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
【摘 要】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每一種語言的時候,要想學好就必須了解這門語言所對應的文化內涵,學好日語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掌握日語和日本語言文化之間的聯系。我們漢語是以委婉含蓄著稱,而日語中也存在委婉表達的語言形式,還有產生這種委婉表達形式的背景文化,并且日本人特別喜歡用這種委婉表達來探討問題。所以學好日語,這種委婉表達的語言形式的嫻熟應用特別重要。此文主要講解了委婉表達在日本語言文化中的體現。
【關鍵詞】委婉表達;日本語言文化;彰顯
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語言是特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每一種語言的誕生、演變和傳承都與其民族和所處的國家的風俗人情,地理特征和文化內涵等因素影響的。要想學會并用好一種語言,我們必須要了解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的歷史,風俗文化,才能融會貫通。如果學習新的語言時,沒有對這個民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是不可能學好的。日本人特別有團隊意識和以和為貴的思想主張,所以日本人特別注意和周圍人的人際關系。在語言上他們更是用委婉表達的方式來交流。
一、日本自古推崇“以和為貴”的思想理念
在日本經濟最開始發展的時候,人民群眾的矛盾不斷上升,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問題,他們的先人們感覺到了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在歷史的發展中,日本歷史最主要的變化表現在語言文化上的變化,他們由最起初的簡單直接的說話方式,逐漸的改變自己的方式,使用了一些委婉的表達方法。委婉的表達讓人聽了舒服,有利于人際關系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自古以來就推崇“以和為貴”的思想理念。在一個團隊當中,如果某一個人做了對集體不利的事情時。會遭到團隊中其他人的言語攻擊和排斥,這就造成了日本人對周圍人際關系的重視程度比自己還要重要的情況,現在人們的文化素質越來越高,說話方式更加注意,以和為貴的思想越來越重視[1]。
二、從文化中分析委婉表達的形成原因
俗話說語言形成文化,文化形成思維,思維帶動語言,日語學中鮮明的文化色彩實際上凸顯的是打上文化烙印的表達特征和行為習慣的真實反映。依照現實來看,日語的委婉表達從側面反映出文化的隱晦色彩,這是長期以來日本人民謙卑含蓄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態度所決定的[2]。
(一)謙卑含蓄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認為委婉表達能給人帶來含蓄且留有余地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崇尚“以和為貴”的思想,因此,日本人在交往過程中,會充分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盡量使用對方能夠接受的語言表達,保持一種和諧愉悅的交際氛圍。在人際交往中,日本民眾為了不傷害對方的心理情感,在語言交流中不會使用刺激性的語言,言語中往往會給對方留一個臺階。在整個語言交談中,他們會始終觀察對方的情緒來調整自己說話的方式,委婉地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意愿。日本人從古至今地保留著這種謙卑含蓄的生活方式。我們在與日本人的交往過程中,特別需要重視他人的感受和理解他國的文化。
(二)委婉近義詞的模糊代替
日本人會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語言去試探對方的想法,采用各種間接而并不敏感的表達方式。聽話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斟酌特殊語境下的言外之意。很多日本人都喜歡使用模糊性的語言來表達,雖然這種表達沒有明確的指示,但是日本人之間還是能明白彼此之間的意思的。對于外國人來說就比較難以理解,可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明白對方的意思。日本人為了避免拒絕的尷尬,經常會用“以退為進”的方式間接地表達,或者通過省略的方式來緩解未能說出口的話語。
(三)語言表達時帶有的的隱晦涵義
相比于我們國人而言,許多的日本人在進行說話交流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反而會使用一種模糊不清的態度來進行交流。日語的委婉表達是在人際交流的過程中,為了保持很好的人際關系,不會讓交流方覺得不好意思,會用很多的委婉表達方式。在言語過程中很少使用我、或者你這樣一類的詞語來進行表達,在對某項事情表示反對的時候,也不會直接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而是會用附和的詞語開頭,然后進行轉折,最后表示自己的觀點[3]。
三、日本人說話時委婉表達的方法
(一)日本人表達時有非斷定的方式。
我們經常在說話時加一些語氣詞,來舒緩自己說話的語氣,比如說,在我們自己說話講出自己的觀點時,說話中間經常會加一些像「だろう」、「かもしれない」、「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と見られる」、等詞語讓自己說出來的話讓別人聽了會舒服,并且說話語氣委婉一點,也會更容易讓人接受。例如:
1.本當にそのように結論すべきかもしれない。
2.これは特に説明を加える必要もないであろう。
這樣的說話態度不是我們不自信,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表明自己的觀點,而是想通過這種委婉的說話態度,用更委婉的說話方式來代替之前那種直接,不禮貌的表達方式,從而和周圍人的人際關系整好,委婉的表達是日本人最喜歡的說話方式。
(二)日本人很喜歡用一種反對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對待事件的支持態度。
比如:
1.私はこれだけしかできない。
2.彼は四時にならなければ帰りません。
3.彼の考えが正しいと言ってよい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われる。
(三)日本人也經常用較為曖昧的說話方式來委婉的表達真實的內心活動,有許多相對而言比較曖昧的詞意都要對方切身體會才能感受到。
例如:
1.お暇なら、お茶でもいかがですか。
2.甲:この仕事は誰に頼みましょうか。
乙:花村さんなんかどうですか。
3.ご遠慮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日本人說話時的人稱代詞的省略就是很好的例子,把第一人稱給省略掉是想要避開自己為重心的部分,讓人感覺自己比較謙遜一點,把第二人稱省略掉是為了不直接喊出對方的稱謂,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雖然把對方和自己的稱謂省略了,但是談話依然順利,并且十分融洽。既然第一、第二人稱的稱謂有省略掉的情況,第三人稱稱謂省略的情況也是有的,比如:
1.電車が遅れているようですけれども、もう來るでしょう。
四、結語
整篇文章筆者詳細講解了日本人說話委婉表達的原由和委婉表達的方法,對于學習日語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能夠更好的應用日語。每種語言的變化和傳承的背后,都有當時的所處的時代文化特征的影響。我們作為語言的學習者和研究者,要尊重每一種語言背后所蘊含的風俗文化,地理特征,理解不同語境下的他要表達的意思,從日語角度理解他們委婉表達的話外意思,才算是能用好一門語言。
【參考文獻】
[1]王冰著.《相識日語總覽日語的概貌與特點》.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年.
[2]次仁德吉.《有關日語委婉表達的考察》.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王秀文主編.《日本語言與跨文化交際》.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