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飛
【摘 要】欽州坭興陶原料采用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紅陶土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泥質純凈細膩,適合刻字和刻畫。在爐溫達到1200攝氏度臨界點時,會形成一種獨特的“窯變”,會呈現出古銅色、深藍色、墨綠色、朱紅色、金黃色等顏色,再經過打磨拋光,成品光潤柔和、古香古色,享有“中國一絕”的美譽。欽州坭興陶與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四川榮昌陶、云南建水陶齊名為中國四大名陶。仿生壺是指將自然界中的事物融入到茶壺的造型創作之中,在造型設計上體現出自然美,從自然界中尋找創作的靈感來進行設計制作的坭興陶茶壺。
【關鍵詞】坭興陶;窯變;仿生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得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茶藝,與此同時,人們對于使用的茶具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于是越來越多的茶藝愛好者把目光投向了坭興陶茶具。坭興陶茶具的造型、內涵也在不斷更新變化之中,于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以自然界中各種物體為創作靈感的坭興陶仿生壺,為傳統的坭興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坭興陶的發展歷程
欽州坭興陶古稱越陶,學名為紫泥陶,起源于隋唐時期,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欽州坭興陶在清朝咸豐年間發展比較繁榮,坭器被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清光緒年間,自欽州設道署后,省內外官員來往無不購置坭器帶出本省,廣泛傳頌興用,因此而得名為“坭興”。坭興陶的鼻祖胡老六用欽江兩岸比較細膩的紫泥來創作吸煙用的小坭器,后潘允興、尤醉芳、鄭金生等四十多家作坊研制出茶壺、小花瓶、文具等,較富有盛名的有“黎家園”、“仁我齋”、“符廣音”店鋪。至清同治年間,欽州已經形成以縣城南魚寮橫街為主的一條坭興街。
根據臺灣印行的《欽縣志》記載:“清光緒二十九年,李象來欽做官,曾由官家開設坭興習藝所,在其產品的底部有‘欽州官窯小方印”。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收藏的晚清、民國時期制作的坭興陶器件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為風格獨特的白泥紋瓶,瓶高29.8厘米,瓶底部落印陽紋“欽州官窯”款。可以從它的胚體和制作工藝來判斷這器件使用的泥極為細膩,燒制完成后都經過磨光,有玉質效果,這是坭興陶區別于其他材質的陶器的主要特征,足以證明坭興陶悠久的歷史和極高的品味。
欽州坭興陶早就已經聞名于世界,1915年曾在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近百年來坭興陶參加國際以及國內展覽會獲得各項大獎共40多項,20多件歷代珍品被我國以及美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日本等國的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為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品。
二、坭興陶中仿生壺的創作元素
坭興陶中仿生壺的設計思維與創作元素主要采用模仿與刻畫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的應用方法。有的仿生壺是以桃樹為創作元素,整個壺身就像一個飽滿的桃子,壺嘴和壺把利用桃枝為設計元素,做成類似與桃枝一樣斑駁又具有藝術風味的物件,壺身再貼一點桃葉的貼花,壺蓋上再鑲一顆小小的桃子;有的仿生壺以荷花為創作元素,壺身就是一片向下耷拉著的荷葉,壺蓋就是一片小小的荷葉,壺蓋的上方還趴著一只小小的青蛙;也有的仿生壺以龍為創作元素,壺蓋上放一個龍爪,壺嘴是一個龍頭,壺把是龍尾,壺身則是整個龍身盤踞著并連接龍頭與龍尾;還有的仿生壺以玉米為設計元素,整個茶壺就是一個玉米,壺嘴是玉米與秸稈連接的地方,壺把是玉米皮;仿生壺的種類太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仿生壺從自然界中吸取靈感與素材作為創作元素,模仿自然界中事物的外在形態,遵循寫實的原則,將作品的特征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坭興陶的作者大都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從小就與大自然保持著親密的聯系,因此他們對自然界中的事物都觀察的極其細致,能夠在坭興陶創作中將自然界的事物呈現出來。
三、坭興陶中仿生壺存在的意義
在坭興陶作品的創作中,加入仿生壺作品,可以讓廣大坭興陶愛好者在日常使用坭興陶作品的同時使用仿生壺,體驗回歸自然的感覺,感受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體驗輕松舒適的愜意生活。仿生壺的使用還能夠滿足人們對自然的追求和向往,將自然界中事物的特征與美感帶給使用者。與此同時,坭興陶作品中仿生壺的存在與應用打破了一直以來坭興陶作品創作元素的單一,讓坭興陶工藝得到了更大的創新和推動,形成了多種創作風格,使得坭興陶的藝術感染力大大增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用具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坭興陶中的仿生壺模仿自然界中事物的特點,為坭興陶用具注入了新的活力,向人們描繪自然界中的美好,滿足人們追求美好事物與精神愉悅的要求,不得不說,坭興陶中仿生壺的存在,為坭興陶行業開拓出了新的天地。
四、總結
坭興陶中的仿生壺為坭興陶的設計與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更多的創作素材,使得坭興陶有了更大的突破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仿生壺、使用仿生壺,也有更多的人因為仿生壺而喜歡坭興陶。現在越來越多坭興陶仿生壺優秀作品問世,使得坭興陶的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大大增加。
【參考文獻】
[1]邱子祥.仿生壺設計在坭興陶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東方藏品,2017(2).
[2]《2016廣西壯族自治區藝術作品展工藝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