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各種智能手機智能電腦的不斷地更新換代。尤其是隨著無線互聯網的學校內的覆蓋,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我們隨處可見學生們人手一個智能手機在進行著交流。所以,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更加新興的學習方法也就應運而生了。我們基于移動在線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結合在當前高校中高校學生的學習空間進行分析。高校思政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迎來了慕課背景下提升自身教學實效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慕課的沖擊,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拓展教育路徑,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慕課時代 思政課 模式探究
慕課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的簡稱。是在21世紀新興的一中大型網絡在線課程,最為一中新興的大型網絡在線教育課程,MOOC以其優質資源教育共享的獨特優點深受廣大高校以及受教育者的歡迎。高校大學里的教育模式也由此進入了慕課時代,慕課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優質網絡課程的共享,人們可可以通過注冊自己的賬號密碼實現在線聽課的夢想。這種優質的網絡課程教育目前在我國廣泛流傳,2014 年,“慕課”在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領域迅速興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把本科必修的四門思政課程發布于“學堂在線”慕課平臺,向全社會開放,實現了思政教學的移動終端化。
一、基于MOOC 環境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1、移動工具的選擇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研究首先是要對移動端的工具進行選擇,移動端工具選擇具有多樣性,我們目前選擇最多的是應用微信的移動社交平臺。在現階段,微信的使用已經非常普及,是目前最流行的移動社交工具。而且微信移動社交平臺尤其受到當代大學生的歡迎與喜愛,2015 年底,西南石油大學已成功搭建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并于2016年2 月正式運行。現在西南石油大學已經目前在移動社交平臺上的播放課程已經有數百種,而且受到非常好的效果。
2、課程的實踐教學
基于MOOC開放式的教學起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由兩種的,其一:是可以通過學生們自行安裝網絡手機客戶端,進行賬號密碼等相關設置隨時登陸進行學習;其二:學生們通過掃描課程自動生成的二維碼直接掃描通過頁面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學生們進行學習的課件也是由我們經過層層篩選獲得的,是劃分過重難點后的,基本上單個的知識點都是老師通過微視頻不斷地剪輯進行設計完成的,能直接解答學生對于疑點的解析。課件制作完畢,即通過超星網絡教學平臺按照課程教學日歷和教學進度設置發放。在上課期間老師的講課形式與傳統的課堂授課形式也不一樣采取“MOOC+ 翻轉課堂”的方式完成。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指改變傳統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模式進行翻轉,要求學生自主表達意見,不同學習意見小組進行辯論已獲得最終的結果。
二、“慕課”背景下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載體建設的挑戰
1、“慕課”自身的內在缺陷帶來的挑戰
MOOC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在其發展推廣的過程中也受到一定一定的阻礙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在慕課背景下搞笑的馬克思主義建設同樣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我們首先從麥克斯注意課堂進展情況進行分析,慕課背景下,高校馬克思主義課堂同學的參與度有顯著的下降,就是說有同學通過網絡化公開化的課堂可以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但是多數同學是不能夠按照課堂要求來完成作業的課程完成率低。還存在一部分同學對于MOOC新模式的教學模式只是好奇心的趨勢,僅僅憑著自己的一時興起來參與到學習中去,對于聽課質量以及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往往都不在乎。MOOC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采取網絡式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面授課程還算是存在很大區別的,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質量都不能保證,這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載體的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慕課”較難引起與學習者的情感共鳴。
2、“慕課”課程內容帶來的沖擊
客觀地說,“慕課”作為一種載體,本身并不具有階級性。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服務于物質資料的所有者。“慕課”平臺上的人文課程數量多、信息量大、涉及面寬、影響范圍廣,涵蓋了西方政治、歷史、倫理、信仰、宗教等多方面的內容,傳播西方價值體系,宣揚西方的政治意識形態和西方教育理念及歷史文化傳統。其中,部分內容與我國主流價值觀不一致,甚至存在歪曲和丑化我國形象的問題。
三、“慕課”背景下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載體建設的對策思考
1、“慕課”要求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載體建設具有新思路
MOOC是再21世紀新興的鄂一中開放式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模式,作為信貸信息技術發展的技術產物,他的整體推廣就具有科學新,尤其是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前段,大學里更多推廣的是優質教育。大學作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陣地,更是具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思想正確傳達給同學們的任務。而在慕課的時代背景下更是我眾多高校大學建設馬克思社會注意理論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平臺,勇士也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載體的建設提供了更具有創新性的思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的傳統方式僅僅是依賴于相關管理載體以及老師在課堂上的傳授即后來的課堂載體。在慕課的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建設出現了更好更有優勢的平臺。會從另一個角度講在慕課的時代背景下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建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快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載體建設的信息化,充分利用“慕課”載體的優勢,開發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系統的相關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大眾哲學》《中國傳統文化》等,使其成為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2、“慕課”時代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MOOC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的產生對于廣大高校來說是一項拓展教育教學空間,豐富教學資源的新模式,尤其是對于大學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建設來說更是加快了建設速度。MOOC利用網絡話開放性的特點,集中各種優質資源,整合學生集中起來共同學習以應對西方反馬克思主義、非馬克思主義的滲透。加快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而推進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保衛國家政治安全這一根本的根本,開發好、利用好“慕課”這個輻射范圍廣闊、規模大、學習便捷的載體是其有效途徑。
3、“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產生
在慕課的時代背景下應運產生一系列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中應用最多的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模型。MOOC本身就是一種大型公開是網絡教育,其依托的主要載體是信息技術。慕課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政課堂正是利用了這種網絡教育的優勢,將線上的輿論引導與線下的市政教學工作相結合。總體來說是整顆的學習是缺乏一定得趣味性的,這種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將傳統的思政課堂通信息技術相結合,增強思政教學的吸引力。思政課的開展在高校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它能夠幫助現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在目前很多大學里,是整顆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形式都在改變,其改革的根本目標是要結合學科本身內涵和網絡資源共享這兩大特點,真正實現傳統課堂教學與互聯網網絡教學相結合,達到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線上線下有機結合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并不是簡單的課程研討和內容疊加,而是將兩種教學方式結合。以此實現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開展小班化的學生研討,達到“傳馬克思主義真諦、解理論現實之惑”的教學目的。
4、教學觀念更新
MOOC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于高校中老師和學生在教學觀念上的更新,中國現在處于經濟以及信息技術都快速發展的階段。現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以及思想認識水平上都與過去幾年學生的發展程度不一樣。就總體學生的發展情況來看,現階段學生他們集中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強以及探索的求知欲強,個性張揚,彰顯獨立。而且最關鍵的是現在信息技術的逐漸發展強大,對于學生們來說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很高,所以,教學觀念的更新也是慕課時代背景下的又一新的要求。
結束語
大學思政課的教育教學一直以來都備受廣大高校的關注,但是因大學思政課本身的課程特點,在學習當中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上課的過程當中往往不能有效的投入到課堂中,尤其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建設來說更是久久以來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慕課的時代背景下,各項技術綜合運用為思政課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需要在摸索中前行。只有科學合理地利用慕課資源,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在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牛志良.加強高等院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數字化”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7):225-226.
[2] 葉明. 高等院校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管理系統研究與設計[D]. 四川: 四川師范大學,2013
[3] 高地.MOOC熱的冷思考—國際上對課程教學六大問題的深思[J].遠程教育雜志,2014
[4] 詹澤慧,李曉華.混合學習:定義、策略、現狀與發展趨勢———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對話[J]. 中國電化教育,2009
[5] 王彥威. 慕課模式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J]. 思想理論教育,2015( 12) : 107
[6] 郭蕓,白琳.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慕課對教學模式改革的啟示[J]. 現代教育科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