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金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一個美好的合作倡議,即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借用了古代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情節,高舉中國歷來一貫秉承的和平發展旗幟,旨在積極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進而打造經濟、政治、文化共生互融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如此美好的合作倡議,對于中國及相關國家和地區極具吸引力。但一開始確有很多人不是很看好它的前景。“一帶一路”是一項極其龐大的工程,覆蓋沿線六七十個國家,穿越諸多文明,地緣效益的差異、政治背景的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等等,都會制約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更有甚者叫囂這只是一個類似于柏拉圖式的幻想。
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政府的支持鼓勵之下,在企業主體的積極響應之下,我們在逐步兌現這個美好倡議,并勾畫出了一片現實的美好藍圖。
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到了71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4403.2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長13.4%,高于我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其中,出口7742.6億美元,同比增長8.5%,占我國總出口額的34.1%。進口666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占我國總進口額的39.0%。
論經濟總量和發展空間,毋庸置疑,“一帶一路”經濟帶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且仍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考慮到,全球貿易環境的復雜多變,我國預先布局好“一帶一路”這一戰略縱深,亦有先見之明。
果不其然,2018年7月6日,美國政府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正式鳴響了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槍。作為反擊,我國也于同日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
2017年,中美貿易總額5837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長12.3%,高于我國整體外貿增速4.8個百分點,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6%。其中,出口42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占我們總出口額的18.9%。進口1539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占我國總進口額的9.0%。
相比之下,美國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對象國,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一帶一路”沿線的71個國家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對象區域,論體量要遠超美國,而且,仍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空間。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之下,發展好之前已提前布局的“一帶一路”經濟走廊,使“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更扎實、更高效,以應對貿易戰帶來的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
“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雖然總體向好,但是,仍存在諸多問題。我們需要有的放矢的逐一擊破,從“一帶一路”的戰略真正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沿線對象國復雜性的問題
沿線國家的國民對于“一帶一路”全面含義的認識仍不充分,導致被誤認為是中國為了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傾銷方案,并擔心對于工程投資未來的償還能力,甚至擔心未來會被中國以巨額債務相要挾。對此,我們仍需加強宣傳力度,也可以借力文化交流等形式,建立互信基礎,使中國投資建設的項目及中國的產品,更快被對方接受,并盡早產生經濟效益。
政治穩定因素也是一個障礙,“一帶一路”沿線的部分國家民主體制比較薄弱,有些甚至仍處于“專制”狀態,且腐敗現象較嚴重。那些國家的領導人希望借國外的工程項目投資,來達成他們的尋租欲望,并可作為未來的政治籌碼。正因如此,我國也可借機迅速深入,但也要防備好他們未來可能出現的“耍無賴”行為。也可以將一些大的項目分解成若干個小項目,逐步推進,走扎實了,免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國項目發起人對于當地法律、市場環境,缺乏足夠的調研及了解。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預案,必要時引入一些熟悉當地法律、經濟環境的人員到項目組中來。畢竟是外來的和尚,還是要做好入鄉隨俗的準備,以免出現一些法律糾紛或勞工、權益等層面的糾紛。
“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民族眾多、文化差異大、宗教信仰不一,鄰國之間時有政治沖突、文化沖突、軍事沖突。為避免陷入亂局,我國要謹慎分解并布局,以免陷入無意義的纏斗中。
(二)我國內部協調的問題
我國投資主體內部缺乏長期有效的協調機制。有些省份舉著“一帶一路”的旗號,為了借機爭取政策、資金、資源,紛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招商投資辦公室,導致功能趨同、投資重復、放權讓利,產生嚴重的內耗。國家層面、相關部委需加大統籌、引導、協調的力度,中央政府在把權力下放給地方政府的同時,需完善統籌、協調渠道和機制。既要充分激發地方政府的經濟活力,又要避免地方政府間的內部競爭。
缺乏內部評價系統。對項目的優劣,在國家層面需要有統一的甄別、篩選機制。對于成熟的方案需放松政策束縛,對于不成熟的方案需收緊政策窗口。使最好的政策肥料施在最好的項目苗子上,使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達到最高。
內部協調的問題,也出現在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之間。由于利益出發點的不盡相同,往往存在著各種矛盾。這時,需要有一個專門的常設機構,來協調各利益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使各方利益能協調起來,促使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
(三)外部大國掣肘的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很多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區域戰略位置也比較突出,歷來都是列強爭奪的要地。區域外的大國,如美國、歐盟、日本等,都垂涎欲滴、虎視眈眈,都想來分一杯羹,生怕被中國給搶占了先機。
區域內的有些國家,很多是投機倒把之輩。借各大強國之間的競爭,多想乘機哄抬談判籌碼,多想訛中國一筆。
對于“一帶一路”的對象國,中國可以效仿美國的慣用政策,一手拿根胡蘿卜,一手拿根大棒,恩威并施。既要讓他們嘗到“一帶一路”開放政策的甜頭,又要敬畏甚至尊重中國應得的那杯羹。對于那些想從外部掣肘的列強,我們要不卑不亢,堅持自己的方針、政策不動搖。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打響,中美貿易的份額勢必會受影響。隨即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也許也會被無端挑起。日本也許也會乘機聯盟歐美圍剿中國。好在早些年前,我們已經布局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樹立多贏的鮮明旗幟,優化戰略布局,開展更積極的經濟外交。開展更積極的經濟外交,首先要懂得舍小利取大義,不能只盯著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要放眼長遠;要學會換位思考,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切實關心對象國的核心利益,求同存異。
“一帶一路”戰略是應對貿易戰的有效出路。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規劃好、布局好、踐行好,相信這條路能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