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諾
【摘 要】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3月23日凌晨向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對全球資本市場短期內產生重大的影響。全球的兩大經濟體之間打貿易戰,無疑對世界經濟前景產生悲觀情緒,納斯達克指數和上證指數也隨之出現了大幅下跌行情。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直接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地震,此輪貿易戰的發起者美國也不能幸免,納斯達克指數創11年來新低。A股也在6月19日創造了單日最大跌幅下跌3.78%,并在之后的一個月里持續下跌上證指數一度跌破2800點,市場受中美貿易戰的恐慌情緒持續。假如中美貿易戰持續,筆者認為美國并不能向癱瘓中興一樣重創中國經濟,也不會像特朗普推特上表示的那么勝券在握。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股市
隨著全球化的層層深入,各國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中美兩國作為當下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雙方的貿易不僅影響本國的經濟,也對國際社會全球化進程有著深遠的影響。維持中美貿易良好的發展,對中美兩國及世界經濟穩健增長有著深遠的意義。近期由美國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正式開打,形勢嚴峻,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又對中國金融市場乃至世界金融市場造成何種影響?
一、中美貿易戰發展階段
(一)摩擦階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權美國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展開“301”調查,就中國涉及侵犯美國知識產權,以及強制美國企業轉讓高科技技術進行調查。這一舉措帶有很強的單邊保護色彩,使得中美貿易關系緊張,是中美貿易戰的導火索。(二)貿易戰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調查結果,將從中國進口商品進行大規模的增收額外關稅,中方發言人表示:“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也不害怕打貿易戰,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三)貿易戰開戰:4月2日,我國財政部發言:對原產于美國的七類共計12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四)貿易戰逆轉:4月8日,特朗普稱:“習近平主席和我們永遠是朋友,中美將就知識產權等問題上達成一致。”美方對貿易戰態度緩和。(五)貿易戰持續升級:6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發表不利于貿易戰的言論,決定對中國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關稅,涉及的領域多達1300多個類別。中國政府立即做出回擊,對來自美國的30億進口商品加收關稅,全球最大的兩大經濟體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貿易大戰,全球股市紛紛下滑。
二、中美貿易戰的歷史借鑒
(一)以史為鑒:美日貿易戰
美日貿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國對日貿易逆差急劇上升,1985年約為462億美元,約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斷升級,直至1985年雙方協商達成“廣場協議”。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日美貿易戰逐漸結束。日美貿易戰雖然不是中美貿易戰的重復,但就美日摩擦并進一步升級至最終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短期來看,美國通過單邊的貿易保護強制性地限制了貿易逆差,短時間內改善貿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兩國貿易額轉變的因素應該是日本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在美日貿易戰期間,雖然從表面上看每一階段的貿易談判都能轉變美日貿易赤字,但從長遠來看貿易赤字卻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國的高科技技術水平的上升,從而將自身的產業升級,令美日貿易結構在貿易摩擦中不斷重塑,貿易差額得以擴大。美國對日本的制裁反而從另一方面促進日本調整產業結構。
從匯率來看,美日貿易戰對日本的影響持續了3至5年,而從經濟增速來說,貿易戰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僅僅在1986年1年內體現。因此,貿易戰導致的日元升值、貿易量下降、對日本的經濟造成短期沖擊。
雖然美日貿易戰和中美貿易戰之間存在很多相似點,無論現在的美國和當年的美國都存在很大的貿易赤字,受著來自國內的很大壓力,但是,中日在對美國的政治上還是貿易上都存在著諸多的差異,根本沒有可比性。與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國政府堅定地保護民族利益,斷不會拿核心利益作為交換。
三、中美貿易戰產生的客觀原因
(一)特朗普政府的政治主張和大選的“初心”
在大選期間特朗普就極力鼓吹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勝選后特朗普政府的施政核心便是在于此,比如稅改法案、加快加息節奏、收緊移民政策,對中日歐甚至是加拿大這樣的傳統盟國全面開打貿易戰。可謂以美國一己之力向全世界宣戰,規模空前。
財稅政策:特朗普倡導積極減少政府開支,廢除奧巴馬政府的醫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門招聘。特朗普另一個核心措施是減稅以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
貨幣政策:為了保護傳統的制造業,他單方面的將中國假想為匯率操縱國,多次發表言論表明要調整利率政策。
貿易政策: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更為激進,為實行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反對自由貿易。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征關稅。
對中國的立場:特朗普在對華的政策上立場十分強硬,將中國假想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宣揚中國威脅論。特朗普經常在公開批評中國,將美國的困境單方面的歸咎于中國的崛起。他甚至表示要加強美國在東海、南海的軍事部署,從而達到威懾中國的目的。
(二)中美貿易沖突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甚至是政界人士認為:由于中國對美國過度出口,影響了美國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從而減少美國本國勞動力的就業,抑制了美國國內的消費需求,首要措施就是急切的消減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貿易摩擦表面上是雙方戰術的過招,實際利與弊卻取決于雙方各自的經濟差異。
美國對中國增加關稅的名單涉及多個領域包括高鐵裝備、航空產品、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而中國采取的反制措施,對來自美國的30億美元商品增收報復性關稅,涉及包括豬肉、水果等農產品和無縫鋼管、費率等基礎性工業原料。美國作為僅此于歐盟的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僅2017年中美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5800億美金,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3600億美金。客觀來講,500億美元的制裁額度,對中美雙方的貿易會產生影響,但無需過分解讀。對于后市仍有很大的談判空間。
四、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短期內由于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反復,恐慌情緒蔓延。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運行良好,去杠桿、降成本等政策初見成效。2018年2月,中國中等以上規模企業實現利潤9600億,同比增長16.1%,比2017年12月增速快了5.3個百分點,實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從分析數據中看中國經濟的基礎是十分穩固的,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也在有秩序的推進中,這種向好的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經融市場的支撐是顯而易見的。貿易戰結局也可能會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在中國和美國貿易相互依存的時代,逆全球化是沒有發展的,貿易戰不可能有贏的一方,甚至會波及世界經濟,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在貿易戰中我國的部分企業影響較大:通訊、半導體、制造等行業。部分科技股雖沒有像中興一樣癱瘓,但失去美國核心技術支持短期內業績提升舉步維艱。
當然,在貿易摩擦中,中國內需的發展和機構性深化會迎來很好的契機,中國經濟的根基會越來越牢固。
中國股市盡管與自身相比發展較快,但與國家的經濟體量相比并不匹配,就與納斯達克相比體量仍過小。2017年股市市值為56.62萬億元人民幣,同期GDP為82.7萬億元人民幣,存在明顯“錯配”。當然,這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不到位有關,也預示著中國股市發展空間巨大。
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CDR、MSCI即將實施,即使面臨貿易戰的沖擊,筆者認為A股也將會是維持上有壓力上有支撐的格局。
【參考文獻】
[1]侯明君.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商情,2016(39):105.
[2]王凱樂.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態勢與中國對外貿易對策[J].中國商論,2017(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