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煙
【摘 要】運用數字、網絡技術,將傳統博物館的業務工作與計算機網絡上的活動聯合起來,把實體博物館的職能用數字化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上的博物館稱為數字博物館。本文針對數字博物館信息組織問題展開討論,提出知識本體構建想法,供數字博物館探討者研究。
【關鍵詞】數字博物館;知識本體;構建技術
一、前言
現如今,我們處于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利用計算機技術改變著自己原來的工作方式,創建網絡服務平臺,博物館也走上了信息化道路,數字博物館快速發展,為博物館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總括
建立在數字基礎上的博物館稱為數字博物館,它利用網絡技術建立在有關的網絡虛擬空間中。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人們提供信息幫助,為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提升素質提供了一個方便的平臺。文博資源管理是數字博物館建設的重點,又稱文博對象的數字資源管理。數字資源管理有三個特點:
資源共享。能夠讓更多的人欣賞和認識珍貴的文物和藏品是數字化工作的目的。
網絡互動。數字化增加了人們之間的互動,大眾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與不同的人們交流,管理部門也能夠及時了解到公眾的看法,不斷改進。
數據整合。數字博物館把各種不同的資料數據進行分類整合,方便了數據在公眾面前的展示。
三、知識本體的構建
(一)問題由來
數字博物館可以說是一個新生事物,許多人都不太了解,看不到數字博物館的管理水平,產生了一些誤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具體主要體現為如下幾點:
1.數據相關性弱大多數的數據信息僅僅只有自身的外在描述,缺少內外在的相關性。
2.數據太過簡單許多文博對象仍是自身簡單介紹文字、圖片,沒有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深刻表現內容數據。
3.表現方式單一很多內容缺乏豐富的全景式、全息式表現手段,不能適應多維信息的綜合體現。
(二)解決思路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一般的數字博物館僅是圖文結合,缺乏吸引力,而數字博物館打破實體博物館局限性,拓寬了博物館的功能,同滿足了公眾的需求。利用網絡技術將博物館知識的構建知識體系,打造出虛擬博物館。其有如下特點:
參與性通過網絡所有的人們都可參與到數字博物館中,全民共享資源。
自主性公眾可以對展品發表意見,也可以補充內容,還可以組建興趣小組等。
自主的參與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大眾更便捷的欣賞展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大眾的知識經驗和交流,貢獻更多的信息。同時,增加了數字博物館的吸引力,實現以用戶、知識、聯系為手段的網絡資源平臺,加強了用戶與用戶、知識與知識、用戶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實施數據知識庫建設。
(三)知識本體解析
本體被定義為概念模型明確清晰的規范,包括明確性、形式性和共享性三個特點。本體的構成:該領域概念類的層次體系、概念類的屬性及屬性的取值范圍、概念之間其他的語義關系、一定的推理規則等。主要作用:分析了領域的知識構成,避免了重復的領域知識分析,使固定的概念知識共享成為可能。本體框架的構建,包括定義類的屬性、關系和等級體系等,實現了文博領域的業務和邏輯建模,直接決定了實際應用的總體設計。
領域本體可以來描述和表現領域中任何的個體對象、類型、關系、屬性。還可以定義不同的規則和限制,提供約束作用,這就顯示了本體的強大能力。文博領域對本領域特定的方式使得文博領域形成了許多特定的知識概念。文博對象本體的建立,由領域專家帶領,構建了豐富聯系的數據實體。
我國文物藏品豐富多樣,為了管理清晰,可以按照文博領域本體的概念,分成群、集、類、藏品四級進行管理與組織。首先,我們把數字藏品分成各種數字藏品群,在群下,根據復雜度不同,可以分子群和集,再分為類,包括各種數字藏品信息。這種研究思路,應用了本體架構,要求從本體體系的基本認知出發,選擇恰當的頂層本體,進行標準化處理,最后將領域本體轉入頂層本體中。
(四)本體構成框架
本課題中,采用知識本體的定義來組織化文博對象數據庫中的內容。將有關文物、數字藏品的所有信息,按照數字博物館的展示定義和知識本體的規定,形成知識本體數據庫。如陶瓷本體庫,玉器知識本體庫等。系統套輔助工具會將館內珍藏進行數字化。在文博領域知識本體定義的基礎上,將信息資源轉化為具體的文博領域知識本體,實現資源共享。在基礎數據之外,展示領域和對象之間的關系。
四、總結
每件歷史文物都懷有深厚的文化和知識內涵,館藏的所有文物都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通過數字博物館,我們可以瀏覽更多的文物知識,匯聚網民的意見和智慧,認識到和自己興趣相同的朋友。分析和總結大量的文物信息擴大數字圖書館的知識體系是現如今數據博物館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筆者將更加深入研究,從理論和方法上為數字博物館建設中知識本體建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齊越,沈旭昆.《博物館數字資源的管理與展示》.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6.
[2]劉宇松.本體構建方法和開發工具研究[M].現代情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