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姜文鶴
【摘 要】盈余管理又可稱為利潤管理。在會計學術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為旨在有目的地干預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據盈余管理的定義,盈余管理可以分為兩種: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為了更好的了解盈余管理,本文對盈余管理與盈余操縱、財務報表粉飾、財務欺詐幾個概念進行辨析。
【關鍵詞】真實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概念辨析
一、盈余管理概念
盈余管理又可稱為利潤管理。在會計學術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為旨在有目的地干預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國內外學者早期在研究盈余管理時,并沒有給“盈余管理”下定義,后來逐漸形成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概念。在國外,戴維森在其所著《會計:商業語言》中討論“會計戲法”問題,并給盈余管理下了一個更加具體而狹義的定義為“在公認會計準則限制的范圍內,為了達到所希望的報告盈利水平,所采取的謹慎步驟。Healy和Wahlen認為盈余管理是“管理層為了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營業績為基礎的利益關系人的決策,或者影響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經濟契約后果,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構造交易事項以改變財務報告,隱瞞企業實際的業績”。在國內,陸建橋將盈余管理定義為“企業管理人員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之內,為了實現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做出的會計選擇”。
二、盈余管理分類
根據盈余管理的定義,盈余管理可以分為兩種: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根據盈余管理的定義,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目的都是改變財務報告的結果。
(一)應計盈余管理
目前,對于應計盈余管理的定義,學術界形成了較為統一的觀點,即指企業為達到某些特定目的,在不違背公認會計原則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通過會計方法選擇或會計估計變更,對會計盈余在不同期間的人為規劃與調整,旨在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公司經營業績的理解從而影響其決策行為或者以會計報告數據為基礎的契約后果。
(二)真實盈余管理
Roychowdhury是研究真實盈余管理的代表性文獻之一,作者定義真實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層采取的偏離正常經營活動的行為,目的是使至少部分利益相關者相信公司在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已經實現了財務報告目標”。真實盈余管理主要是在經營活動和融資活動中操控。真實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5種:銷售操控、費用操控、生產操控、銷售資產以及回歸股票。
(三)真實盈余管理與應計盈余管理的關系
應計盈余管理是企業最早使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也是使用最廣泛的盈余管理方式。然而應計盈余管理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進行盈余操縱,為了進一步規避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企業開始轉向真實盈余管理,通過構造真實的交易活動或者控制真實的交易時間進行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實現,不影響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活動,也不會影響現金流,但是應計盈余管理面臨外部審計師和監管部門的壓力。真實盈余管理偏離了最優經營活動,削減研發費用、過量生產以及異常降價促銷等都會實質性地消耗企業的資源,會對未來時期的現金流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損害企業價值。
三、重要概念辨析
為了更好的了解盈余管理,本文對盈余管理與盈余操縱、財務報表粉飾、財務欺詐幾個概念進行辨析。
(一)盈余管理與盈余操縱
盈余操縱也稱作利潤操縱。我國學者張永奎等認為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縱未有本質區別,二者都是“上市公司因特定目的對盈利進行操縱的行為。”賈劍峰等認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選擇會計政策尋求對自己有利的結果叫做盈余管理,而利用違法手段弄虛作假,人為造成利潤增減變動以實現預定目標的行為則稱為利潤操縱。換言之,盈余管理與盈余操縱的區別在于“合法”與“非法”的區別。
(二)盈余管理與財務報表粉飾
財務報表粉飾,按張煉周等的解釋,財務報表粉飾對企業經營管理是一種驅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股價,謀求融資方便和降低融資成本,美化企業形象。它早已壓倒了出于避稅考慮而“虛減利潤和凈資產”的驅動,而代之以“虛奪利潤(抬高收入和壓低費用)”和“虛增凈資產(高估資產和低估負債)”。
盈余管理和財務報表粉飾都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出于避稅考慮而“虛減利潤和凈資產”的盈余管理行為和財務報表粉飾是對立的,出于融資考慮就“虛奪利潤和凈資產”的盈余管理行為和財務報表粉飾卻相當統一。
(三)盈余管理與財務欺詐
財務欺詐(financial fraud),也被稱為財務舞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舞弊的定義是“舞弊是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治理層、員工或者第三方使用欺騙手段獲取不正當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為。”
盈余管理與財務欺詐的主要區別在于:
1.是否合法。財務欺詐是違反了法律以及會計準則,通過各種欺詐手段達到操縱報表數字的做法。盈余管理則是企業靈活運用法規準則所賦予的權利對會計數據實施調整,是合法的。
2.運用的手段不同。盈余管理使用的手段是以合法和不損害公司價值為前題,在一定情況下還會增加企業的價值。財務欺詐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偽造憑證、虛增收入、虛增資產、披露虛假信息等一系卻會直接損害公司價值。
3.導致的后果不同。盈余管理并沒有改變企業總的稅前利潤,只是改變了其在不同的會計時期的分布情況。盈余管理會影響報表使用者得決定或者行為,但它還不足以誤導報表使用者。但是經過財務欺詐粉飾后的報表所反映的是虛假的企業盈余狀況和公司價值。使用者可能被這些信息誤導,做出錯誤決策。
【參考文獻】
[1]劉陽,彭韶兵.IPO、盈余管理與企業生命周期.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