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爭
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正確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形成管理閉環,在事前做好預測和計劃,事中做好控制的基礎上,更要加強事后的總結和分析,特別是要加強事后財務分析工作,以便進一步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及其原因,查漏補缺,不斷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筆者結合多年的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工作經驗,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做好企業財務分析的前提條件
(一)加強和高級管理層溝通,了解高級管理層的需求。
要做好企業財務分析,必須加強和高級管理層的溝通,介紹財務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高級管理層對財務分析的高度重視,并能將分析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進行整個落實。了解高級管理層的需求,這樣一方面能引起管理層對于財務分析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能促進高級管理層積極配合做好此項工作。根據管理的需求,確定分析的側重點,提高分析結果的有用性,及時透過分析,支持業務決策,幫組管理層解決問題,當好決策參謀和助手。
(二)充分了解行業和企業經營的特點,深入了解企業業務經營活動和商業模式。
要做好企業經營分析,必須了解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充分了解行業和企業經營的特點,深入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商業模式。首先要全面了解企業的文化、愿景、使命和戰略,深刻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其次要多和業務部門溝通,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和風險因素。只有深刻認識了企業經營的背景,才能通過財務分析指標的變化,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行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支持。
(三)掌握企業財務分析的技術方法
要做好企業經營分析,必須掌握企業經營分析的方法。企業經營分析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實務中一般結合使用。定性分析主要是對采購、生產、研發、物流、銷售、財務等職能進行分析,主要方法包括情景分析、因果分析等。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價值鏈分析、比率分析、邊際分析、本量利分析、差異風險、回歸分析、敏感分析等。主要有從因果關系來說,主要有財務分析和業務分析。
(四)加強管理基礎工作,收集整理相關分析資料
有效的決策的前提條件是充分有效的信息,只有信息真實、準確、完整,通過財務分析,才能得出有用的信息。要做好企業財務分析,必須加強管理基礎工作,并收集整理好相關分析資料,包括財務資料和業務資料。對資料的要求:一是保證數據資料的真實性,不能是虛假的數據或者有錯誤的數據資料,不真實的數據會產生錯誤的分析結果。二是要保障數據資料的完整,不能有重大遺漏,否則得出的結論可能是錯誤或者片面的,影響分析結果的有效性;三是數據資料的相關性,收集的數據要和分析的目標相關;四是數據資料的準確性,數據不準確財務分析得出的結論也是錯誤的。
二、企業財務分析對象和內容
企業財務分析主要對企業財務報表及附注、企業經營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分析。實務中主要是通過對企業財務報告及附注進行分析,發現業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管理建議。財務分析是財務報表及相關項目進行變動分析,業務分析則是對財務分析的結果尋找業務經營的原因,財務是經營結果,業務是形成財務結果原因。
(一)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主要是財務報表及附注為對象,對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成本費用、收入、現金流程進行分析,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進行全面評價。一是財務報表分析,主要編制百分比財務報表,進行縱向和橫向分析;百分比資產負債表一般是將資產負債表各項目除以資產總額,了解企業的資本結構和資產的構成;百分比利潤表一般是利潤表各項目除以營業收入總額,可以了解成本費用的變動趨勢。二是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主要包括毛利率、凈利率、人均利潤等指標,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三是償債能力分析,主要指標是企業負債率、流動比率、營運資本等,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經營風險;三是營運能力分析,主要指標是應付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賬款周轉率、資產周轉率等指標,進一步確定企業的經營周期和現金周期,評價企業的經營效率,周轉率越高,經營的效率越高;四是現金流分析主要是對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進行分析。將現金流的分析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分析結合起來,進一步評價企業的收入質量、銷售回款情況、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
(二)業務分析
業務分析主要對企業采購、生產、存貨、研發、銷售、售后、物流等業務活動開展情況和績效進行分析。采購業務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公司供應商管理水平、采購預算完成率及采購商品的質量和效率情況進行分析。編制企業十大供應商明細表,根據采購比例確定生產業務分析主要是對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生產量、廢品率和生產安全管理等情況進行分析。銷售業務分析主要對產品收入的構成(包括地區分布和業務分布)及毛利率、收入質量、銷售的渠道及渠道的庫存情況進行分析。研發業務分析主要對項目的立項、研發的方向、研發的投入和產出情況進行分析。存貨分析主要對存貨的構成、貨齡及周轉情況進行分析。
(三)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是在對企業財務分析和業務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和業務經營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一是是以行業平均值為標準,對企業的相關財務指標及業務情況進行分析,判斷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以及企業經營的穩健性、效益性、效率性和成長性進行評價;二是以行業標桿企業為標準,對企業的財務指標及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差距,提出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或者經營效率的建議;三是財務部門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的方式,定期會同采購、生產、研發、銷售、物流等相關部門,研究財務分析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經相關機構審批后落實執行。
三、企業財務分析的結果報告: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的撰寫和使用
(一)撰寫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的要求
一是文字表述要簡明扼要,準確無誤,客觀公正,易于理解,將專業的問題用清晰、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便于非專業人員閱讀,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二是企業財務分析要重點突出,緊密圍繞公司的核心業務,以業務為背景,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揭示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三是財務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相關財務指標變動的原因;四是財務分析報告要有建設性,要緊緊圍繞公司的核心業務流程,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會同相關業務部門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五是財務分析報告的意見建議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于貫徹執行,盡量不要使用一些模糊性、原則性的表述;六是財務分析的報告的編寫要按照重要性原則,對于重點問題要進行詳細的分析,對于次要問題可以進行簡要分析,重要性的判斷要按照管理層及報告的相關使用需求確定。
(二)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的使用
分析不是目的,經營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為經營決策服務,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效果。要使經營分析報告發揮價值,必須建立企業經營分析報告的使用機制。一是建立企業經營分析報告的匯報機制。企業要建立相關制度和流程,明確企業經營分析報告的審核和分發路徑,一般要將經過審核的報告呈報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審閱。二是要抓好企業經營分析報告建議整改落實。對于經營分析報告中的問題,高級管理層要高度重視,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期限,保證意見和建議的有效執行。只有解決了經營管理中問題,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才能發揮經營分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尹恩鳳.淺析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會計師,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