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衛
隨著國家對體育運動的越來越重視,政府辦體育、社會辦體育的賽事也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檔次也越來越高、參與者更是越來越廣泛。有必要從風險管理學、體育賽事學、體育管理學和體育經濟學等相關知識,對體育賽事的風險及風險管理進行研究分析,提出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積極應對策略。
一、體育賽事管理研究的背景
隨著我國體育運動競賽的不斷發展,在我國舉辦的各類大型賽事越來越多,各種賽事給舉辦地帶來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同時體育賽事的舉辦也面臨著多多少少、大大小小諸多的風險。從最著名的奧運會及其它大型體育比賽在歷史上就曾多次因為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導致比賽不能圓滿完成,甚至發生了嚴重的安全事故,給社會及賽事舉辦地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如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以色列運動員慘遭恐怖分子殺害;在1985年的布魯塞爾,英國足球流氓發生騷亂導致看臺坍塌,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在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奧林匹克體育公園發生爆炸流血事件。還有以自然災害方面的:在1932年意大利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杯足球決賽,看臺上的很多觀眾因天氣炎熱中暑暈倒,決賽雙方在120分鐘內踢成平局,由于天氣炎熱再加上運動員疲憊不堪,加時賽不得不延至次日。北京1990年亞運會開幕式當天上午發生3.8級有感地震;又由于SARS的影響,原定于2003年4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女子冰球世界錦標賽,于3月31日取消,當時參賽的8支球隊中已經有5支抵達北京。同年,因為同一原因中國舉辦的世界杯女子足球比賽,也改在了美國舉行。一年之內,我國失去了兩次舉辦重大國際體育比賽的機會,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前功盡廢,損失慘重。
二、體育賽事的管理研究分析
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對面臨的各種風險的認識、衡量、預測和分析,準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種種不確定性,采取恰當的管理方法,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多的安全保障或使損失降至最低水平的過程。體育賽事的風險指的是體育賽事在籌備和舉辦過程中,賽事主辦方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例如天氣的變化、體育器械損壞、運動員受傷、球迷騷亂事件、火災或其他自然災害等。這些無法預料的因素使得實際情況和賽事舉辦方的期望目標產生了一定的差異,影響賽事的圓滿完成,造成賽事舉辦方的各種損失。
體育賽事的風險管理是指競賽組織者制定并執行風險管理計劃,以便有效控制體育比賽活動,避免發生安全意外事件、傷害或損失的過程。管理要素包括人力、財力、物力、時間、信息等五個因素,管理風險,就是在對上述五個要素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以及上述五個要素給賽事承辦者帶來的風險。體育賽事的風險管理可以從上述5個要素進行分型。
一是人員風險分析:人是任何組織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對人的控制是組織管理過程中一項最為復雜和困難的任務。一項體育賽事的參與人員具體包括:組織者、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賽事管理人員、官員、觀眾、志愿者和中介人員等。人員風險分析可以分為賽事內部管理者風險、賽事外部合作者風險、賽事產品實現者風險和賽事產品消費者風險等。
第二,財務風險分析:賽事財務活動包括籌(融)資活動、資金回收活動。由此,賽事財務風險相應地表現為籌資、資金回收等財務活動的未來實際結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而產生籌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財務風險是指賽會所從事的與貨幣有關的或者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活動中存在風險。總括的說,賽事財務活動包括籌(融)資活動、資金回收活動。由此,賽事財務風險相應地表現為籌資、資金回收等財務活動的未來實際結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而產生籌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在進行外匯資金結算中,受匯率變動的影響,賽會還有可能面臨外匯風險。
第三,場地器材(物)風險分析:場地器材是進行體育賽事不可或缺的硬件條件。通常場地器材風險結果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場地器材自身安全風險;二是場地器材導致他人危險的風險。要有效訪問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翻閱相關資料,實地考察相關的體育場館,采取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方式,對風險做出有效評估。結合風險發生的次數以及相關的記錄,劃分風險發生的概率,可以分成經常發生、一般、很少發生三個級別。按照風險造成損失的程度把風險劃分成高度損失、中度損失、低度損失三個級別。采取多種風險識別的方式對體育場館中的風險進行判定和評估。
第四,時間風險分析:賽事的時間管理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賽事的時機選擇;二是賽事的時間安排。時機選擇正確與否與賽事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關系,合理的時間安排是賽事圓滿成功的重要保證。合理安排這兩項能夠有效規避賽事的時間風險。
第五,信息風險分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信息傳遞缺乏準確性、通常性、安全性導致的風險;另一方面是賽事內外部信息傳遞風險。信息的傳輸與交換在管理的任何時候都十分重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傳輸和交換,任何管理行為都無法有效實施。
三、體育賽事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體育賽事風險管理要素的分析,在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更有效的規避賽事風險。
第一風險識別。識別風險是賽事風險管理的基礎工作,認識到風險的存在能夠迅速采取行動提前化解風險,避免風險擴大化,爾任何重大風險被忽略都有可能導致賽事整個風險管理的失敗。要做到風險識別,必須周密地了解和剖析賽事所處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剖析賽事整個管理和運作過程中所涉及的人員、技術、材料、設備等因素,找出各種風險要素與風險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對賽事的籌辦可能造成的威脅。
第二風險評估。一個體育賽事在舉辦的過程中往往遇到不止一個的風險因素,賽事風險評估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賽事可能遇到的每種風險進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再根據風險對賽事目標的影響程度對賽事風險進行由大到小、由緊迫到輕緩的分級排序的過程。風險評估分為評價每一個風險的特性以及對風險進行排序兩個步驟。
第三確立風險應對策略。根據賽事的風險識別及評估結果,賽事風險管理人員必須以賽事的總體目標為依據,迅速確定并采取合理的風險管理對策,盡可能減少賽事風險的潛在損失和提高組織對賽事風險的控制能力。
第四賽事風險監控。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監視賽事風險的狀況;第二,檢查賽事風險的應對策略是否有效,監控機制是否在運行;第三,不斷識別新的賽事風險,并制定相應的行之有效的對策。賽事的風險監控必須以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策略為依據,完善的風險監控可以提高賽事應對風險的能力以及避免新的風險產生。
風險管理進入體育領域,能有效地指導體育比賽組織水平的進一步發展與提高。體育賽事的風險管理應是建立在“預防勝于治療”及“未雨綢繆”的理念基礎之上的科學管理方法。隨著我國舉辦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的不斷增多,還迫切需要借鑒國外對賽事風險管理研究的新經驗,總結國內賽事風險管理的新進展,從而使理論更好的服務于實踐,指導大型體育賽事管理者正確地識別、評估、防范、規避、分散和補救風險,防患于未然,使體育賽事獲取更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