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交流的深度不斷加深、涵蓋的廣度不斷拓寬,相互激蕩、相互影響。中國所擁有的的深厚傳統文化與呈現出泛娛樂化的當代文化對于紀錄片的創作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正是在中西文化與古今文化的碰撞、革新中,深深影響著我國紀錄片的創作,我國紀錄片開始顯現出極為廣闊的前景。本文將以央視在2016年末播出的《自然的力量》這部紀錄片為例從結構方式、交互方式分析娛樂化對中國紀錄片的影響。
關鍵詞:娛樂化 紀錄片 網絡直播
一、碎片化對紀錄片整體性的消解
碎片化是娛樂化的一種表現,更是后現代主義的主要表征之一。美學范疇的碎片化與傳統的整體化相比,呈現出差異性、顛覆性、去中心化等特征,更為受到現代人的接受。而人們的時間也呈現出與之前所不同的碎片化。隨著現代產業革命的發展,生產力獲得了極大地解放,便攜設備的不斷涌現與更新,人們用于非工作的自由支配時間不斷增加。但畢竟人的這部分時間是有限的,全國人民自由支配總時呈現出一個相對固定的總量。現代的電影電視業、出版業等依靠吸引力來獲得收益的“眼球經濟”以及游戲產業等娛樂產業和娛樂活動,對人們這部分時間的爭搶成為必然。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促使人們不斷分割時間,自由時間被工作、通勤等活動分割更是呈現出一定的碎片化,而各種娛樂產業對人們自由時間的爭搶更加劇了這種碎片化。零散化的自由時間成為各個行業爭搶的稀缺資源。紀錄片作為電影電視業的一部分,既需要與電視劇、故事片等同屬電影電視的其他形式來爭搶觀眾,還要與人們的其他行為方式來爭搶關注。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的泛娛樂化成為的一種趨勢,新媒體、游戲憑借對人們碎片化時間的適應性和吸引力在娛樂化上占據優勢地位,而紀錄片本身所具有的的真實屬性和思想性天然地與娛樂化存在著矛盾的地方。
為了能在娛樂化的今天能夠占有一席之地或者有所發展,紀錄片創作上開始迎合人們審美上的碎片化以及自由時間的碎片化形勢,用零散化、碎片化消解原本的整體性。這種碎片化被稱為串珠式結構,即在同一主題下的若干故事,以高密度、串聯遞進的方式組合,在剪輯上盡量減少長鏡頭的使用,多以時長較短的鏡頭快節奏的組接。像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自然的力量》也是采用這種串珠式的碎片化形式來創作的。這部紀錄片分為《縱橫》《山峙》《水流》《風起》《共生》《追尋》六集,每一集的所有故事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例如在《風起》這一集中,圍繞著風一共講了六個地方的十幾種動植物,在講攀枝花蘇鐵樹借風傳粉的故事中穿插螞蟻放牧灰蝶幼蟲的故事,新疆講雕的時候穿插著跳鼠與大耳朵刺猬。在短短的四十多分鐘之內講了十幾種動植物,每種動植物講的時間很短,而這其中的鏡頭都相對較短,大部分在4-6秒鐘。這樣就不會出現一元結構的敘事主體,多元化的表達能夠不斷滿足觀眾的新鮮感。而且,每個小故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都在圍繞著主題展開,即使觀眾可以隨時切入觀看,而不至于接續不上。這種處理方式迎合了觀眾對于新鮮感的追求,也符合現代人零碎時間的觀看習慣。
二、交互方式對紀錄片傳播方式的變革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的交互形式與手段不斷革新,呈現出即時性、便捷化等特點。隨著互聯網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入,圍繞著互聯網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播放手段和觀影方式。
2016年網絡直播快速發展成為一個產業,也逐步成為一種娛樂化的表現形式。CCTV9紀錄片頻道也搭上了2016年網絡直播的末班車,在12月31號8點《自然的力量》在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進行網絡直播,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的一大特點就是彈幕,也稱飛字,就是評論即時在屏幕上飄過。直播加上彈幕,實現了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觀眾與直播者、觀眾與觀眾的實時交互,在同一屏幕上實現了多重娛樂化的整合。觀眾可以在觀看過程中自由選擇關注的側重點,在選擇觀看視頻和選擇進行實時交互可以隨時切換。內容上娛樂化的紀錄片很難保證其本質上的真實屬性,但是通過這種即時交互式的娛樂化外包裝,使得紀錄片能夠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自然的力量》在嗶哩嗶哩上的直播收看量正說明了這一點。據筆者統計,前兩天直播的時候直播過程中的收看量能達到15萬人左右,第二天以后,收看量穩定在10萬人。這對于電視直播來說可能并不算高,但這對于一個目標群體數量有限的視頻網站來說,這個量已經非常高了。
在直播《自然的力量》之前,三位主創在央視的新媒體演播室先談論創作過程中的一些事,然后播放正片,在播放正片的時候畫面切換到央視的新媒體演播室。在這所有過程中,主播能夠隨時抓取觀眾的評論進行實時的解釋說明,回應了觀眾隨時的評論。諸如文本在紀錄片創作中的作用這些專業性問題,還有斑海豹身上的斑是不是曬傷的這種娛樂話題。盡管觀眾所發的評論有大量的垃圾信息,但是仍然有許多信息帶有專業性提問或者是對于保護自然的倡議或者是幽默的解讀,對其他觀眾產生影響。良性交互加上視頻內容本身都能形成一種吸引力,能夠形成一種收視粘性,這在先前《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嗶哩嗶哩上形成的觀看熱潮已經驗證了。或許這也是央視九在嗶哩嗶哩上試水的原因所在,而共青團中央也在2017開年第二天也宣布入駐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新的網絡手段帶給紀錄片新的機遇與挑戰。而中國的紀錄片人不斷學習西方紀錄片創作方面的經驗,在保持記錄片的真實性的同時探尋著新的表現形式,也在娛樂化的影響下開始探尋屬于自己的道路。
三、總結
自從2010年國家加強對紀錄片的扶持以來,紀錄片展現了蓬勃生機。歷時五年拍攝制作的《自然的力量》受到娛樂化的影響,除了在結構等創作方式的變化,尤其是在播出方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也產生了十分喜人的結果。通過不斷地學習與摸索,在各種文化潮流中不斷堅守與突破,相信隨著觀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紀錄片將迎來新的局面。
作者簡介:孫金鋼(1991—),男,漢族,籍貫:山東萊蕪,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