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奇
【摘 要】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大量民工進城打工,很大一部分人從事建筑業。建筑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也逐漸成為社會熱點問題,這種行為不僅侵犯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甚至造成農民工討薪走向極端的方式,給社會帶來惡劣影響,有損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行業拖欠農民工的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再從法律的角度出發,提出相關解決對策,以期能夠尋求法律援助,保障農民工群體的切身利益,構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建筑行業;拖欠工資;農民工;法律援助
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成為建筑行業的一大頑疾,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新聞、報道也很多,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據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和仲裁部門消息,每年還有很多農民工因拿不到工資而去投訴。這種拖欠工資現象若不能妥善解決,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因此,應從穩定大局,保障農民工群體的切身利益,解決人民群眾最根本的生活問題開始。
隨著社會的高度重視,拖欠農民工工資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地方政府也下力氣狠抓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和規定,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必須從源頭抓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建立保證農民工按時、足額領取工資的長效機制,更好地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工在為城市出汗出力的同時,享有自己應有的權利。
一、建筑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現狀
(一)主觀惡意
這種情況的發生一般是由于小包工頭私欲心太強。小包工頭從別人手里轉包工程,層層扒皮的模式,小包工頭為了自己多賺點,就少給點工人的觀念。所以,小包工頭借工程虧本為由,不按月支付農民工生活費或克扣生活費,到了年底又千方百計找借口克扣工人工資。各種理由和借口都是為了拖欠不給。說什么工程款沒結清,別人欠的錢還沒要回來,還有的干脆借故工人在某方面耽誤時間導致沒及時完工或造成損失為由扣除工資等。還有極少數的黑心包工頭拿到工程款后逃之夭夭,把工人的血汗錢統統卷走,從而導致工人不能領到或者不能全額領到工資。
(二)客觀無奈
資金不能及時回籠,無力支付工資,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產生,暴露了我國在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房地產領域出現的一些問題。開發商把工程發包給某個資金雄厚的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再轉包給某包工頭,包工頭再雇傭一些農民工進行施工。工程竣工后,導致拖欠民工工資的情況有以下幾種:一是開發商不能按照合同足額支付建筑公司工程款;二是建筑公司不能如期支付建筑隊工程款;三是建筑隊不能全額支付包工頭工程款;四是包工頭無法支付農民工工資[1]。像這種復雜的多層次承包情況下,無論哪一層資金斷裂都可能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發生。從眾多案例發現大多數情況還是因開發商拖欠建筑公司的工程款所致。開發商搞到地皮后,即用土地到銀行做大筆的抵押貸款,一旦樓市蕭條,資金不能及時回籠,開發商資金鏈就出現問題,開發商即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包括工程材料款、銀行利息、各種管理費維護費、員工工資等等,如此,不是開發商不想支付,而是無能力支付。
二、建筑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原因
(一)法律法規不完善
法律層面不完善是導致問題出現的關鍵因素,比如對農民工工資的支付沒有硬性要求,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缺乏強有力的處罰措施,造成勞動監察部門難以把握對具體操作帶來一定的度。還有如仲裁部門,受理勞動爭議,首先了解爭議雙方主體是否成立。如是勞務關系還不能處理的,如:有爭議的是包工頭拖欠工人的工資還是建筑公司拖欠包工頭工程款?先要弄清楚具體狀況,才能做相關處理。否則,只能采取不予受理的方法。急著拿到工資返鄉過年的農民工對這種處理方法很不滿。另外,勞動爭議受理是按注冊地管轄,而流動施工是建筑行業的一個特點。建筑行業常常在某地注冊,施工卻在另外一地。這種情況不管是本地區還是外地的都有。如果爭議都圍繞注冊地,那無形中增加了農民工的申訴困難。比如,注冊公司在北京的,農民工在南京打工拿不到工資,農民工要去北京才能申請勞動仲裁。
(二)缺乏部門聯動合作
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單靠勞動部門的力量明顯太單薄,再加上建筑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較為復雜,設計到的部門較多,更需要多部門聯合行動。如建一棟大廈或開發小區住宅,涉及到開發商能不能如期支付施工單位工程款問題。開發商不是用人單位,工人也不是開發商直接招用的,但他卻是導致拖欠工人工資的根源所在,而勞動監察部門卻無權對開發商進行處理。
(三)部門責任意識不強
勞動執法,社會保障等部門沒有完全履行的職責,加之我國現今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沒有普及建立相應的措施和機構來維護民工的權益(比如設立民工免費法律援助機構)。當民工的權益遭到侵犯的時候,相應的機構遠遠與民工的現實需求相差甚遠。這樣也是造成農民工工資拖欠不能及時解決的原因[2]。且大多數農民工都是外地人,建設單位拖得起時間,但是農民工們吃住都在城市,他們拖不起。
(四)農民工維權意識弱
農民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不少人文化水平低,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農民工求職心切,不知道在受雇用的時候要和老板簽訂書面的合同,因此常常是以口頭的形式和老板約定。一旦發生糾紛,口說無憑,上當的還是農民工,而且在被拖欠工資以后,常常不知道尋找哪個部門進行維權,待索要工資無望后,心理奔潰,容易走上極端。
三、尋求法律援助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如仲裁部門對于處理注冊地管轄的老規矩是否破除?是否按經營地來受理?勞動仲裁出具不予受理決定書,法院對于勞務關系的爭議是否可以直接受理?另外,勞動仲裁部門對于屬于立案范圍的惡意拖欠工資的行為,應及時立案積極采取提前介入舉措,主動到用人單位了解情況,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如果做工作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打破政策規定的程序,及時開庭審理和裁決。對事實清楚還爭議工資支付的,且不及時支付工資并造成勞動者生活困難的,及時采取先予支會的特殊處理方法來裁決。
(二)多部門聯動協作
目前在處理農民工欠薪投訴和惡意討薪事件上,需要公安、法院、工會、國土、工商和負責項目實施部門的聯動配合,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加強職能部門協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要加強勞動執法檢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讓不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和不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得到應有的懲罰。尤其是對故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筑企業,應對其加大行政處罰的力度。另一方面勞動監察部門應經常性的深入到建筑工地了解農民工是否還存在拖欠情況,親自去工地找農民工了解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對于屢教不改者或惡意拖欠行為應加大處罰力度。同時單靠行政手段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在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同時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措,加大各部門協同治理力度,要尋求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徹底解決拖欠農民工這一老大難問題。
(三)完善經濟秩序
建筑老板非故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建議建立政府扶持機制。如對一些小的建筑行業,因為經營存在困難的,給予一定的優惠支持,幫助其盤活資金,從根本上扭轉困境。這樣從源頭上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
(四)加大宣傳教育
增強建筑行業及農民工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識,一方面全社會應加大普法力度,建筑行業和農民工應提高學法的意識。當前,追尋造成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原因,都是建筑行業老板和農民工法律意識淡薄有關,所以要加強普法范圍,加大普法力度,要全民自覺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每個人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和勞動者維權的自覺性。《勞動法》第五十條明確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也就是說,建筑行業也要按月支付農民工工資,不支付就是侵權。身為勞動者的農民工應當及時到有關部門進行投訴或申訴,把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年底一次性結算的方法,本身就是違反了《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農民工應及時舉報和申訴,可以減少損失,降低風險。
(五)建立行業信用體系
通過建立健全行業信用體系,將違規企業向社會公布。地方各級政府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作出相關規定,明確建筑業企業必須按照《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必須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工資支付的標準和時間,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以及違約責任等內容。各建筑單位要嚴格執行《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的規定,按照國家規定的資質等級和標準進行勞務分包,不得將建筑工程分包給不符合資質等級標準的企業和無用工資格的個人、組織及“包工頭”。 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和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的“元旦”和“春節”前,在各自管轄的范圍對建筑企業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開展一次專項執法大檢查,切實抓出成效[3]。對建筑企業惡意欠付農民工工資,造成社會影響的,將實行一票否決制予以清出當地的建筑市場。
(六)成立免費法援機構
各級政府應當加強教育的投入,舉辦各種針對務工的各種就業培訓及法律普及培訓,成立法律援助機構,增強民工的法律素質,提高農民工的維權意識。同時還應當盡可能的收集相關就業及工作信息,以及在就業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應對措施,特別是當工資遭受拖欠時,一定及時找相關工會或勞動部門解決,如不能及時取得應得的工資,應當及時向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四、總結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入了城市,由于各種原因,拖欠農民工工資成了我國社會久治不愈的“社會病”。只有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努力,不斷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完善經濟秩序,多部門聯動協作,加大宣傳教育,建立行業信用體系,成立免費法援機構,才能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張文文.淺談建筑行業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解決的法律對策[J].法制博覽,2015(09).
[2]楊鐵生; 楊浩.試論建筑行業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法律對策[J].法制與社,2008.
[3]李秋雨.建筑行業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J].居舍,2017(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