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2008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重創美國經濟,美聯儲為將自己國家從經濟危機中解救出來而推出了量化寬松政策。直至2014年10月29日,美聯儲表示資產購買計劃結束,量化寬松政策也意味著畫上了句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美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背景下,勢必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面對美國貨幣政策轉向,我國家庭應采取相應措施,有效防范與應對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給居民生活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關鍵詞】量化寬松;資產配置;調整
一、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始末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席卷全球,發展成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大量標志性的公司倒閉,失業人數不斷增長,隨著大名鼎鼎的雷曼兄弟倒下,美聯儲終于出手,推出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量化寬松是一種貨幣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持續到2014年,美聯儲共推出四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經濟逐步邁入正軌,各項經濟指標趨勢較好。首先,美國的就業市場環境逐步改善,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失業率從2013年的7.9%下降到2014年1月份的6.6%,到2014年9月份降至5.9%,為2008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GDP增速由2008年第四季度最糟糕的-8.9%,恢復至2013年底的3.6%。而借助著QE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巨量流動性,美國股市早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自2009年3月份的6626點至2013年底已經上漲近萬點。除此之外,美國的財務狀況也有所緩解,由于美聯儲年度財政的預算決議,由財政赤字減壓帶來的影響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隨著美國經濟的回暖,2014年1月,美聯儲正式啟動退出量化寬松政策,2014年10月29日,美聯儲結束了資產購買計劃,至此為期近6年的量化寬松政策落下帷幕。
二、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對貨幣政策實施的影響。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施多年,造成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體系對高流動性的過度依賴。由于我國經濟處于結構調整時期,經濟處于增速放緩階段,金融體系的高流動性并未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反而更多地進入了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在此背景下,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將使我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實施陷入兩難境地:如果選擇實施偏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比如提高基準利率、回收之前投放的流動性,就會使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也會因流動性短缺出現動蕩;如果選擇實行偏寬松性的貨幣政策,不僅不利于去產能、調結構的經濟目標實現,還會擴大中美兩國貨幣市場的利差,刺激境內的游資加快流出中國。
(二)對經濟均衡發展的影響。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在以后的很長時間內會對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造成影響,我國很有可能面臨國際收支逆差以及通貨緊縮的局面。從貿易渠道來看,如果美國實施偏緊的貨幣政策,美國對外的進口需求就可能會下降,我國又是美國進口商品的主要來源地,因而美國對我國商品的進口就會減少,我國貿易收支就可能出現赤字。最近特朗普政府宣稱要對中國進口的500億產品加征關稅,嚴重影響中國產品的出口。從資本渠道來看,如果美國實施偏緊的貨幣政策,回收之前投放的流動性,就會刺激投機性的資本回流美國,這可能造成我國在資本項目的赤字。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后,由于我國實行的是結售匯制度,我國央行就會在外匯市場上投放外匯購買本幣,基礎貨幣投放就會減少。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況下,貨幣供給量就會在乘數的作用下下降,市場上的流動性將出現短缺,通貨緊縮壓力也隨之加大,影響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上的資產價格。
(三)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還會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意味著美元會進入加息周期,為了追逐更高的回報率,資本會從境外回流美國,之前投放出去的流動性會被收回。國際性資本的大量流出,必然會形成外匯市場上對外匯的巨大需求,從而破壞市場供求均衡,導致外匯匯率上浮,即人民幣對外貶值。為了避免人民幣貶值過于劇烈,央行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進行市場干預。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和2016年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分別減少了5127億美元和4487億美元,這是央行為了抑制資本外流導致的人民幣貶值而進行的外匯市場干預結果。穩定人民幣匯率就意味著外匯儲備的流失,畢竟外匯儲備有限,依靠儲備維持匯率穩定不是長久之計;放任人民幣貶值,會使市場信心不足,使資本外流,影響我國未來經濟的穩定發展。
三、中國家庭資產組合現狀
(一)中國家庭資產規??焖僭鲩L。
家庭資產由非金融資產和金融資產構成,非金融資產包括住房、汽車、家庭耐用品、生產經營性資產等;金融資產則包括現金、存款、股票、債券、基金、金融理財產品等。根據小牛資本聯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風險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2011年到2015年中國家庭戶均資產規模也在逐年增加。2011年中國家庭戶均資產為66.3萬元,2013年為76.1萬元,2015年增長到92.9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8%??鄢搨蟮募彝糍Y產規模也在逐年增加,從2011年的61.8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87.5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1%。
(二)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以房產為主,金融資產為輔。
房產在家庭資產中占據主要位置,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產占比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為62.3%和65.3%,最近兩年,股市低迷,房產投資更熱,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和美國消費者金融調查(SCF)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家庭的房產在總資產中占比高達69%,美國僅為36%。
近年來,中國家庭逐漸增大在金融資產上的配置,利用投資組合以期實現家庭的財富增值。2013年和2015年家庭金融資產占比分別是12.9%和12.4%,均比2011年有所提高。但與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比例很低。其他國家家庭更注重金融資產的配置,2013年美國家庭金融資產占比達到41.8%,是中國家庭的三倍之多。
(三)中國家庭金融資產中存款依然占據主導地位。
存款仍然是中國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資產。存在在金融資產中占比為45.8%,其次是社保、股票、借出款和金融理財產品。中國家庭的現金及儲蓄類資產占比超過50%,遠高于美國的13.6%。
(四)中國家庭越來越青睞金融理財產品。
近些年,各類金融理財產品呈現井噴式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金融理財產品,包括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和P2P網絡借貸、眾籌等。其參與率由2011年的0.9%迅速增長到2015年的8.8%。金融理財產品占比從2011年的1.7%,增長到2015年的7.1%,提高5.4個百分點。
四、中國家庭組合調整對策建議
(一)分散投資。資產配置為了規避投資風險,在可接受風險范圍內獲取最高的收益,通過一定的投資組合中,不同類型資產的分配,來對沖等閑,享受收益。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為四個賬戶:要花的錢(短期消費)占比10%、保命的錢(各類保險)占比20%、保本升值的錢(信托、債券)占比40%、生錢的錢(股票、房產)占比30%。我們在家庭理財時需要在每個賬戶按較為合理的比例分配資金,才能在有不同需要的時候拿出錢來,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房產投資目前看來回報率高,但其受政策、貨幣供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未來能否持續獲取收益并不確定,從前所述可知,房產在中國家庭總資產上的比重過高,過度依賴房產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風險。而QE退出又極有可能帶來房產價格的波動,故中國家庭資產組合在配置上應該向美國家庭學習,適當降低房產在總資產的比重。如果家庭裝已有投資房產,可配置其他固定資產或海外投資?!半u蛋永遠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對于普通家庭投資者來說,規避風險才應該是重中之重,采取分散投資獲取收益以分化風險,才是理性的投資行為。
(二)考慮美元和黃金投資。家庭中若有較頻繁的美元需求,比如有孩子在海外求學等情況,可以考慮美元的資產配置。部分銀行已推出美元相關理財產品,美元活期與定期的收益率也較為穩定,在匯率低時可以考慮購入美元進行儲備,不過這個對外幣市場走向預判要求較高。當然,如果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港股也是一種不錯的投資選擇,同時適當配置股市中相對低估值的藍籌,包括供給側改革相對徹底的上游資源品;如果美國經濟復蘇勢頭相對萎靡,則可以配置黃金用以規避風險。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美國退出QE政策影響的絕不僅僅只是美國經濟,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受到沖擊波及。中國家庭資產配置還存在巨大的改進空間,這就需要我們以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家庭資產配置,不斷改善調整資產組合策略。
【參考文獻】
[1]鐘鵬.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背景下中國家庭資產組合調整對策[J].消費導刊,2017(23).
[2]趙中偉.美國QE退出中國家庭資產組合的調整對策[J].市場周刊,2017(10).
[3]胡萍蘭.中國家庭在美國退出QE后如何調整家庭資產組合[J].中國市場,2018(6)
[4]吳祖俊.美聯儲退出QE對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6(12)
[5]過半中國家庭正在做“自殺式”資產配置[J].中財網,2017-06-10.
[6]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風險報告,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小牛資本,2016.
[7]邱兆祥、徐揚.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影響與應對[N].金融時報,2017-04-24.
[8]胡宇宣.家庭金融資產投資組合管理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