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
【摘 要】輿論監督報道是一劑“良藥”,是對某一現象的揭示,也對社會進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輿論監督報道用不好,則會起到反作用。作為專職的新聞媒體人,在寫輿論監督報道時,要秉承客觀、公正,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和看待所發生的人和事,發揮媒體人“船頭瞭望者”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新聞事件;客觀;公正;法治思維;正能量
一、輿論監督報道的重要意義
在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中,輿論監督報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聞媒體是社會的輿論機構,新聞界常常被稱為“輿論界”。在反映輿情、表達民聲和引導輿論方面,新聞媒體自有其獨特的、非其莫屬的功能。
新聞媒體通過報道新聞事實和評論社會現象反映輿情、表達民聲和引導輿論。新聞傳播是時時日日進行、持之以恒的。沒有哪一種機構和哪一個個人,能像新聞媒體那樣專職專業地進行反映輿情、表達民聲和引導輿論。
新聞工作者是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專業人士,在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方面要訓練有素,具備專業品質。
對于報紙來說,早在19世紀40年代末,馬克思就《新萊茵報》被控案曾經說過:“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p>
當時的普魯士政權與人民為敵,在馬克思看來,報刊應當在揭露當權者的過程中充當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幫助主體及時了解各個方面的動向、情況;喉舌,則發主體想要發出和為人所知的聲音。
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劉少奇就向新聞記者們提出了當好耳目、喉舌的要求。他于1948年在《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中說:“你們的筆,是人民的筆,你們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雹诙繐撝鸭鞣揭庖姷闹厝危缓砩鄠鞑h的聲音讓人知道,傳播人民的聲音讓黨了解。將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耳目喉舌與人民的耳目喉舌同時加以強調,是劉少奇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貢獻。
時至今日,對于新聞媒體從業者來說,做好輿論監督報道意義重大。具體如下:
(一)輿論監督報道能夠反映人民的心聲。報道者關注的是人和事,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通過這座“橋”,傾聽人民的心聲,將人民群眾的心聲傳遞出去。
(二)輿論監督報道是對公權力的監督。讓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輿論監督報道者的職責。有了監督,依法辦案、依規辦案、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有了約束,公平正義就有了保障。
(三)輿論監督報道是促進社會進步的“良藥”。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在快速發展中,勢必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例如:區域發展不平衡、貧富間存在差距、新興行業的出現等。作為新聞媒體報道者,輿論監督報道就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揭露問題,促進存在的問題得以解決,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二、輿論監督報道的特殊性
輿論能影響人心向背和聚散。新聞媒體以正確的新聞輿論引導社會公眾輿論,責無旁貸。做好輿論引導,重要的問題是要了解輿情并作出準確研判。
導向正確是輿論引導的前提;引導方式恰當得法,同樣十分重要。
習近平說,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時、度、效”。③要在關注民生的過程中進行輿論引導,在能產生共鳴的問題上進行引導,通過報道鮮活的、具有正能量的事實進行引導,借助有說服力的說理進行引導。
輿論引導不應是生硬的說教,不應是不動腦筋的簡單宣傳灌輸??傊?,輿論引導是打開和感動受眾心靈之術,是值得作為一種傳播藝術來鉆研的。
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是并行不悖的,不是對立的。輿論監督是另一種方式的輿論引導,告訴社會公眾怎樣做是對的、好的;怎樣做是錯的、壞的。輿論監督工作做得好,媒體的口碑就好,在受眾中美譽度和認同度就高,輿論引導的效果就好。
在新聞報道中,做好輿論監督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輿論監督報道要客觀、公正。輿論監督報道切忌以偏概全,偏離公正、公平的立場。媒體工作者是事件的記錄者,不是某一方的代言人,在進行輿論監督報道時要做到客觀,公正,這樣才能發揮輿論監督報道的公信力與影響力。
(二)真實是輿論監督報道的生命。報道新聞就是要報道新近發生的真實事件,在輿論監督報道中各方聲音務求真實,失去了真實就失去了報道的價值,就失去了新聞的屬性。
(三)輿論監督報道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輿論監督報道往往是由某一事件引發關注,而這一事件又涉及多方面原因,要做好報道就要有說服力的說理和依據,而不是生硬的說教。每年中央電視臺如期舉行的“3·15”特別晚會,都把輿論監督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工作推向了高潮。通過監督報道,鮮為人知的內幕被揭露出來,讓更多人能看清事件的本身。
三、新時代善用法治思維做好輿論監督報道
新時代媒體傳播的途徑與方式也在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傳播,讓同一新聞事件能夠多平臺、多形式進行推送,覆蓋面更廣,閱讀群體更大、時效性更強。
要做好輿論監督報道,離不開法治思維,在傳遞報道引導的同時,也是在宣傳法律,讓受眾能夠提高法律意識,讓報道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善用法治思維,對于新聞媒體人來說要具備和學習以下知識,提升專業技能。
(一)不斷學習各項法律、法規。只有學法、懂法,才能宣傳好法律,做法律的宣傳者和守護者。特別是在輿論監督報道中,涉及法律的問題多,涵蓋面廣,如果對法律知識了解不全,作出的報道就會因知識儲備不足而存在瑕疵,嚴重的會對受眾產生誤導,引發錯誤的輿論引導,降低傳播媒體的公信力。
(二)關注法治在法治環境中傳播的新方法。近年來,“互聯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涉及領域較廣較新,法治新聞工作者具備最先接觸新傳播工具的優勢,要充分運用媒體優勢引導法治工作者擁抱互聯網,不斷學習新的傳播方式與方法,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三)輿論監督報道聚焦正能量傳播。新聞輿論引導是符合新聞規律和因勢利導的,旨在將公眾中體現正能量的輿論予以突出并使之產生更大的輿論影響;對包含負能量的輿論進行消解,縮小其不良影響。輿論監督報道要聚焦正能量的傳播,凈化社會風氣,達到監督的目的。
(四)以法律為標準 堅持客觀原則。作為輿論監督報道者,不能把個人恩怨、好惡色彩帶入報道中,不充當個別利益沖突的工具,努力樹立關懷弱勢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權貴的獨立品格;對于輿論監督所涉及的問題,要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信息來源真實可靠,確保報道內容準確無誤。
對有爭議的問題,報道者要全面、辯證地觀察和分析,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堅持以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為標準,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
四、結語
綜上所述,輿論監督報道離不開法治思維,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政方針下,輿論監督報道是一把“利劍”,對執法者是一種考驗。本文著重論述了輿論監督報道的重大意義及如何做好輿論監督報道的注意事項。作為輿論監督報道的新聞從業者,要把握好“時、度、效”,爭做法律的維護者與傳播者,不斷學習,運用法治思維看待法治事件,傳遞法治聲音,促進我們生活的社會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新萊茵報審判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 1956年版,第275頁。
[2]《劉少奇選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4頁。
[3]習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