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摘 要】基于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架構與測試方法的分析研究,在概述之后,首先要明確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架構與控制系統,然后與其相結合,進一步探究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方法,將其應用于實際測試的過程中,能夠整體上實現測試的高效化。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技術;智能測試
近些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電子與軟件技術在我國整體發展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此外,由于我國人民經濟水平在不斷提升,其對于汽車的實際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現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汽車的智能網聯技術水平也必須要隨之提升,才能與飛速發展的社會相適應。追溯汽車智能化實際發展的本源,我們就能了解到其是以電子化技術為基礎,從上個世紀中后期開始,車載收音機以及電子點火裝置逐漸融入汽車領域,這是智能化汽車發展的開端。隨后在不斷發展實踐的過程中,集成電路與微處理器技術愈發成熟,相關研究人員也在電子化底盤系統與動力系統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智能汽車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汽車智能網聯技術概述
總體來講,汽車可以將智能化合理分成兩個等級,即為自動駕駛以及網聯化。通常情況下,以相關委員會、學會等各個組織發布的資料為根據,自動駕駛較為基礎的一、二級,可以借助機器的操作來完成,但是此時若是駕駛系統出現監控失效的情況,依舊會按照相關法律追究駕駛人的責任。當自動駕駛系統達到三級時,自動駕駛系統會幫助駕駛人員對周圍駕駛環境實施有效監控,而三級自動駕駛系統若是出現問題的話,系統就會提出駕駛員自行控制車輛的要求。而若是四級自動駕駛系統出現問題,系統會在一定情況下對駕駛人員發出請求,但此時駕駛人員也可選擇不回應。就目前情況來講,自動駕駛即使已經達到三級或者是四級,在出現事故之后依然要追究機器與駕駛人員的責任。五級自動駕駛相比較來說等級最高,在實際駕駛的過程中,駕駛人員可以將一切工作都交給機器與系統,甚至在失效的時候,也可以由系統獨自完成修復或者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駕駛人員的安全,并且在這一基礎上,法律責任絕大部分由機器承擔。雖說這一制度與現行的相關法律政存在矛盾,但是伴隨著對自動駕駛有關法律不斷的研究與探討,與自動駕駛相互適應法律的研發與實行也指日可待。
二、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架構與控制系統
(一)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架構
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構架總體來講非常超前,其在保證GPS準確性的情況下,能夠憑借車載物理傳感器的有效幫助,實現對周圍環境狀態的感知,此外,智能網聯技術還可以通過對通信技術的合理應用,進一步將交通情況與駕駛環境的的感知范圍有效擴大。此時,若是出現廣域交通堵塞、天氣惡劣、交通事故以及公路維修的狀況,汽車智能網聯系統也能夠通過V2X通信技術在第一時間通知駕駛人員,再由駕駛人員作出最終決定。
智能汽車在實際行駛的過程中,能夠在合理利用自車傳感器以及V2X技術的情況下,在較遠的范圍內為汽車提供程度較高的安全保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防撞避撞等功能,如此一來,汽車就可以在把自身能耗水平與實際行駛效率有效提升的基礎上,將交通事故出現的機率降到最低。
(二)智能網聯汽車控制系統
通常情況來講,組成環境感知系統的兩個關鍵部分就是物理傳感器以及V2X傳感技術。而在這一基礎上再將其進行細分,就可以了解到物理傳感器包括環境感知與車輛狀態傳感器,以及精確程度得到較高保證的數字地圖。而V2X傳感技術則是在有效利用V2V技術以及V2I技術的情況下,使每一位自動駕駛使用者都能夠接收到實際交通情況與其他車輛的駕駛信息。
與此同時,對駕駛過程評估、決策以及有效控制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由交通場景評估、路徑規劃與控制這兩個部分協作完成。交通場景評估即為其可以有效接受各個傳感器發送的交通信息之后,通過自身的主要功能將信息進行有機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定位與匹配,為駕駛人員提供幾條更優的交通道路。而路徑規劃與控制的主要作用則是其能夠以道路情況的實際評估結果為根據,將路徑進行有效規劃之后合理完成對車輛行駛軌跡的控制。
三、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方法
智能網聯汽車在概念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在有效利用相關軟件來完成控制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對駕駛模擬器的合理使用分析駕駛行為,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科學性與準確性,最終將其應用于人機交互以及自動駕駛系統參數的設定上。除此之外,智能網聯汽車在開發功能的階段,相關人員也必須要對模型開發方法與實際流程實施有效控制,再于最大程度上實現開發ADAS以及自動駕駛控制技術的目的。而相關人員在對零部件進行實際測試的時候,需將測試的重心放在智能汽車傳感器、硬件以及執行機構方面。
一般情況下,相關人員在智能汽車實車測試開始之前,可以將整個測試的過程合理分成三個步驟。首先就是對測試場地的合理選擇,最好能夠將測試地點安排在專門的汽車試驗場,如此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社會車輛的對測試的影響。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配備專業人士,在道路開放性以及場地可控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對汽車智能駕駛以及功能進行科學的測試,以使最終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得到保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使汽車的交通效率、安全性以及舒適程度得到不斷提升,我們應該及時認識到,積極探索汽車智能網聯技術是一條必經之路,尤其是新形勢的影響下,汽車必須要努力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才能在確保被人民群眾廣泛接受的同時,有效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但是就目前情況來講,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雖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世界頂級技術水平相比較,依舊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基于此,相關人員必須要將環境傳感、人機交互以及交通復雜程度均考慮在內,來使汽車智能網聯系統開發與測試水平有效增強。此外,相關人員在實際開發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嚴格遵守相關標準,使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能夠在各方面達到要求的基礎上,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麗麗, 菅少鵬, 陳新,等. 智能網聯汽車網絡架構方案研究[J]. 汽車科技,2017(3):34-38.
[2]甘海云. 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架構及測試方法[J].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