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的優秀民族精神和優良道德品質為實現青年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從青年發展要大力弘揚精神與道德的力量和作用;青年發展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發展的觀點繼承傳統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來論證。
然后提出青年發展必須要在實踐中建功立業。第一是青年發展和國家有規劃一樣要有計劃和目標;第二要立足本職工作是青年發展的優良傳統和不二法寶;第三要在創新的偉大實踐中發展青年自身。
關鍵詞:新時代 青年發展 傳統 創新
一、傳統的優秀民族精神和優良道德品質為實現青年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青年發展要大力弘揚精神與道德的力量和作用
精神和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夢的實現要有精神和道德的有力支撐。道德自然是任何人類共同生活之地所不可缺少的意識形態范疇。中國優秀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以其對人的價值、地位、幸福觀、生存與發展觀的詮釋和導向,相輔相成于中國的道德觀念。所以在青年踐行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想的過程中,要大力提倡和弘揚偉大的精神: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同時,崇高的事業需要優秀的人才和榜樣的力量。榜樣在道德上、精神層面所做的偉大貢獻,值得青年甘愿去追隨,并踐行于民族復興夢想的偉大實踐中。
(二)青年發展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事業發展源源不斷的思想源泉,汩汩滔滔,經久不息,日新日妍,煥發生機。近代以來,從五四運動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之革命精神,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的家國情懷,無不是源遠流長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青年的優秀精神和道德品質同樣源于國家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要夯實國家傳統文化的根基。以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那么就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是核心價值觀層面,另外一個是思想道德層面。從這兩個層面來打基礎。傳播當代的中國價值觀就要有道路的自信、理論的自信、制度的自信和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她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底蘊歷史底蘊,從而形成了中國國家的形象,也提高了中國國家的話語權,讓我們中國人在世界上有骨氣、有底氣。規律。中華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要強化傳統文化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必須通過整體規劃、深挖內涵和拓寬渠道等方式,突出傳統文化教育的“度”、“魂”和“效”[1]。同時,我們一定要堅決杜絕一手去毀遺,另一只手來仿古,把中華的傳統文化的優良品質消弭后再去補建,這樣的事情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三)以發展的觀點繼承傳統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
從五四運動拯救危難之中的中國,到新時代發展中國的理論和實踐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偉大復興的實現,必須依靠教育,依靠青年。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黨的十八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培養學生具有國家意識,文化自信,要了解國情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要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2]。高校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培育新時代的接班人,具有神圣的共同使命和偉大的歷史責任。作為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高校對于青年人“學知識、長才干、逐夢想”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當代大學生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不足,這些問題呼喚我們關注并加強對大學生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需要從教育的內容、實踐、環境、制度和機制建設等方面來入手,尋找工作的著力點,強化和提升大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效果[3],重在實現傳承。
二、青年發展必須要在實踐中建功立業
人民的夢人民來實現;青年的夢想青年來實現。習總書記指出,青春是用來奮斗的,更是用來回憶的。“偉大的時代為青年建功立業追逐民族復興的夢想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習總書記鼓勵青年要“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
(一)青年發展和國家有規劃一樣要有計劃和目標
國家有兩個100年的宏偉藍圖。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規劃就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一個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規劃者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前進方向,是目標更是為之奮斗的動力和源泉。
構建青年“成才規劃”引導青年自覺成才。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背景下,青年發展意識不斷增強。大力開展青年成才規劃,促進青年成長成才已成為提升各級各部門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課題。青年要以榜樣為動力和標桿,認真規劃,努力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二)立足本職工作是青年發展的優良傳統和不二法寶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青年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到艱苦的基層國家的一線去鍛煉。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創新、創業中來實干興邦,這才是優秀青年奮勇爭先的行動。青春活力展現青春奮斗,青春奮斗書寫青春理想。青年的傳承和創新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是發展進步的理論和實踐源泉。
要求知若渴。習近平在2013年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發表的講話中希望青年要求知若渴。習近平總書記在農村插隊時,利用放羊的時間看書,看新華字典每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七年下來,打了很好的文化基礎。不斷把學習搞好、把身體搞好,這樣才能夠在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西部的青年人,尤其是農村的青年要利用好碎片時間來成才,成就個人夢想。
到基層去,到西部去。當代青年建功立業的舞臺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光明,廣大青年應該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中國的西部尤其需要青年人在那里建功立業,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服務人民奉獻祖國。同祖國一道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歷史目標而努力奮斗。青年人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建功立業,這是習近平給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的回信中對全國青年所提出的殷切希望和歷史的號召。
(三)在創新的偉大實踐中發展自己,為中國復興的偉大夢想助力
民族復興要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并具有創新精神。青年要勇于創新,國家更要用于抓住創新的機會。習近平說,機會留給創新者。縱觀新中國的波瀾壯闊的偉大征程,無不體現了偉大的創新精神。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樣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給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機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給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和機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給了中國人民富起來的機會;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一帶一路宏偉藍圖,給了中國人民發展自我、走向世界,同世界人民民心相通的機會。從五四運動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做主人、富起來、走向世界的由弱到強的偉大歷史飛躍。
三、結語
“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實干才能夢想成真。青年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敢于艱苦奮斗、鍛煉高尚品格[4],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干興邦。歷史上,青年在這一偉大征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并在新的征程中前赴后繼、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夢想成真。
參考文獻:
[1] 張師帥.論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8).
[2] 張寒冰.尋訪歷史遺跡傳承愛國精神[J].上海教育,2018(4).
[3] 張立成,朱萌.大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2018:50-53.
作者簡介:穆學良,男,回族,新疆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團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