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曹晨軒 張鈴 馮晨晨
摘 要 以安康學院為例研究手機自媒體平臺對大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展開調查。調查學生對自媒體的依賴程度;調查自媒體對學生的積極作用;針對目前學生使用自媒體對學習造成的弊端;通過分析自媒體在影響大學生學習行為中的優劣勢,結合自媒體的優勢,將課堂與自媒體相結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為安康學院改進和完善其教育水平,為提高大學生學習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手機自媒體;問卷調查;建議;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0-0031-02
自媒體(We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利斯兩位聯和提出的自媒體研究報告,里面對自媒體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己的事實、新聞的途徑。在網絡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形式各樣的自媒體平臺相繼出現,微博、微信、QQ、SNS網站等都是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常見形式。自媒體以其鮮明的個性特點有力的促進了大眾化信息傳播的活躍度,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大眾傳播邁向個性化時代。自媒體已經全方位的融入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思想活躍的大學生中得到了最為充分的發展,自媒體已經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給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在合理引導大學生應用自媒體的過程中,應當準確把握自媒體的特征,充分發揮自媒體的作用,積極探索利用自媒體開展大學生行為引導的有效途徑。
本次調查通過建立系統的調查框架,初步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小范圍的預調查,然后正式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378份,其中有效問卷率100%。從性別、年級、專業這三方面對本次樣本基本信息進行分析,此次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女比例約為3:7,學生年級分布大一占50%,大二占20%,大三占20%,大四占10%。本次調查中以理科人數最多,所占比例為46.03%,接下來依次是文科、工科,藝術類,基本涵蓋安康學院所有專業。
1 手機自媒體平臺使用情況說明
隨著互聯網終端越來越便捷化和普及化,大學生參與自媒體最主要以手機終端為主。從自媒體平臺的使用率上來看,有91%的人常用自媒體里有微信,59%的人有微博,其次是抖音小視頻軟件、今日頭條和百度等資訊類軟件,貼吧、人人、論壇、博客、豆瓣社區等也擁有一定的使用率。從客戶端的個數上來看,裝有3個及以上的客戶端人數占絕大部分,從自媒體平臺使用需求上來看,大部分都是以休閑娛樂和社交為主要需求。
從手機自媒體刷新頻率和時長上來看,基本沒有人不會每天刷新手機自媒體,每天都會有部分時間花費在這些各種各樣的自媒體平臺上,有46.8%的學生平均使用時長是1~3小時,3小時以上占29.3%,1小時以下只占23.8%。而且一般這種平臺都有消息提醒功能,有消息提醒比例約占65%,大部分人群或主動或被動的接受著自媒體推送的消息,沒有開啟消息提醒的年數僅占到35%。
從對自媒體平臺依賴程度上來看,大多數大學生還是缺乏自制力的。25.66%的大學生表示經常控制不住,和53.97%的偶爾幾次控制不住,只有20.37%的大學生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
從課堂上使用率情況來看,學生在課堂上被這些平臺打擾的情況非常常見,一有消息就會去查看手機甚至就終止聽課。有52.91%的同學會認為傳統課堂太過單一無聊乏味,會在課堂上使用手機自媒體打發時間,完全不再去理會課堂。而38.89%的同學會在不影響課堂學習的情況下去使用手機自媒體,而8.2%的學生在課堂中堅決不會使用自媒體。
從對課堂的影響來看,有57.41%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使用自媒體是有影響,34.66%認為沒有影響,而7.94%的學生保持所謂無所謂態度。一半以上的學生一方面是自媒體的忠實用戶,一方面又非常清楚自媒體行為會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同時,能通過自媒體發現新的學習模式并付諸行動的學生也在全民聯網的大環境中慢慢壯大,有將近90%的學生有過利用自媒體平臺自主學習的經歷,但是這種經歷還較少,多半都是偶爾會有這種經歷,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示不知道途徑。
2 自媒體行為的影響分析
1)自媒體行為的正面影響。(1)自媒體滿足了學生的社交需求。自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交友社交的重要平臺。自媒體平臺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社交也變得便捷和高效。大學生使用自媒體以休閑娛樂為主,通過自媒體了解親朋好友狀況,發布信息,分享資訊等,異地不再是阻礙交流的障礙,溝通變得容易,自媒體可以很好地滿足當今大學生的日常社交需求。(2)自媒體豐富了大家的課余生活,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來進行學習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3)自媒體平臺滿足了大學生發表言論和參與社會關注話題資訊討論的需求,通過在自媒體平臺發表信息和與好友的互動從而緩解不良情緒和滿足自身精神需求。(4)自媒體平臺讓信息的獲取更便捷和快速。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了解一些行業知識,還可以利用自媒體平臺上豐富的資源進行專業知識的了解學習,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2)自媒體行為的負面影響。(1)自媒體平臺的依賴現象普遍存在。調查中顯示基本所有學生都有自媒體依賴行為,只是每個人表現出的依賴的程度不同,大部分人處于不強不弱的中間狀態,一小部分人處于弱階段,另一小部分人已經處于強階段。這種依賴現象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2)自媒體的使用會影響課堂效率,并且很多學生都心知肚明,但是這并不妨礙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媒體的使用,其中一部分學生還認為會在不影響上課的前提下使用。雖然學生有意識,也并不能保證行動跟隨其行為,大學生仍舊需要一個有學校一定強制約束的環境。(3)大學生缺乏識別自媒體平臺信息的能力,無法識別這些信息對他們的引導作用。對于自媒體上的一些言論容易引起誤導從而導致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和想法,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3 自媒體行為建議
1)控制校園網絡時間。基于現在大學生的這種“自媒體行為”,學校可以適當對網絡進行監管,例如:晚十一點過后宿舍可以斷網,大學生雖以都是成年人,但還是需要學校的監督與引導促進其身心更好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和習慣。
2)開展線下活動,轉移學生注意力。結合學生自媒體的社交休閑娛樂需求,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社交聯誼活動,幫助學生們在線下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減弱學生對自媒體平臺的社交需求,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線上”轉到“線下”。
3)教學模式創新。基于自媒體在學習上的雙重影響,教學模式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自媒體的發展壯大也是迎合了大眾的需求及便利,無法完全讓學生脫離“自媒體圈”。但可以借助自媒體特征發現新的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利用互聯網資源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模式還是“以教為中心”。教師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教師“以教為中心”到引導學生“以學為中心”的轉變。自媒體平臺可作為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實用工具,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自媒體平臺的高使用率也可增加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
4)凈化學生手機環境。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上資源非常豐富并且更新比傳統渠道都快,如果好好利用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自媒體更是以個體為代表,來傳播接受信息。自媒體使個體之間的物理距離變為零,可以利用這種“零距離”凈化學生手機環境。有學生反映對這種自媒體學習方式的途徑無法獲取,既然有需求,代課教師可以分享一些行業專業權威自媒體公眾號,讓大學生手機上這些自媒體平臺充滿時代發展的前沿知識,漸漸讓手機自媒體平臺變成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平臺,這也同時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挑戰,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與學生分享最新動態,帶領學生探索最新的專業知識發展,引導自主學習探索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參考文獻
[1]黃瑤.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聞傳播,2017(16):6-7.
[2]韓琳琳.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及對策分析——基于邢臺學院的調查[J].邢臺學院學報,2015,30(1):180-182.
[3]連雪杏.大學生自媒體行為規范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5.