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冠鋒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我國綜合國力和經濟發展水平大大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國航空業和民航業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民航業發展迅速,但空中的交通流量管制措施和民航業的發展速度不相匹配,航班經常會出現延誤和晚點等現象,空中流量管制不完善。隨著國力的增強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民航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本文從航班延誤出發,針對我國先進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具體措施和方法進行分析,對如何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效率提出了一定建議。
【關鍵詞】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航班延誤是指飛機實際降落時間比預定的降落時間延遲15分鐘或以上的這種情況。在如今的民航業中,航班延誤問題是一種常見現象。全球航班準點率大約為70%左右,無論在哪個國家或者地區,旅客都可能會遇到飛機晚點航班延誤這種狀況。航班延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天氣原因、機械故障、旅客原因等,空中交通流量管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航路上的航班飛機數量達到一定的數量或接近容納上限的時候就要對該空域的流量進行管制從而保證空中安全。交通流量管制要結合具體的航班信息和適時情況來進行,接下來進行具體的空中交通流量管制分析。
一、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綜述
1.具體含義
空中交通流量是指在單位時間內飛過一條航線的航班數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是指為了保證空中的交通安全,航班有序和正常流通,從而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空中區域和空中交通管制服務(ATC),使得航班流量能最大化的流向既定區域,并且保證空中飛行的安全,例如防止飛機撞到障礙物等,為飛機駕駛者和管理者提供及時而有效的航行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最合理的飛行規劃,并且盡可能的減少航班的晚點和延誤。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這一概念具體的提出是在1970年之后,在這一時期世界航空業迅猛發展,原有的航空管制系統已經遠不能滿足當時的實際需求,因此為了緩解航運堵塞現象,當時的航空大國例如美國等發達國家便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發展至今已經成為航空業中必不可少的體系。我國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也在不斷發展,但存在不少問題,與國外相比一是流量數量少,二是管理體系也有落后。
2.類型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根據不同的特點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具體開展管理的時間不同分為先期流量管理(戰略流量管理)、飛行前流量管理(戰術流量管理)和實時流量管理(動態流量管理)三個階段。戰略流量管理是指根據過去發生的交通流量管理實施情況,并結合未來可預測到的信息,例如飛機航班信息、機場位置情況、旅客情況和天氣情況等對未來的流量做出總體的戰略規劃。戰術流量管理是指根據上一步戰略流量管理所提出的計劃和信息來對流量進行調動。動態流量管理是指結合之前做出的規劃和實時信息對流量進行即時調配調度。目前的管理原則是先期流量管理和飛行前流量管理為主要管理手段,而動態流量管理是作為輔助手段來進行。
(2)根據管理地點空間的不同可將流量管理分為區域流量管理、終端區流量管理、機場流量管理。區域流量管理是總體性的,針對范圍較大的區域來進行流量調控,對整個航路中、不同的流量管制區之間、航路之間的連接點等總體流量和多個機場之間的流量進行管理。終端區流量管理主要針對的是機場內區域、航班走廊口、飛機的進離場等方面的交通流量管理。機場流量管理是針對機場場面,結合先進的技術對場面航空器等進行監管,保證機場場面的流量利用效率。
(3)按照管理時間的不同可將管理方法分為長期法、中期法和短期法。長期法要花費大約10-15年的時間,主要是針對機場硬件方面進行擴建和優化;中期法花費時間為一年左右,主要是針對航線進行修改;短期法是針對單或多次航班的飛行計劃等方面進行調整。
二、目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存在的缺陷和優化方式
1.評估方面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系統性和標準性是很強的,并且需要不斷的進行評估來對此工作進行完善和改進,而就我國目前的民航業而言,對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綜合評估制度尚不完善,甚至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的。在這方面國外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例如美國,20世紀七十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航空發達國家提出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概念,緊接著又建立起了完整的評估機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完善。因此,要善于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制定出完整的評估體系,前提條件是要制定并仔細審核航班時刻表,做到準確而合理。還要和多部門多方面進行合作,進一步優化評估方式。
2.管理模式方面
我國的空中交通管理目前存在著效率不高,管理混亂等許多問題,導致了大量的航班延誤等狀況,不僅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長此以往更是會出現很大的安全隱患。雖然航班延誤等問題與天氣原因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管理方面的問題也是起著關鍵作用的。要想做到完善這種情況,就要對目前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模式做出優化。目前,管理中出現的混亂很大一部分是由人為導致的,因此,大力推進自動化管理是一項有效措施,將管理工作由人工變為自動進行,從而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流量的有序輸送。其次,現如今各部門各方面間的管理工作是互不聯系,相互分開的,在這種各自為戰的管理模式中各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溝通,也會導致管理效率的低下。因此,我國應當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綜合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統,最起碼要求是這個系統能涵蓋全國的從北京到各地區再到各省、市、區流量管理部門,并且也要考慮到軍方這一特殊方面,因為很多空域都在軍方的管轄范圍內,在許多情況下會由于軍隊的飛行任務從而暫定某一空域的使用,從而導致飛機航班延誤。
3.技術方面
在空中交通流量管制方面,技術的革新是很重要的。在民航業發展的早期,由于技術水平不足,航空器要進行正確的定位和著陸只能依靠羅盤等較為原始的工具,安全性和準確度都不高,此時的空中交通流量管制概念也不成熟。在無線電技術誕生之后,利用無線電技術進行地面引導,使飛機正常起飛降落,是進行飛行安全保證工作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重要部分。進入信息時代以后,隨著衛星技術、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高精尖技術的快速發展,衛星導航系統成為了新一代導航工具,航空器對于地面引導的需求逐步減低,無線電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通過衛星通訊進行空中交通的引導和管理成為了目前的主要方式。如今,科技的發展水平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航空業也要對通信系統和計算機系統的新技術多加重視,通過更先進的通訊方式對航空流量進行引導,從而減少飛行的沖突,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制的效率。
三、總結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這項工作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一項工作,并且其系統性和復雜性都是相當高的。航班飛行的效率、飛行的安全、流量分布的平衡等都需要通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來進行調節。現如今,我國航空業民航業發展越來越迅速,各個部門各個單位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如果僅僅進行各自的流量管理無法從根源上對交通流量進行優化,在未來,國家應當從總體上制定完善的空中流量管理體系,從而使空中交通流量能做到有序高效。同時還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評估體系,習他人之長,對航線和評估方式等進行優化,從而促進我國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分析與研究[C].飛行安全文選.管專集,2002.
[2]覃睿.國內外空域管理體制比較研究[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4,24(3).
[3]沈敏中南地區協同流量管理系統設計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2,23(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