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博 劉金東 楊云川 張佳 齊陽坤

在信息化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也得到迅猛的發展,謠言在網絡上的產生和傳播便有了先天的條件。網絡謠言的傳播現象引起了諸多學科領域學者的關注與重視。本研究將哈羅德拉斯韋爾提出的“五W”線性傳播模式這一理論引入對網絡謠言傳播特性的分析,并著力構建網絡謠言治理的新模型。
一、“五W”線性傳播模式的內容
“五W”線性傳播模式由美國社會學、傳播學學者哈羅德拉斯韋爾提出,進本結構如下圖所示:
“Who(誰)”在網絡謠言產生中扮演著初始的角色,謠言的產生均來源于這一角色對的謠言加工與修飾,如罪魁禍首一般。
“Say What(說什么)”即網絡謠言的內容及其所指的具象。網絡謠言往往起源于某一事件,事件信息被拼湊整合起來,于是形成了網絡謠言的具體內容。
“In Which Channel(通過什么渠道)”主要指的是信息傳播的渠道,不僅包括網絡論壇、微博等傳播渠道,還包括以移動手機等終端為代表的衍生渠道,例助微信、QQ等平臺。
“To Whom(對誰)”主要指的是信息接受者,,他們將主觀判斷加入其中并引導信息繼續傳播,而這種方式所得出的結論有很強的主觀性,并不一定正確。
“With What Effects(取得了什么效果)”主要指網絡謠言所產生的影響。改變人們對客觀事件的看法和造成巨大的社會危害,都是網絡謠言的效果。
二、網絡謠言傳播過程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生問題的解決速率大幅上升,基層群眾對自身生活環境有了更高的關注度。下面以2016年8月3日網傳“洛陽發生大爆炸”為例,結合“五W”線性傳播模式對網絡謠言傳播過程進行分析。
1.網絡謠言傳播者
(1)謠言出處難以追溯
“洛陽發生大爆炸”謠言在2016年8月3日前后集中流傳,引起不小轟動。央視記者等官方媒體曾進行相關調查,但始終沒有找出此類謠言產生的源頭。
(2)來源可信度
謠言先后出現的“大爆炸”的字眼,加之在信息的傳播中配以視頻、圖片等內容,使得信息受眾確信無疑。信息受眾隨手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轉發,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
(3)謠言傳播心理
很多網民并沒有對謠言傳播的內容進行核實,僅以噱頭的名義進行轉發,有些信息受眾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還可能出于發泄情緒、盲目跟風或娛樂大眾等心理。這樣的心理對謠言的傳播造成了很大影響。
2.網絡謠言內容
(1)謠言在傳播中有增減
“洛陽發生大爆炸”謠言在2016年8月3日首先出現在“百度貼吧-洛陽吧”、“百度貼吧-寧陽吧”,當此條信息被大量轉發的同時,各種版本層出不窮,謠言內容有增有減,但都是鼓動大家轉發求取關注和閱讀量。
(2)與時事相關
“洛陽大爆炸”謠言經央廣新聞記者證實,謠言內所傳播內容為2015年7月16日山東日照的石大科技公司起火爆炸視頻。諸如此類現象,既往的時事噱頭,能再度引起人們的新鮮感,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誘因。
3.網絡謠言傳播特性
(1)形態多樣,重復力量大
網絡傳播能實現傳播量在極短的時間內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僅以洛陽市公安局新浪微博“平安洛陽”對“洛陽發生大爆炸”的辟謠來看,短時間內閱讀量達15000人次,各級各類媒體平臺交叉進行,重復進行辟謠,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網絡謠言的傳播特性。
(2)匿名性
互聯網的匿名性是網絡謠言傳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網絡世界里的匿名機制使得傳統環境的監督體系無法在虛擬環境中產生作用,從而網絡上的謠言傳播顯然會比傳統環境中的謠言傳播具有了更強的影響力。
(3)謠言與真相并存
實際網絡謠言傳播的同時,真相常伴其中。在“洛陽發生大爆炸”的這一謠言信息中,洛陽市公安局與央廣新聞記者的甄別和調查,確定圖片內容為2015年7月16日山東日照的石大科技公司起火爆炸視頻。最終達到了終結謠言的目的。
4.網絡謠言傳播效果
“洛陽發生大爆炸”信息傳播期間,網民們紛紛建言獻策追查爆炸事故地點,最終確認此信息為網絡謠言。隨即有洛陽市公安局、央視媒體等官方渠道進行辟謠,迅速對這一網絡謠言予以終結。爆發時間短,影響范圍廣,即是網絡謠言通常情況下所產生的傳播效果。
三、構建四因素網絡謠言傳播控制模型
以哈羅德拉斯韋爾的“五W”線性傳播模式為指導,準確把握傳播者、內容、媒介、效果等四方面內容,以傳播者、政府、媒介、網絡領袖四因素設計出網絡謠言產生及傳播的控制模型。
1.加強個體倫理道德信念
互聯網時代,在傳播信息或網上交流時亟需廣大信息受眾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自律。在虛擬網絡的道德準則和網民現實生活中的準則應該要高度一致。借助網絡構建一個有利于大家品德培養的環境,控制網絡謠言的傳播。
2.培育網絡意見領袖
當前,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對網絡意見領袖進行全方位培養已刻不容緩。引導其切實擔負傳遞積極、健康、向上主旋律的重任,應把握時機,將網絡上的意見引導其走到現實中,做好引領示范,充分引領信息受眾群體的思想發展。
3.以高精尖技術屏蔽網絡謠言
加強對網絡謠言的監測與管理,強化對網絡謠言的監控,在第一時間截獲網絡謠言信息,將其控制并消除在萌芽階段。與此同時,還要加強網絡內容過濾技術的開發及應用,及時審查和刪除可能演變為謠言的不良言論。
4.加強和完善網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
建立和完善網絡謠言的法制和監督體系,增強打擊網絡造謠者和傳謠者的力度。同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針對不同類型網絡謠言,識別、傳播方式,防范、堵截、清理的措施等進行總結歸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升網絡謠言治理主體的效能。
【參考文獻】
[1]汪志堅,駱少康.網絡上流傳謠言類型與特性研究[C].2002年網絡與社會研討會論文(臺灣).
[2]陳鵬.針對網絡謠言的政府義務[J].浙江社會科學,2012(2):55.
[3]陳東冬.網絡民主發展進程中的道德困境與倫理秩序重建[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