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晶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作為工業化高度發展階段的產物,它將專業化的知識要素和高素質的人才要素引入到制造業部門,可以通過中間品投入、技術外溢等渠道,通過我國歷年制造業貿易出口規模、結構等統計數據,對其現狀、變化趨勢及主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知識密集型服務嵌入對中國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促動效應,同時就知識密集型服務嵌入增強中國制造業貿易競爭力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制造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競爭優勢
一、知識密集型服務嵌入對中國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促動效應的實證研究
1.數據證明與模型選擇
論文借鑒技術差距模型,假定:決定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的因素有: 技術差距和傳統的成本變量。在此處,假定技術來自于兩方面,一是制造業本身的研發投入,也為直接技術投入; 二是通過知識密集服務業中間性投入形成的間接技術投入。由此,得到模型如下:
Ln RCA =β0+β1Ln Rd + β2Ln Wage +β3Ln RKIBS + μt
其中:RCA:表示制造業出口顯性優勢指數,根據WTO網站數據計算
Wage:制造業年平均工資,代表成本對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的影響,數據來自歷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鑒
Rd:制造業的研發投入金額,代表其技術創新能力,數據來自歷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RKIBS:制造業中間投入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所占的比重,代表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對制造業的嵌入程度。數據根據WIOD發布的投入產出表計算。
二、實證分析
1.時間序列平穩性檢驗
在本節的測算分析中,為了避免由于數列非平穩,從而導致“偽回歸”現象的出現,保證所得結果與所進行的分析是準確有效的,先采用ADF單位根檢驗,來對所要進行回歸分析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的檢驗。
由上述ADF 檢驗結果可知,原始序列的ADF 統計量大于臨界值,因此不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零假設,這說明這些變量的原始序列不平穩。通過一次差分后時間序列的ADF統計量均小于臨界值,這說明各變量一階差分序列都是平穩的,即均為一階單整序列。
2.KIBS促動貿易競爭優勢的協整檢驗
由以上實驗結果可知,變量在取一階差分后均為平穩序列,即全是I(1)序列。各變量間之間存在唯一的協整關系,所以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中間投入、制造業研發投入和勞動成本間之間存在著長期并且穩定的均衡關系。同時為表達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得到如下結論,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與制造業研發投入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間投入存在著同方向的長期均衡關系。而與勞動成本呈現出反向長期均衡關系。
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實證分析
通過ADF檢驗和協整關系檢驗,發現各變量間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是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在實驗中我們采用了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法來檢驗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可以從預測的角度確定某個變量是否有助于預測另一個變量。Granger指出,為了避免虛假回歸的出現,使用該檢驗方法的一個前提是要求各指標時間序列具有平穩性。檢驗最優滯后期是根據AIC和SC最小原則選取。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
在滯后期為1時,在10%顯著水平上,LnWage是LnRCA的原因,說明制造業成本降低帶來的價格優勢中國制造業獲得貿易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但貿易競爭優勢的增強反過來并沒有明顯影響國內制造業勞動成本的變動。
在滯后期為2時,在10%顯著水平上,LnLkIBS是LnRCA的原因,說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中間投入對中國制造業獲得貿易競爭優勢的起了明顯的正面促動作用,知識密集服務業對制造業嵌入越深,越能帶動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的形成與維持。說明中間制造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逆服務化”現象,與知識密集服務業的關聯不穩定。
三、對策建議
從整體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對中國整體制造業貿易競爭優勢有明顯的促進效應。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依賴性不大,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逆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趨勢,這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大力支持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提高對它的重視程度,這一點“十二五”規劃便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鼓勵其進行制造業外包,從而通過促進效應來促進制造業技術與創新水平提高。具體可以通過積極支持制造業的研發創新活動來達到這一目的。
通過提供一些優惠政策,比如減稅、放松融資等,來為制造業提供一個便于創新的社會環境;加大對研發的資金及人才投入,促使企業能夠更好的進行創新活動,加強對創新創業事業的支持力度;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善知識產權的立法,嚴格執法,從而減少企業進行創新的后顧之憂。
三、加強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包括學校的教育也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我國創新事業的發展提供有生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亞軍 干春暉 鄭若谷,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內生與關聯效應——基于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技術的實證研究[J]. 產業經濟研究,2014(6):81-90
[2] 胡曉鵬 李慶科,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共生關系研究——對蘇、浙、滬投入產出表的動態比較[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33-46
[3] 顧國達 周蕾,全球價值鏈角度下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研究——基于投入產出方法[J].國際貿易問題,2010(5):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