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梅
【摘 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的市場經濟逐漸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挑戰和機遇,難免不會再次出現經濟蕭條。其實,任何事物或者說是任何一件事情的發展必然會有一些起伏變化,所以,日本的市場經濟體制也總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本文對日本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及其方向展開了介紹,首先分析什么是市場經濟體制,日本的經濟體制存在哪些問題,其次,應從哪些方面來進行改革;最后,介紹下日本市場經濟體制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
一、市場經濟體制
(一)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體制是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的基礎之上的,它是指把市場作為一種供應社會資源的一種基本手段的一種經濟體制,它與社會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市場經濟體制也是市場運行所要遵守的規則和方式。也就是說生產受到消費者的約束,消費者需求什么市場就生產什么,消費者能支付多少或者支付能力的大小影響著生產量的多少。
(二)日本的市場經濟體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一開始日本的經濟處于非常蕭條和混亂之中,慢慢地日本的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其中日本市場經濟體制有效的運行并且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才使得日本的經濟能夠高速增長。在19世紀50年代,日本實現了他們的經濟復興,經濟高速增長是在19世紀60年代,更重要的是,在19世紀70年代,日本首次全面完成了國民經濟現代化的發展。然而,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國際的不斷變化中,日本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難免不會遇到一些新的挑戰,逐漸出現了一些弊端,日本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出現蕭條。
(三)日本的市場經濟體制存在的問題
日本市場經濟體制取決于自己國家的國情,國情直接決定了經濟體制的變化。并且經濟體制與它所在的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金融體制:高速發展時期的金融制度在當時的條件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是這種金融體制,由于政府對企業的過度管理,并且限制國內與國外金融之間的競爭,使這種金融體制失去了一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日本的泡沫經濟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日本的金融機構需要改革需要發展,但是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意進行改革,這使日本的日本的金融體制出現了嚴重矛盾化,最終扭曲了金融機構的行為,助長了泡沫經濟的膨脹。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金融由興盛走向了衰敗。
財政機構:財政政策是對國家的經濟進行干預的一種政策一種措施。日本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日本出現財政赤字,日本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來籌集資金,日本的財政收入以稅收收入和債券收入為主,非稅收入占的比例比較小;并且依賴債務收入搞建設和彌補財政收支的缺口,給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人口的老齡化發展及就業率的降低導致社會保障支出不斷的擴大,日本的財政壓力越大越大,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產業政策:產業政策是政府對產業活動的一種干預和政策。產業政策對日本的市場經濟體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二戰后,日本產業政策逐漸出現了一些弊端,政府和市場的矛盾逐漸擴大,產業政策慢慢的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比在,日本的產業過度的依賴政府;最重要的的是缺乏創造性的創新技術,使得產業結構需要有一定的改革。
就業制度:日本有兩種勞動市場,外部勞動市場和內部勞動市場,其中內部勞動市場包括終身雇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兩種制度,這兩種制度對于現在的老齡化問題和社會現代化問題已經不再適用,這種終身雇傭制會造成勞動力過剩的現象,固定工資必然會增長,然后企業就要承擔很大的壓力,企業的收益也在下降;除此之外,年功序列工資制也給日本的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兩種制度對以后得日本經濟的發展不再具有有效性。
二、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
金融體制:日本在金融體制方面的改革,主要是由以前的非自由化像自由化發生轉變,并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減少了對金融市場交易活動的管理和限制,鼓勵國內證券市場的發展,允許銀行和證券公司之間的相互參與,減弱了對各類金融機構業務分工的限制,也就是說鼓勵金融機構的合并;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此外,還追求利率的自由化。同時,主要由間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轉化來進行發展,但依然以間接金融占主導地位。
財政機構:把之前公共投資主要用于傳統的基礎設施改變為用來充實社會福利,環境保護等。要實施永久性的減稅制度,法人稅的實際稅率接近國際水平,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做出結構性調整,使得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接近國際水平,減少對社會保障之類的財政支出,減少財政的負擔,采取措施使人口老齡化問題得到解決和就業率得到提高。
就業政策:日本的就業制度由之前的年功序列工資制向能力工資制轉化,能力在工作中是一項很關鍵的內容,企業根據勞動者的個人能力,完成工作的質量及效率,來分配發放工資,相對之前的年功序列工資制來說非常的合理和公平;并且對于終身雇傭制,這種制度本身對以后日本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所以,要合理的有效的利用終身雇傭制的積極的一面。并且完善失業政策,這樣,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經濟壓力,同時也促進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
對外政策:日本對于對外政策的調整和改革,是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的,日本繼續強化日美軍事同盟關系,積極參與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本注重與東盟組織之間的來往,在有共識的前提下雙方簽訂貿易條約;除此之外,日本注重與東亞國家之間的商品和服務之間的貿易往來,并且與東亞國家積極的進行金融領域的政策協調。
三、改革的發展方向
日本的經濟體制的有了改革,同時,再和其他國家的經濟體制進行相比較,由此可推斷出,日本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可能會存在三個發展發向:
回歸傳統:即繼續沿用之前的那種市場經濟體制,只不過是對其中的某些要點以及政府與企業或是市場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調整,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的經濟體制改革和調整已經成為大家所公認的事實,也就是說經濟體制必須要改革,結構必須要調整,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這種回歸傳統模式的方向將不存在。
脫離傳統:即脫離原來的那種傳統的經濟體制模式,徹底遠離傳統模式,使其按照一種全新的經濟體制(其他發達國家)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本國國情,離不開社會文化的長期發展,正如日本市場經濟體制,它就是在日本的國情和歷史以及社會文化的長期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所以,這種方向自然也不可能存在。
新的混合機制:在長期的經濟蕭條衰落之中開始進行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日本的這種改革的方向則可能是在批判和繼承本國傳統模式、參考其他國家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對來自世界上不同經濟體制的多種有效元素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一種新的混合機制。
四、結語
以上是對日本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及其方向的一個介紹,日本的經濟體制存在一個長期的發展變化之中,它的這種變化,取決于本國的國情以及社會環境的諸多因素,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國情,它直接決定著經濟體制的變化,所以,一個國家任何事物的發展改革都離不開本國的國情,都必須從國情出發,從而達到一個更好的改革發展,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參考文獻】
[1]劉詠華.戰后美國對日經濟民主化政策與日本經濟的重建[J].現代日本經濟,2007(2):29-34.
[2]馮瑋.解構日本戰后經濟民主化改革“三大支柱”[J].史林,2008( 5) : 155-188.
[3]楊棟梁.論日本戰后型經濟體制的形成——兼評“1940 年體制”[J].南開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5):66-75.
[4]馮瑋.總體戰和現代日本經濟體制三大特征的形成[J].歷史研究,2004(5): 15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