權,股權轉讓時會通過區塊鏈數據庫轉讓給下家交易信息記錄明確、產權轉移情況明晰,而整個過程中也不需第三方的參與。目前,歐美各大金融機構的證券交易所都在研究區塊鏈技術,開發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證券交易,以區塊鏈系統為模板打造下一代金融證券交易平臺。其中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在區塊鏈方面表現的最為激進,目前其已經正式上線了區塊鏈私募證券交易平臺,可以為使用者提供管理估值的儀表盤服務,還具有權益變化時間軸示意圖、投資者個人股權證明等功能,使發行公司和投資者能更好地跟蹤管理證券信息。
三、金融區塊鏈監管的政策建議
(一)探索新型監管方式
目前,區塊鏈技術對各國金融監管體系帶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金融監管方法已經跟不上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因此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借鑒發展較早的互聯網監管經驗,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改進監管手段,以此來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穩定性以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制定金融區塊鏈技術標準
金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需要許多其他技術的協同發展,如建立共識機制的標準、數據接口的標準、分布式賬簿的記賬標準、數宇貨幣的標準、智能合約的標準等。金融區塊鏈監管機構還應該建立大數據庫,通過分配識別代碼的方式來迅速有效地監管金融交易行為,從而有效地防止洗黑錢、非法融資、非法轉移資產等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國家金融區塊鏈監管機構還應該統一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條款的審計標準,以此來識別進行不公平交易或者容易受到網絡黑客攻擊的代碼。
(三)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
從區塊鏈技術多年的實際應用來看,對金融區塊鏈技術難以進行有效的國家監管,從而存在非法融資、非法轉移資產和洗黑錢的安全隱患。對此,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來有效地監管區域鏈技術并使之能夠得到合理的運用;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金融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消費者的風險防范意識。
(四)建立包容性監管機制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會推動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監管部門應當在堅持底線的同時,必要時應該采取包容性的監管,為行業的創新發展騰出一定的空間。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區塊鏈技術風險的同時,我們要積極地促進金融區域鏈技術的發展。
四、結語
近幾年來,伴隨著比特幣的價格暴漲,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為金融和計算機領域的熱門討論話題。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去信任、匿名性、信息不可篡改等特點,利用區塊鏈技術等方式來進行貨幣信用創造,從而推動實現全球化已經成為廣泛的共識。因此,許多國家的清算機構、存托機構、交易所、證券所、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紛紛開始在跨境支付、證券交易結算和證券發行等金融領域快速地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
【參考文獻】
[1]夏一帆.區塊鏈技術下的金融體系發展及監管[J].時代金融,2018(18):24-25.
[2]袁康.區塊鏈技術在證券市場應用的監管問題研究[J].證券法苑,2017,23(05):315-338.
[3]袁勇,王飛躍.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自動化學報,2016,42(04):48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