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謙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幅提高,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成為目前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下文提出了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措施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社會公眾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人們對良好工作和生活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加快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已然成為目前的重要任務。隨著我國城市綠化面積不斷加大,園林綠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有些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片面地追求綠化范圍大、檔次高,忽略了植被的適用性和日常養護工作,這樣一來不僅會損失大量投資,還將導致前期綠化工作成果付之一炬。對此,下文將詳細闡述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的措施。
一、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的意義
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是城市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相關政府應積極相應黨的號召,切實落實“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給予園林綠化工程相應的經濟支持,從而構建科學、高效、完善、可持續的園林綠化經濟管理體系[1]。也就是說,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可以實現城市園林科學發展,合理配置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資金,是城市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措施
(一)重視園林綠化投資與權益
充足的資金是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城市園林綠化是社會公益性項目建設,所以,城市園林綠化相關管理人員應當高度重視園林綠化投資與權益,從而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順利開展,這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其一,對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投資者,園林綠化管理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投資回報政策,使投資者可以獲取一定的經濟回報,維護投資者權益,進一步激發其投資信息[2]。
其二,在投資者權益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園林綠化管理部門應當重視園林綠化層次提升。園林綠化層次包括三層含義:首先,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必須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從而體現投資與收益的對等性;其次,保障園林綠化投資來源穩定、持續,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推動園林建設持續穩定發展;最后,相關園林綠化管理人員應當充分重視園林綠化建設的持續性、延續性,積極調動綠化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轉變利益驅動的投資出發點,將園林綠化建設真正轉變為綠色、公益、持續性生態工程。
(二)優化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的制度體系
優化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制度體系是保障園林綠化效果的重要措施,這不僅需要城市園林綠化固有的管理制度,還需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制度,如此一來,不僅順應了當前城市化、現代化發展進程,還滿足了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需求,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制度化需要嚴格監管、控制資金投入與使用,從而提高園林綠化經濟管理的有效性,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構建合理、科學的經濟運行管理模式。城市園林綠化的管理部門應當依法治綠,這是園林綠化最公平、最持久、最權威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健康、持續發展。
其二,加強對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工作的監督。相關監管部門和建設部門應當秉承“園林綠化,人人有責”的建設理念,定期監督檢查園林綠化建設進度、質量。
其三,加快城市園林綠化產業發展進程。相關政府監管部門應當以市場管理規范為標準,積極完善相關的園林綠化產業管理制度,嚴格把控園林綠化產業的機構準入環節,加強對新興園林綠化產業機構的監管,從而推動園林綠化健康、快速發展。
其四,嚴格制定、落實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制度。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工作,提高全民城市綠化意識[3]。與此同時,園林綠化工程應當將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個人,一旦因違規建設造成園林綠化工程出現安全質量事故,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并針對問題責任人問責處罰。
盡管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城市綠化條例,但遠不能滿足當前園林綠化需求,對此,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結合實際城市園林綠化進程,科學制定經濟管理制度,真正實現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工作制度化。
(三)農業生產結構與園林綠化相適應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綠化系統把近郊和遠郊都相繼列入了城市綠化的規劃中。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采用生產和綠化相結合的發展措施,并且開展多種經營方式,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綠地發展的基本措施。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和法制建設過程中,當地政府應該研究出解決資金投入、農業稅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有利政策[4]。
(四)構建高水平的綠化管理團隊
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人員是綠化管理工作的直接完成人,所以,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的綠化管理團隊是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不可或缺的,這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完善綠化管理機構,構建高效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團隊,提高對綠化人員的專業管理水平,從而推動城市園林工作順利進行。
(五)嚴格管控園林綠化用地
依據城市設計中存在的強制性內容,將綠線進行專項劃分,用單獨的圖對其進行編制,以此保障城市綠線的法律作用。經過審批的綠線規劃是具有較強法律效益的,相關單位若是深入調整,需要反復審批。當前,拆遷建設對當前城市綠化發展有著較大影響,在必要時刻需要合理運用法律手段,對城市綠化制度進行管理,進而保障綠化用地的水平。
(六)政府管控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是公益性的,園林綠化負責單位不能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應當從人性化需求角度出發,充分協調政府管控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其一,發揮政府管理的主導作用[5]。政府作為城市原理綠化的牽頭者和引導者,應當承擔城市公共產品主要提供者的職責,通過政策制定和落實,吸引園林綠化資金投入,同時,相關部門嚴格管控園林綠化的資金投入、進程、質量等各個環節,從而有效保障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充分實現政府監管、支撐的功能。
其二,發揮市場經濟調配作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經濟管理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撐,還需要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經濟健康發展是園林發展的基礎,只有市場經濟健康運行,才能促進城市園林綠化產業資金流動,一方面吸引投資者投資,加速園林綠化建設進程,另一方面通過投資建設,增加城市園林物種種類,使園林景觀豐富多彩。
(七)維護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公益性
從我國目前城市綠化的現狀上看,大多數城市在園林綠化過程中主要是在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規劃設計以及有關企業運行操作的雙重管理模式的作用下,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不能發揮出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真正的職責所在。因此,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體現出園林經濟管理的責任以及公益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園林綠化不僅可以滿足社會公眾對工作生活環境的要求,還可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此,我國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充分分析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優化經濟管理模式,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政策,平衡園林綠化的投資與收益,嚴格維護園林綠化的公益性,實現政府管控和市場經濟協調發展,從而推動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江濱.對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模式的探討[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7(07):200-201.
[2]繆曉梅.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模式的探討[J].現代園藝,2017(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