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自從女權主義從外域傳入中國以來,或者擁護或者撻伐的聲音一直是不絕于耳,雖然現在大家對于這個詞語并不陌生,但是又有多少的了解和關心呢,我們唯有了解其的發展過程,知其具體含義,方能明白其在中國的困境,只有慢慢的抽絲剝繭,我們才能以更加正確的態度來促進平等事業的進程,維護廣大女性的權益,爭取真正的自由和平權。
【關鍵詞】女權主義;發展進程;困境
伴隨著社會水平的整體提高,由集體思維轉向個人思維,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自我的個人訴求。個人的權利,自由也逐步的通過社會變革而進行推進,我們出現了很多的新詞,諸如“彩虹”“公民社會”等,而“女權主義”也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當中。
“女權主義”(Feminism)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意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其要求的是男女不受差別的對待,職場生活不再只為男性開放,而家庭生活也不再是女性的專屬。
我們的女權運動的發展從來不是單獨有女性完全依靠自我而實現的,中國的女性解放運動是由社會運動而不是獨立的女權運動帶來的,女權運動服務了社會解放的需要,西方女權主義運動是自發的以性別覺醒為前提的運動,將矛頭直接指向男性社會,要求賦予相同的權利,而中國的女權運動最開始就是在男性的帶領下,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為實現婦女的解放和擺脫束縛而成的,我們并不將男性當成對立者,相反是女權運動的伙伴。這和我們長久以來的幾千年來的父系社會不無關系,更是女性自身的“三從四德”“男尊女卑”的觀念所導致的,我們一開始的女權運動形態或是就是畸形且晚熟的。
我們來探討一個發生在當代女性身上的現象——咸豬手,指猥褻男子或女子的色狼動作,比如說襲胸、摸臀等。根據研究表明,當發生了類似的事件之后,我們女性選擇立刻發聲而維護自身權利是少之又少,多數選擇沒有發生甚至對自己的內心造成了深刻影響。為什么被侵犯的女性大多數沉默的螺旋中的一份子呢?我們害怕“丟人”,我們害怕自己的名譽受損,我們害怕在“男性世界”里變得不完整,正是因為這樣才會使得發生一個又一個令人痛心的事件。
從小小的“咸豬手”現象為切入點,發現女權運動在我們的當下的社會中依舊存在著種種阻礙和羈絆其發展的因素。
1.質疑聲“女權主義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按照女權運動的發展進程來看,當初的女權運動是為了實現民主的革命和人們的解放而衍生出的一個附加產品,那么21世紀的中國的社會解放的相對完善,女權主義也就不需要再繼續存在了吧。誠然,相較于男尊女卑的時代來看,我們的總體女性觀念有很大的改變,但是我們在一些方面,比如女性職場的性別歧視,婚姻關系中女性的地位,傳統家庭觀念的桎梏等等,所以我們并不是走到了盡頭,相反我們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2.對女權主義的誤解
我們所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女權主義是什么?我們應該要走出家庭,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有自己的政治權利,經濟保障,文化教育等等,我們好像已經實現了平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需求在發生變化,價值觀在變化,女權主義的內核自然而來也發生了變化。
多年以來,中國的女權主義是父系社會下的女權主義,演化的結果就是男性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這是一個有所偏頗的女權主義,我們要的是男女平等而非是男女等同,女權的目標不是為了獲取與男性同樣的權利,而是獲取作為人的女人的權利,這種權利與男性作為人的男人的權利是平等的,男女的權利應該要有符合各自性別的領域特點,女權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兩性的和諧共處的環境,不存在一方對于另一方的誤解或者是壓迫,符合整個人類的社會的共同相處。
3.女權活動的行為體力量薄弱及錯誤行為
對于當前的國內女權主義而言,我們的組織行為體并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機構,能夠叫的上名字的符合時代潮流的機構或者公益組織屈指可數,沒有一個有效的組織行為體怎么能夠深化正確概念的傳播呢。我們的行為體大多數都是自發形成,其實我們應該與有關的政府機構合作,借助于某些可靠的力量,發出屬于女性的嘹亮之聲。
目前雖然有一些女權組織機構,但是某些活動的過于極端化,導致普羅大眾加深了對女權主義的誤解,如近年來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的“占領男廁所”、“免費向農民工提供性服務”、為抗議性騷擾而舉行的行為藝術“我可以騷你不能擾”等活動,這些活動多數以“性”的名義進行的女權活動,往往是博眼球的曇花一現,非但沒有贏得認同,反而加劇了一些男性的訕笑,我們要更多的發掘大眾所能接受的方式。
4.年輕一代缺乏知識背景
生活在思想解放潮流下的我們,雖然已經享受到了基本的男女平等觀念下的種種福利,但是縱觀我們的學習生涯,我們受到的女權教育有多少,女孩生活的環境中總是潛移默化的再給我們灌輸一個概念,女孩是一個附屬品。我們的只是體系中不存在圓滿系統的女性教育,我們雖然有諸如中華女子學院這樣的專業院校,在某些高校中同樣也有所涉及,但是要達到普遍性始終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這樣的教育同樣的缺失在性啟蒙的教育上。在“性”被看作是一個隱晦話題的國度里,當女性的身體權益被侵犯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隱忍,為什么呢?貞操,這兩個字是中國女性骨子里的烙印,當收到傷害時,不僅是心理防線的崩坍,更是對未來另一半幻想的破滅。
5.傳播環境的良莠不齊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媒介平臺,我們的任何信息都可以在上面得到雙向的傳播,但是女權主義在網絡傳播中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宣傳和正名,關于女權主義的報道多是以負面的消息為主,并沒有多少人真正的關心學術的研究,一些公眾號或者微博大V等的不實文章或者不恰當言論往往會使女權主義的發展舉步維艱。女權主義更多的是當成一個噱頭在宣傳,而非一個人們真正關心的議題在討論。
媒體更應該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與責任感,對于有關女權的遣詞造句更加的精細而不帶偏見的進行報道,同時媒介也應該將女性推入公共領域的話語權之中,發揮女性的言論在重大導向上的作用,其實女性可以發出自己聲音的領域絕非僅僅是美妝,個人健康,在涉及教育,慈善方面同樣可以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意見領袖的選擇,要尤為的慎重,應當是理性的代名詞,而非感性的化身。
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我們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更應該為這樣新潮的議題發聲,女權主義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力量存在于廣大的人們女性中,日常生活中當遇到“咸豬手”,職場騷擾同時我們不做沉默的大多數,而是發聲的個體,當遇見“直男癌”對女權主義的謾罵,針鋒相對的辯論也是頗有益處的。我們的平等只能由我們來創造,路還很長,我們要堅實的走好每一步且意志堅定。
【參考文獻】
[1]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25-26.
[2]曾繼輝.不纏足會駁議[G]//中國近代婦女運動歷史資料.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71.
[3]梁啟超.變法通議論女學[G]//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37-44.
[4]江毓真.論婚姻自由的關系[ J].女子世界,1904,(9):15-16.
[5] 何 念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激進女權主義研究 [M].北京 : 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6]徐艷蕊.媒介與性別:女性魅力、男子氣概及媒介性別表達[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7] 洪 睿 旋 . 微 博 環 境 下 女 性 話 語權的現階段提升與再提升困局研究——
以新浪微博為例 [D]. 大連 : 東北財經大學 ,2014.
[8] 楊雨柯 . 激進的女權標簽女權主義如何在媒介平臺被污名化 [J]. 新聞與傳
播研究 ,2014(S1).
[9] 韓少功 . 馬橋詞典 [M]. 上海 :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6.
[10] 崔瀚允.對我國一些民間女權活動的思考[J].神州,2014,(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