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會新 ,王靚靚 ,翟寶庫,陳立偉,董玉龍
(1.大慶市畜牧技術推廣站,黑龍江 大慶 163311;2.大慶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黑龍江 大慶 163311;3.大慶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311)
隨著抗生素類藥物逐漸被限制在飼料中使用,開發可替代抗生素類的飼料添加劑已成為飼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追求方向。非營養性資源的開發,已經打破了飼料資源短缺窘境,腐殖酸類物質是動植物殘骸經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機物,廣泛存在于煤炭、湖泊、土壤等自然環境中[1],大量研究已經表明其具有抗菌、解毒、消炎的作用,并且能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增強免疫力,調節畜禽生產環境,提高經濟效益[2]。前期試驗已證實黃腐酸作為天然有機酸腐殖酸的主要成分,能夠有效地提高生長育肥豬的生產性能、胴體性狀、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3-5],作為一種有效的綠色環保功能型飼料資源被應用于動物飼料領域。本試驗依據前期試驗確定的0.6%的黃腐酸合理添加劑量,對育肥豬飼喂高劑量(6%黃腐酸)日糧來觀測對育肥豬的生產性能、血液指標及組織病理學影響,以確定黃腐酸對育肥豬的安全用量范圍和承受能力,為黃腐酸在育肥豬應用推廣中提供一定的實際理論依據。
本試驗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設計,選取平均體重為60±2.5 kg的外三元育肥豬30頭,隨機分為3個組,每個組10頭。第1組為玉米-豆粕型基礎飼糧(對照組),第2組和第3組分別為基礎飼糧+0.6%黃腐酸和基礎飼糧+ 6%黃腐酸。試驗豬體重達到90~100 kg時,試驗結束。
試驗日糧參照NY/T 33-2004和NRC(1998)配制,日糧組成及營養含量見表1。
按照豬場常規管理進行。當體重達到90 kg以上出欄體重時,每組各屠宰4頭。
1.5.1 生產性能
試驗期內每天觀察試驗動物臨床表現、采食和飲水情況、生長情況;詳細觀察和記錄不良反應。試驗結束每組稱重,計算平均日增重,并統計計算平均采食量、飼料轉化率。
1.5.2 血液學指標檢測
試驗結束,各組隨機屠宰3頭,采血,抗凝管中存放。
血液常規指標: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計數(P LT)等。采血,自然析出血漿,在3 000 r/min離心機中離心10 min,上清液分裝于1.5 mL eppendof管中,置-30 ℃冰箱保存待用。
各類用戶在該操作系統的使用權限各不相同,具體分為以下幾種權限:(1)教師的權限為輸入、查詢與輸出自己的個人信息;(2)評價部門管理者的權限為審核教師上傳到由本部門考核欄目的相關信息,以及在全校范圍內結合部門考核對教師的綜合考核結果進行排序等;(3)超級用戶(校長或經學校授權者)具有增減考核欄目(板塊)、評價要素的權限,修改各板塊評價要素權重的權限,以及對全校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和某一單項評價的權限。本調查研究團隊成員邱健筠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系統”架構的操作系統如圖3所示[4]。
基本生化指標: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谷丙轉氨酶(GPT)、谷草轉氨酶(GOT)、總蛋白(TPRO)、白蛋白(ALB)、尿素氮(SUN)、肌酐(CRE)、血糖(GLU)、總膽紅素(TBILI)等指標。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的試劑盒,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含量

表2 黃腐酸對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表3 育肥豬出欄血常規指標

表4 生長育肥豬出欄血液生化指標
1.5.3 組織病理學檢查
試驗結束,各組稱重后,屠宰的豬只觀測高劑量組及尸檢異常動物的主要器官進行稱重,計算臟器比,同時進行系統的組織病理學檢查,詳細檢查的器官和組織包括:心、肝、腎等組織制作切片。采用常規石蠟切片,HE染色,組織切片制作。
試驗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用Duncan’s進行多重比較。試驗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由表2可知,各組豬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黃腐酸組較對照組有較大的促生長作用,0.6%黃腐酸組與對照組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48 g。各組豬只臨床表現正常。
由表3可知,黃腐酸組血液中各個指標都有增加趨勢。6%黃腐酸組的血液白細胞數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由表4可知,黃腐酸對豬各項血液生化指標無顯著影響(P>0.05)。屠宰前,日糧中6%黃腐酸組與照組相比,ALT、GOT、ALP、GRE、ALB有 升高趨勢;SUN、TBIL、TP有降低趨勢;GLU無明顯變化。

表5 黃腐酸對育肥豬臟器官比重的影響
從表5中可知,6%黃腐酸組各臟器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各器官重量沒有發生較明顯變化。
2.5.1 心臟
組織樣品采樣時可發現各組豬心肌色澤正常,無壞死灶。組織病理切片(圖1-圖3)可見心肌纖維清晰,排列緊密,規則,無結締組織增生,無炎性細胞浸潤,心肌纖維短柱狀,互相連接成網狀,各組之間的形態學比較無差異(HE染色,100×)。

圖1 對照組心肌切片,100×

圖2 0.6%黃腐酸組心肌切片,100×

圖3 6%黃腐酸組心肌切片,100×
2.5.2 肝臟
采集樣品時可見肝臟表面光滑,無出血和滲出。由圖4-圖6(HE染色,100×)可知:對照組肝細胞排列整齊,未見異常;0.6%黃腐酸組可見肝細胞排列整齊,未見異常;6%黃腐酸組肝細胞板排列整齊,肝竇輕度淤血,小葉間膽管擴張,小葉間靜脈擴張,局部組織可見灶狀淋巴細胞分布。

圖4 對照組肝臟切片,100×

圖5 0.6%黃腐酸組肝臟切片,100×

圖6 6%黃腐酸組肝臟切片,100×
2.5.5 腎臟
采集樣品時各組腎臟外觀未見異。由圖7-圖9可知,對照組腎臟皮質、髓質結構正常,腎小球、腎小管排列及形態未見異常,腎間質輕度淤血;0.6%黃腐酸組腎小球,腎小管排列及形態未見異常;6%黃腐酸組腎小管上皮細胞部分脫離基底膜,部分細胞輕度萎縮,腎間質較好。

圖7 對照組腎臟切片,100×

圖8 0.6%黃腐酸組腎臟切片,200×

圖9 6%黃腐酸組腎臟切片,200×
黃腐酸組豬生長速度表現優于對照組,飼料轉化率有所提高。0.6%黃腐酸組生產性能較對照組表現出較大的增加趨勢,增重速度加快,采食量上升,這與之前試驗結果一致。6%黃腐酸組肥育減慢,略優于對照組。黃腐酸組豬生產性能均高于對照組但并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
黃腐酸組肌酐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與腎臟功能某些變化有關,然而屠宰后各器官指數并未發生明顯變化的趨勢。各組其他指標也無顯著差異(P>0.05)。
黃腐酸組豬的心臟、肝臟均未見病變發生,6%黃腐酸組豬的肝臟出現淋巴細胞浸潤,0.6%黃腐酸組并未引起這些變化。雖然6%黃腐酸組對育肥豬的臟器產生輕微變化,但并未影響其正常生長,可以承受該劑量的添加耐受。
1)日糧中添加高劑量6%黃腐酸對育肥豬的生產性能有所提高但并未產生顯著影響;
2)日糧中添加高劑量6%黃腐酸未對生長育肥豬的血常規和血液生化指標造成不利影響;
3)日糧中添加高劑量6%黃腐酸可能導致生長育肥豬腎臟發生輕微病變,但并不影響豬只正常生長;
4)育肥豬對黃腐酸的耐受劑量可達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