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王春峰,李 博,谷園園
(天津理工大學 國際工商學院,天津 300384)
我國已成為體育節事大國。2008年的奧運會、2009年的全運會、2010年的亞運會、2013年的東亞運動會、2016年的十三冬會等諸多大型賽事的舉辦,不僅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更成為城市塑造品牌、吸引游客的有力推動工具[1]。“依節造勢、因節發展、以節興市”,已成為諸多城市提升整體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體育節事作為一種重要的節事類型,其對城市經濟、城市人文、城市生態等方面的推動作用已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點。隨著體育節事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發現,很難將體育節事作為影響城市競爭力的一種完全獨立要素,它與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密切相關,體育是一種文化形式,旅游是一種文化現象[2]。在《中國文化產業學術年鑒》中,已經把旅游和體育產業都納入了文化產業的范疇[3]。因此,近年來對于體育節事的研究開始從專項研究逐步轉向體育文化旅游節事研究。
基于以往研究[4-9],本文嘗試構建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熵權TOPSIS方法測算各指標權重,通過測算2015年我國各省市區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指數,多要素綜合評價我國省際體育文化節事的資源支撐能力。進而,本文從東中西與東北部的區域劃分視角探討了我國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不平衡性,從而為縮小各區域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差距,提升整體體育文化旅游節事效果提供決策參考。指標決策方法,在使用TOPSIS方法時,傳統的賦權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會影響評價結果的有效性。采用熵理論進行賦權的熵權TOPSIS方法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10,11]。這種方法的主要步驟如下所示[12]:
步驟1:對決策矩陣進行規范化。假設存在m個樣本與n個指標,構成決策矩陣Y,使用(1)式得到規范化矩陣Z:

步驟2:計算信息熵并確定熵權。利用(2)式計算熵值:

進而利用(3)式將熵值轉換為熵權:

步驟3:計算加權規范矩陣X。

步驟4:確定理想解與負理想解。根據(5)式與(6)式確定理想解X*與負理想解X0。

步驟5:采用歐氏距離法計算各評價對象到理想解與負理想解的距離。

本文運用熵權TOPSIS方法對我國各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進行綜合評價。TOPSIS方法是一種多


基于研究的目的性和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我國31個省份2015年的省級截面數據,運用熵權TOPSIS方法,測算各省份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綜合水平。為考察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區域差異,本文將31個省
份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與東北部四個區域。其中,東部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區域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區域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東北區域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本文所用數據均來源于2016年的《國家體育事業統計年鑒》《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13]以及《中國旅游統計年鑒》[14]。
為評價各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本文擬從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以及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3類一級準則出發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考慮到評價的可行性與準則的代表性,本文進而將上述一級準則細化為11類二級準則,其中將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細化為體育人力資源、體育科技資源、體育組織資源、體育經費與硬件設施資源4類二級準則;將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細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文化人力資源、文化經費與硬件資源3類二級準則;將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細化為旅游景區資源、旅游人力資源、旅游教育資源、旅游硬件設施與機構資源4類二級準則。
基于上述準則,本文從相關資料中選取反映上述二級準則的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本文使用熵權TOPSIS分析法評價各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首先測算各項指標的熵值、權重,以及一級、二級準則層的權重,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及熵值與權重
從表1中結果可以看出,一級準則層中,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權重最高(0.516768),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權重排名第二(0.314758),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權重排名第三(0.168474)。可見,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是決定一個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最重要方面,而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對于總體水平的影響作用相對較小。
二級準則層中,體育科技資源的權重最高(0.29281),其他二級準則按權重從高至低依次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0.157579)、體育組織資源(0.147507)、文化經費與硬件資源(0.103223)、旅游人力資源(0.05548)、文化人力資源(0.053956)、旅游教育資源(0.053925)、體育人力資源(0.044248)、旅游硬件設施與機構資源(0.039797)、體育經費與硬件設施資源(0.032203)、旅游景區資源(0.019272)。從三個一級準則的劃分角度看,體育科技資源是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中權重最高的二級準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是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中權重最高的二級準則,而旅游人力資源則是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中權重最高的二級準則。
3.2.1 熵權得分結果與分析
在對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展開基于TOPSIS方法的評價之前,本文首先基于前文所得出的熵權權重進行按一級準則的分項評價,對比分析各省份的分項得分情況,從而更為明晰地解析各省份在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不同方面的優勢與劣勢。這里將(4)式的計算方法分別應用于各省份在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以及旅游節事資源支撐這三項一級準則的分項之上,具體結果參見表2。
綜合考察表2的結果可以發現:各省份在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分項得分方面存在較大差異。(1)在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陜西、河南與江蘇3個省份排名前三位。其中,陜西在體育科技資源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一,因此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熵權得分位列第一;河南在體育科技資源方面排名第二,在體育組織資源與體育人力資源方面分別排名第六,其余方面排名居中,因此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熵權得分位列第二;江蘇在體育經費與硬件設施資源方面排名第一,在其余方面也排名較好,因此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熵權得分位列第三。此外,海南、西藏與寧夏位列后三名。(2)在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云南、浙江、河北三地的排名居于前三。其中,云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一,因此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得分位居第一;浙江在文化人力資源方面排名第一,同時在其余方面排名靠前,因此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得分位居第二;河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方面排名第三,在其余方面也位列前十,因此其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得分位居第三。此外,海南、寧夏與西藏位列后三名。(3)在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廣東、山東與江蘇三省位居前三。其中,廣東在旅游人力資源與旅游教育資源方面均位列第一,在旅游硬件設施與機構資源方面則位居第三,因此其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得分位列第一;山東在旅游人力資源方面則排名第二,其余方面排名進入前十,因此其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得分位列第二;江蘇則在旅游硬件設施與機構資源方面位居第二,同時在其余方面位列前十,因此其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得分位列第三。此外,寧夏、青海與西藏則位居后三名。

表2 各省份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一級準則分項熵權得分
3.2.2 分區域熵權得分結果與分析
通過表2的各省份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分項熵權得分結果可以看出,各省份之間從在一定的差異性,并且這種差異性表現出一定的區域性特征。根據東、中、西、東北四區域的劃分方式,分別計算各區域內省份在分項熵權得分方面的平均水平,可以較好的分析這種區域差異性,具體結果見下頁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1)在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分項熵權得分方面,東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一,其平均得分為0.0605856;中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二,其平均水平為0.0597695;東北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三,其平均得分為0.0377010;而西部地區省份則排名最后,平均得分僅為0.0365236。(2)在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分項熵權得分方面,中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一,其平均得分為0.0506682;東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二,其平均水平為0.0445604;西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三,其平均得分為0.0305857;而東北部地區省份則排名最后,平均得分僅為0.0192968。(3)在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分項熵權得分方面,東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一,其平均得分為0.1809724;中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二,其平均水平為0.1960656;東北部區域省份排名第三,其平均得分為0.0995322;而西部地區省份則排名最后,平均得分僅為0.1444691。
總體而言,東部區域省份在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的分項熵權得分排名總體上看較為靠前,僅在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的熵權得分排名第二,這主要是與其整體資源稟賦水平較高,經濟發展水平領先,在人力、財力與物力方面的資源儲備較為豐富有關。中部省份的分項熵權得分排名也較好,在體育和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均排名第二,并且在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甚至超過東部區域而排名躍居第一,表明其整體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水平較高。而東北與西部區域則在上述三方面均位居后兩位,表明在體育文化旅游節事的資源支撐能力方面仍有較多不足之處尚待提升。

圖1分區域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分項熵權得分結果
上述基于熵權的各省份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分項得分結果清晰地給出各省份在各方面的相對優勢與劣勢。在此基礎上,本文計算各項指標的正負理想解,進而進行熵權TOPSIS評價,從而計算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TOPSIS綜合評價得分,并依據得分進行綜合排名,具體結果如表3與下頁表4所示。
從表4中的結果可知,我國31個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呈現出整體水平不高、各地之間差距較大的局面。為了更直觀分析各省份的得分差異情況,對31個省份按照排名劃分成三類加以歸納:(1)第一類,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TOPSIS得分排名前10位的省份。其中東部地區占據其中5位,按照排名依次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與河北;中部地區占據2位,按照排名依次為河南和湖北;西部地區占據3位,分別為陜西、云南和甘肅。從總體得分排名情況看,位列前三位的省份全部來自東部。(2)第二類,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TOPSIS得分排名第11位至第21的11個省份。其中,東部地區占4位,分別為福建、天津、上海與北京;中部地區也占3位,分別為安徽、山西與湖南;西部地區占3位,按照排名依次為四川、新疆與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占1位,為吉林。(3)第三類,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TOPSIS得分排名居于后10位的省份。其中,東部地區占1位,為海南;中部地區也占1位,為江西;西部地區占6位,按照排名依次為廣西、重慶、青海、貴州、寧夏與西藏;東北部地區占2位,分別為遼寧與黑龍江。
綜上,從熵權TOPSIS評價結果表明,我國各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呈現較為明顯的區域性差異。具體而言:(1)從區域間的差異情況看,將各區域內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熵權TOPSIS綜合評價得分求均值(見圖2),可以發現中部區域的平均得分水平較高,東部區域的平均得分水平排名第二,西部與東北部區域的平均得分水平則排在后兩位。(2)從各區域內省份在三類排名中的分布情況看,東部區域省份在三類排名中的分布為“5:4:1”,表明盡管東部有較多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排名居于前列,但仍有大量省份排名居中甚至靠后,影響了整體的水平。中部區域省份在三類排名中的分布為“2:3:1”,表明盡管排名靠前省份中部區域不如東部區域,但整體差異并不嚴重,因此總體水平位列第一。西部區域省份在三類排名中的分布為“3:3:6”,東北部省份在三類排名中的分布為“0:1:2”。可以看出西部區域與東北區區域省份的多數省份排名靠后,仍有較大可提升空間,因此兩區域排名墊底。

表3 各省份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指標正負理想解計算結果

表4 31個省份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熵權TOPSIS綜合評價得分

圖2分區域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熵權TOPSIS評價得分排名
(1)體育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權重最高,文化與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權重分列第二、三位。因此,第一,建議各省份應準確把握所在區域的體育人力資源、體育科技資源、體育組織資源、體育經費與硬件設施資源等體育節事支撐資源的現狀,有計劃培育各類體育人才及管理人員,重視體育科技創新,建立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出臺體育節事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吸引更多的體育節事投資,加大體育產業投入。第二,建議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對文化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影響。第三,建議規范旅游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提升區域旅游服務水平,從區域文化特色出發,深度挖掘旅游資源,設計個性突出、主題明確、形式新穎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方案,促進旅游節事支撐資源水平的提升。
(2)各省份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整體水平不高。正如前文所述,區域資源支撐能力將制約體育節事戰略的有效實施。因此,建議各省份應該充分了解當地的節事支撐資源現狀,依據各區域節事資源特色,整體、科學的規劃區域體育文化旅游節事支撐資源的開發規模,有選擇、有重點、有次序的進行體育、文化、旅游資源支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同時,節事的舉辦與支撐資源的完善和開發是相輔相成的,精準的節事戰略也可以帶動節事支撐資源的不斷豐富和優化,二者之間存在著耦合互動作用。
(3)各省份在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的分項得分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并且這種差異性表現出一定的區域性特征,中部區域的平均得分水平較高,東部、西部與東北部區域的平均得分水平則排在第二至四位。因此,從國家層面來說,建議應當統籌規劃,在確保先進省份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穩步提升的基礎上,努力改善落后省份與落后區域的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條件,因地制宜地努力縮小我國東中西部與東北部等區域間在體育文化旅游節事資源支撐能力方面的差距。同時,從各區域視角看,這一差異提醒各區域在進行體育節事戰略的制定時,不能人云亦云,在一個地區發揮較高效用的節事活動,在另一個地區不一定能夠成功,因為地區本身的節事資源支撐能力存在著差異。各區域在節事戰略制定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自身資源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