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
【摘 要】2014年以來,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遵循中鋁公司“點石成金,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理念,在ISO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指引下,根據自身所處行業特點、地域和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建立了以“建設一流的綜合性鋁產業基地”為戰略目標,以“回報股東、成就員工、惠澤客戶、珍愛環境、貢獻社會”為宗旨的履責模型,借“鋁”興平,以“鋁”盡責,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社會責任推進范式。
【關鍵詞】國有企業;社會責任
一、以踐行責任理念帶動地方發展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公司在堅持“發展依靠當地,發展后不忘當地”方針的同時,踐行ISO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遵守全球契約,知遠篤行,行穩步堅。
公司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和經濟運行步入新常態下,企業間的競爭已從過去單純以技術產品的競爭上升到公司社會責任理念以及道德水準的競爭。先進公司的責任理念和行為,已成為企業制勝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
“開發鋁礦資源,福澤當地百姓,帶動地方經濟,建設美麗平果”,這些對“四個一方”責任理念的深刻詮釋,彰顯出了平果鋁人感恩偉人指示,撒播責任大愛的悠遠情懷,讓現代工業文明與革命圣地,壯鄉河谷交相輝映,奏響出一曲“企地和諧、共商共融、共創共建”的責任贊歌。
二、以率先開展社會責任試點打響責任品牌
2012年,廣西分公司率先在中鋁公司內部開展社會責任試點工作。公司高度重視,借力、借道、借智,確立“14431”試點工作主線,即樹立“四個一方”責任理念,構建“理念體系、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形象體系”四個體系,開展“煤電鋁一體化項目、綠色礦山、碳減排交易、精準扶貧”等四大社會責任項目,實現“經濟、環境、社會”三個績效,確立“創建中鋁公司社會責任模范工廠”愿景。
試點期間,公司完成了“四個一方”理念解讀;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和涵蓋七大責任議題的工作團隊,建立了領導重視,部門主抓,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作為上市公司下屬的成員企業,首次編寫社會責任報告。以提升責任能力為目標,編制《社會責任優秀案例集》、《社會責任故事集》,開展社會責任征文,在局域網開辟責任專欄。
三、以抓好生產運營提升社會責任績效
3年來,公司積極應對持續低迷的鋁市場行情,主動適應新常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治國理政新思路,強化基礎管理,推動創新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企業生產經營保持了月月有贏利、月月多創利的良好局面,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績效、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
四、以增進社會責任溝通優化經營環境
公司建立常態化、系統化的社會責任溝通機制,與利益相關方建設命運共同體,注重傾聽不同利益群體訴求,營造和諧、穩定、共融的內外環境。
一是建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機制。及時收集上級部門、公司內部和同行的社會責任相關信息。通過組織編寫社會責任報告,集中梳理企業的社會責任績效,并以報告編制發布為載體與利益相關方開展溝通。從2013年開始,公司堅持每年參加廣西區企業聯合會主辦的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此外,公司還積極參加國內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交流活動,先后組織骨干人員參加社科院舉辦的“分享責任”公益知識培訓,參加北京大學光華學院和《中國青年報》舉辦的社會責任頒獎活動。
二是開展社會責任進校園活動。組織受資助大學生開展暑期回饋社會公益活動;向大學生免費贈送社會責任報告;開展“觀央企--進名校”活動,在宣揚公司形象同時,深化對當代大學生的責任的理解,促進他們的責任良知與實踐行動。
三是定期召開鋁周邊協調會,建立企地聯動協調解決問題機制。3年來,通過該項機制的常態化運行,公司與地方、政府關系始終保持和諧融洽,企地相互理解,頡頏發展。
四是暢通內部溝通渠道。建立多渠道的對話機制,通過召開廠情發布會、職代會、開設總經理信箱和總經理接待日、領導干部下基層聯系點調研指導工作等,與員工群眾架起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的溝通平臺。
五是通過識別責任利益相關方并明確責任范圍,建立雙向的溝通程序與互動機制。既向利益相關方進行信息傳播,又從利益相關方獲得信息反饋。比如,公司強化相關方現場檢修管理,在生產廠區內嚴禁吸煙、檢修作業實行物理隔離等,共同守住安全底線。
五、以開展社會責任項目創造社會價值
公司每年編制企業社會責任計劃,以社會責任項目為依托,實施領導帶項目制,開展社會責任工程,不斷提升履責能力,彰顯責任績效。
(一)綠色礦山工程。
追求可持續發展生態礦山,科學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投資22億元建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通過國家驗收。采礦臨時用地--復墾還地實現良性循環,復墾還地于民實現“采礦無痕”,被譽為企地和諧共識典范,做到企業、政府、群眾三方滿意。
(二)產業轉型升級工程。
改善產品結構,完善鋁產業鏈,積極發展上游(鋁土礦資源保障與開采),做強中游(氧化鋁、電解鋁冶煉),進軍下游(赤泥的綜合利用和鋁深加工)。
(三)天藍地凈水清工程。
公司兌現“還地方綠水青山”承諾,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每年投入巨資治理“三廢”,如對熱電鍋爐進行脫硫脫硝改造、建設大型氣化爐項目、赤泥選鐵以及壓濾項目,廠區大氣實現達標排放,污水做到循環利用。開展現場管理標準化工作,改善現場環境和人居場所,提升員工工作舒適度和安全感。
(四)關心關愛工程。
公司積極為員工謀福利,創造社會價值。建立覆蓋全員的人才培養體系,暢通員工職業通道,在電解產能退出情況下,堅持產能退、員工責任不退,以管理承包、勞務輸出、技術援助等方式多渠道為員工謀出路。實施關心關愛員工三年規劃,把關心愛員工好事做細、做實。
(五)精準扶貧工程。
公司傾力支持地方建設,積極參與地方扶貧工作,協調員工和社會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保證公益活動和項目建設長效化、制度化,做到“扶智”與“創富”相結合。
(六)社會責任能力提升工程。
經過多年的實踐,公司構建了社會責任管理改進的長效機制,形成了“樹理念-建體系-抓項目-建模塊”的工作模式,建立了以社會責任負面清單的責任風險評價機制,3年中沒有發生影響企業發展、損害企業聲譽的公共關系危機事件。
六、堅持社會責任改進邁向責任新征程
社會責任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不斷改進才能持續提升。面對未來挑戰,公司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實現自身發展同時,兼顧企業與地方,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追求企業與社會的共同進步,為企業成長和社會創新克服,創造價值。
(一)做到“三個全面”
一是全面理解。既要讓員工全面理解、認同公司社會責任理念,同時也要通過有效的外部溝通,讓社會各界認可公司為地方、社會發展所做的努力,優化運營環境。
二要全員參與。堅持專業人員獨奏與全體員工參與合奏相結合,充分動員各級人員,從身邊做起,踐行責任理念,付諸責任實踐。
三要全過程管控。通過責任風險定期評估機制,找出各項風險點,形成管理網絡,做好定期防控,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實現“五個融入”
融入企業戰略,融入生產運營、融入日常管理、融入企業黨建、融入地方發展,始終堅持以項目為載體,以兼顧各方利益為目標,謀企業發展最大公倍數。
【參考文獻】
[1]王丹.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實現路徑探析[J].理論月刊,2010,(5).
[2]徐傳諶,劉凌波.我國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研究[J].經濟管理,2010,(10).
[3]陳濤.包容性增長中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實現機制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1,(8).
[4]齊新春.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提升機制研究[J].理論探討,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